河南省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2017-10-09 21:25丁娜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金融支持河南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产业结构优化阶段,河南省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成员,其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但是,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依然很大。因此,本文通过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期达到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

关键词:河南省;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支持

基金项目:2017年度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7JJ038)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长久以来一直背负着全国人民粮食安全的重任,河南省的农村产业结构发展极度不平衡,河南省农村产业亟须转型升级以抵抗各种自然风险的冲击。

一、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与金融支持内涵界定

(一)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学术界对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没有统一的定论,普遍认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是指农业生产从高耗能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低耗能型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的过程,即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本文认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是指农村产业结构在调整过程不断优化,在优化过程中持续调整,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使农村产业结构向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化。总的来说,理解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涵,关键点:一是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转型”,不是简单的转行业,而是转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 ,即将高投入低产出转为低投入高产出产业。二是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升级”,不仅仅是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升级,还涵盖产业内部的升级,即产业升级同时向横向和纵向进发的过程。

(二)金融支持

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正式步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革行列。然而,制度支持却未能与金融支持融合,形成长效的激励机制,使我国的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受到掣肘。本文认为金融支持是指存款和非存款金融机构为了扶持某个行业或产业的发展,利用聚敛和配置功能主动对其进行有计划性、针对性的资金支持。

二、金融在支持河南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需求意愿不太强烈

河南省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资金需求主体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农业贷款的意愿不太强烈,主要原因:一是资金需求主体因其自身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不太关注正规金融机构发布的相关支农、惠农政策信息,导致其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相关信息的速度迟缓。二是资金需求主体本身缺乏自信,普遍认为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高,贷款手续复杂,需要提供抵押担保,自身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农业贷款。因此,需要引导其从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农业贷款,进而加快河南省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进度。

(二)农村产业融资成本较高

与其他产业相比,河南省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农户和农村产业资金需求主体获得资金的融资成本普遍较高。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一是农业自身的风险性决定的。目前,河南省的农业生产方式还处于比较落后状态,生产规模相对分散化,仍然难于抵抗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的侵袭。二是农村产业收益率普遍较低。由于农产品的收入弹性相对较低,在贷款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营利性的金融机构更多的会把有限的金融资源投向收益率更高的其他产业中去,农村产业资金需求主体通常会成为牺牲品。三是金融机构支农贷款的管理成本较高。大部分农村产业需求主体的贷款相对分散,不好进行统一管理。

(三)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力度弱

目前,河南省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一套相对完善的农村金融支农体系,但是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给农村产业的资金总量相对较少,主要原因:一方面农村产业自身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风险相对较高,收益相对较低。农村金融机构出于资金的安全性、营利性和流动性等方面的考虑,不太倾向将金融稀缺资源投放到农业生产活动中,会有意减少在农业领域的资金投放力度;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政策扶持。农业贷款相对比较分散,难以管理,加之农村金融机构本身就资本具有逐利性,不太青睐高成本低回报的农村信贷业务,更偏好将金融资源发放给低成本高回报的其他产业。如果政府没有制定完善的政策支持,会出现严重的资金外流问题,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动力严重不足现象。

(四)农村金融机构相對单一化

一是在众多农村金融机构中农信社处于垄断地位。随着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河南省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大规模地的整合,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全省农村金融市场逐步占领了垄断地位,致使农村金融机构竞争不完全,结构相对单一。二是保险金融机构很少涉足农村产业保险业务。保险金融机构对农业贷款保持“惜贷”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的周期相对较长,风险较高。目前,仅有少数获得政策支持的保险金融机构从事农业保险领域,远远不能满足全省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金融支持河南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一)优化金融支农环境

良好的金融支农环境是推进河南省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石。营造良好的金融支农环境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如建立坚固职能的现代电网,改善农村的通电状况,完成村村通计划;增加金融支农存取款服务网点,构建非现金结算支付清算体系,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使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金融服务。二是维持良好的农村金融秩序。河南省农村金融秩序比较混乱,政府需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农村金融市场操作规则,集中力量对农村金融市场秩序进行监督管理,进而保护参与者的经济利益。

(二)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鉴于目前河南省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涉农资金,供给相对不足,无法满足农村产业转升级对涉农资金的需求。因此,河南省应该努力拓宽农村金融市场的融资渠道。一方面规范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使其合法化。政府可以大力倡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产业,将符合一定条件民间金融组织纳入正规银行金融机构范畴。比如可以允许规范经营5-10年,信誉良好的民间融资信贷公司合法化,转型为民营银行,纳入政府的统筹范围内,从而缓解河南省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对资金的需求状况,减轻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涉农资金供给压力。另一方面引导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合规化。针对非正规的农村金融融资渠道,政府应该在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基础上,设立相应的法规制度以保护合法经营的非正规的农村金融融资组织,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上的闲置资金,满足我省农村转型升级对资金的迫切需要。endprint

(三)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一般来说,涉农贷款相对比较分散,难以管理,加之农村金融机构本身就资本具有逐利性,不太倾向将金融稀缺资源投放到农业生产活动中,会有意减少在农业领域的资金投放力度,出现严重的资金外流问题。为了改善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外流、支农力度严重不足的现状:一政府需要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税收方面,针对服务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机构可以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甚至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业务提供相应的税收减免、资金补贴,减轻农村金融机构的负担,激发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的积极性。二是明确地方和中央财政的责任。针对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支农金融信贷资源的风险处置问题,政策性贷款业务的长期亏损弥补问题等,地方和中央财政应该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完善现有的制度,以解决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支农资金的后顾之忧。

(四)完善金融供给体系

首先,加快国有制银行的股份改革,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河南省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国有制银行享有政策扶持,长期居于垄断地位,致使其经营效率低下。只有加快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步伐,才能提高国有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引导资金投向农业,推动河南省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其次,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由于河南省农村产业自身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广大的农户和农村企业很难从资本市场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河南省急需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信用担保机构,比如设立农民信用担保协会,农户联保组织,或者由农村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联合出资建立信用担保机构,解决农民因缺乏必要的信用担保而难以取得农业贷款的困境。最后,完善保险公司内部的农业保险业务领域。建立单独的农业保险公司不太实际,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针对保险公司原有的农业保险业务领域,设计由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策性保险为主,以商业银行保险为辅助的农业保险模式。

参考文献:

[1]刘秀丽.中国农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

[2]陶浪平.安徽省農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

[3]郭少东,周萍.新常态下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交际,2015(12)

作者简介:

丁娜,女,河南商丘人,助教,河南省大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农村金融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融支持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