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雯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大家带来了重大机遇,但是我国征信体系确并没有跟上,本文试图探讨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征信建设;问题及建议
一、我国征信现状简析
据调查,2016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已超18万亿元,预计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将超过37万亿元。未来五年我国的个人信贷余额将以年均复合增长率14%左右的速度拓展至约55万亿。在2013-2016年间,我国各项信用指数总体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信用信息深度指数已超過世界各国平均指数4.537,公共征信覆盖率已超过世界各国平均指数12.531,两者均步入中高层行列。
目前,我国已经构建起一个拥有广泛覆盖面、基本完善齐备结构、以公共征信为主导的多层次征信机构体系。包括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企业和个人信贷信息数据库为代表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近20家有政府背景的信用信息服务机构和近50家社会征信机构,其业务范围扩展到信用登记、信用调查。
征信建设虽然初见成效,但是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征信法制建设不完善、征信建设的经验不足,征信的良好社会环境氛围还没形成等等。由此可见,未来几年征信市场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各家征信机构如何在各自发展的同时共同塑造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找到竞合的平衡,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征信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目前,中国唯一一部针对征信行业的专业法规,仅有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征信管理条例》,其效力低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法律效力。但是健全的法律框架能够为征信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作提供有力的保障。随着征信市场的发展,由于互联网的线上征信业务缺乏法律约束,一些互联网企业利用网络社交、电子商务、P2P等平台收集大量用户信息,已经超出《征信管理条例》的采集范围和限制。目前的法律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众多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定义,亦没有考虑到其中涉及的安全隐私问题。目前,各类信用机构的数据存储能力、信息安全防护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缺乏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征信机构很容易造成客户隐私信息的泄露。,假如不能有效保障隐私的安全,将极大地动摇信用产业的基础。
2.市场监管混乱
长期以来,我国征信业没有统一的监管部门。行业监管尚未发展成熟,行业标准亦尚未统一,行业规范标准和行业职业道德等内容也并未得到完善。在监管上,施行谁出资、谁监管的方式是不明确的。当前信用担保机构出资方式多种多样,许多部门重审批、轻管理或不管理。对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信用信息征集、使用的行为,缺乏相应的监管,没有明确的监管的部门和职责划分,不利于征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信用数据散乱、质量参差不齐,整合难度较大
长期以来,我国相对较完备的信用数据主要是被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掌握,然而大量的信用信息,这些数据一般不对外公布,且没有替代来源。另外,互联网机构的征信数据各自为政、相互封锁,形成了严重的信息孤岛,阻碍信用信息的互通互联。各征信机构整合征信资源的意愿不强,容易造成信用信息资源的浪费,使现有的征信体系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4.社会公众社会意识薄弱,专业信用人才缺乏。
由于法律监管的缺失,信用违规成本低,社会公众对信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信用服务行业是一个知识与技术水平含量非常高的行业,而信贷从业人员总体较少,理解大数据和并且能够运用大数据进行创新的信用行业高级专业人才就更为稀缺了,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亦尚未建立,大数据征信的信用概念更是处于萌芽阶段。除此之外,大部分信用机构处于亏损状态,经营条件相当艰难,则难以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
三、征信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1.加强立法和适度监管
国家应加快《征信业管理条例》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个人隐私保护的立法进程也应该得到加快。此外,监管部门要尽快制订行业性发展规范,防止与避免征信行业的混乱恶性竞争给企业以及个人带来的信息泄漏风险。大数据时代对信用监管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适度监管、不过度干预、不妨碍。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隐私的硬性条件下,为信贷机构收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企业与个人利益的有机平衡。
2.建立信用数据标准化处理和共享机制
加强数据安全防范,保障信用信息的准确性。统一标准数据报告格式和标准数据采集格式,鼓励数据共享;探索国家金融基础数据库信息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利用。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互通互联,加强联系,实现异构数据源体系之间的无缝连接。
3.提高公众信用意识,加快培育专业技术人才
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法律许可下,以建立健全“黑名单”制度为前提,通过不断地完善失信行为信息记录和有限披露制度,提高失信者的违约成本。加强各类信用信息的共享,建立经济、政治、司法等多方面的惩戒机制,对严重失信行为,要加大司法惩戒力度。
另外,设立和完善信用管理师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促进推广征信行业职业资质的认定,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对征信管理人才的需求。征信机构和信用监督管理结构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时代背景及大数据新技术,开展各种征信管理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征信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逐步完善信用管理职业体系。积极宣传,培养人才,加大征信业正确认识的普及范围,积极培育和引导企业与个人合理运用征信信息,灵活挖掘数据资源,拓展征信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推动征信市场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互联网金融使征信发展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J].南方金融,2016,02:66-69.
[2]王红领,张永山.垄断还是竞争:中国征信业发展的争论[J].金融经济,2014,05:243.
[3]龙海明,王志鹏,申泰旭.大数据时代征信业发展趋势探讨[J].金融经济,2014,12:86-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