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探究

2017-10-09 22:23赖玉珍
读写算·教研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游戏家长幼儿

赖玉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3-108-01

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的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而幼儿阶段的教育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效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幼儿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共同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的机会,耐心的指导,加强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幼儿创设交往条件和机会,使他们在这一大环境中树立交往意识。

一、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提供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幼儿所接触的各方面的人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只有在与人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发展起心理能力和社会性。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幼儿的发展是其与所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幼儿的生活和发展中,与其接触的微观环境系统对其发展的影响尤为突出。宽松、友好、优美的环境给幼儿和谐轻松的心理环境。教师长期持以和善、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经常与幼儿谈心、游戏,让幼儿有种“老师象妈妈”的感觉,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能满足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的需要,渴望与人交往的需要。游戏使幼儿在共同享用玩具的过程中要互相容忍、谦让,游戏才能继续,也才能积累与人友好相处的经验。所以我们必须创设有利于幼儿友好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1)在以学科教育为主的集体活动中,最大限度地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我们针对不同学科教育活动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努力安排各种类型的交往活动。如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相互讨论、表演故事;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开展小组观察、合作实验;在数学活动中让幼儿交换使用材料;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对唱、合唱、结伴跳舞等。这些集体活动中的交往,加深了幼儿对交往的认识,培养了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2)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以交往为主要手段的主题活动。如:“三八”婦女节让幼儿给妈妈、奶奶献礼物并说一句或一段祝贺的话;“六一”儿童节举办家园联谊活动,由小朋友担任接待员、讲解员和节目主持人等;有时还组织幼儿和武警叔叔联欢,让幼儿有机会和成人进行交谈;有时幼儿过生日,家长让幼儿带蛋糕到班上,我们都认真地组织全体幼儿为过生日的幼儿戴上美丽的花环,送上幼儿精心制作的小礼物,献上一句祝福的话语,唱一首“生日快乐歌”,然后品尝蛋糕。这类交往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让幼儿直接接触不同职业的人,而且有助于他们学习和掌握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技能,充分感受交往成功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3)通过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角色游戏是幼儿园经常开展的一种游戏活动。由于幼儿在考虑问题是往往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缺乏转换“社会视觉”的能力,既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用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而角色游戏是以扮演某种社会角色为基本特征,扮演角色就必须从思想上尽量摆脱自我,而以所扮演的角色自居,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所以,角色扮演可以促进社会化,使幼儿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在角色游戏活动是,我们开展了娃娃家、医院、商店、菜市场、幼儿园、理发店、照相馆等游戏,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时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娃娃与爸妈、主人与客人、医生与病人、售货员与顾客、老师与小朋友的交往等。小朋友们你来我往,学会热情待客、礼貌对人、互相关心等,既能保持愉快的情绪,又增添了交往的兴趣。

二、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

社会交往技能是指在与人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我们非常重视朋友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注意矫治反社会行为。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发现,部分幼儿是很愿意和人交往的,但由于缺乏交往的能力、技巧,采取不正确的交往方式,因而事与原违,达不到交流的目的,或无意之过引起纠纷。如有的幼儿用拍别人的肩膀来打招呼;有的随意推推挤挤,无意伤害到同伴;有的在生活中不小心踩到或撞倒同伴;或是为了自己喜欢玩的玩具与同伴争抢不休,甚至互不相让大打出手等。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和引导幼儿掌握和运用各种良好的交往技能交往能力。在幼儿的交流中,我们认真指导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早上来园和下午离园,要求幼儿不仅要向老师问好到道别,也要向同伴问好道别;平常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用“请、谢谢”;不小心踩到和撞伤别人,相互间道“对不起、没关系”等等,使幼儿知道只有懂礼貌的孩子,别人才跟你玩,互相之间才能成为好朋友。针对交往过程中幼儿争抢玩具和打架现象等,我们都认真对待,组织幼儿讨论,帮助引导幼儿正确解决矛盾,并督促、鼓励幼儿以后自行解决类似的问题。

三、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幼儿所接触的各方面的人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只有在与人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发展起心理能力和社会性。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家庭教育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亲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情感联系将会影响到幼儿对以后社会关系的期望和反应。但是,许多家长对于家庭在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方面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家长爱孩子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正因为爱才使他们倍加呵护孩子,认为孩子小,事事包办代替,或处处限制孩子的活动,唯恐孩子的人身不安全,尽量不让孩子外出与邻居玩,或重知识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等,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作为教师要理解家长的心态,从实际出发,以情感人,耐心、中肯地讲解。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家教宣传栏、家访、早晚接送、电话联系等多种途径,向家长解释幼儿发生小矛盾、小摩擦乃属正常现象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让其知道太多的宠爱和限制会造成幼儿强烈的依赖感,从而削弱幼儿适应社会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为日后步入社会进行人际交际留下许多隐患。使家长认识到了从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支持我们开展各项工作。

总之,人际交往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获得社交技能,发展社会性。同时社会交往是幼儿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对于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孩子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教师要帮孩子学习如何与人接触交往,逐渐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交往能力。

猜你喜欢
游戏家长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爆笑游戏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