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昆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識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3-062-01
作文向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而每一次的作文批改,更是语文教学最苦恼的事,深究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费力不讨好的教师作文评改上。为什么明知教师评改徒劳无功,却还要继续干下去呢?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源自客观上的强制性,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把教师有没有认真改作文、改了多少篇作文作为对语文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其二源自主观上的习惯性,教师自己也觉得批作文改是教师的职责。其实,这两个原因本质上都属于认识问题,不管是管理者,还是语文教师,都没有深刻地意识到作文评改由教师包办的弊端,都没能科学地认识到学生评改作文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叶圣陶先生曾痛心地说过:“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评改作文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作文水平。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靠的是自己的主动建构,教师的行为只是一种外在因素,当这种外在的东西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建构成分时,对学生而言就是无效的。学生自己改作文,就是让学生建构起一种心理图示,这种图示会在构思、表达阶段自然而然地产生反思优化的过程,这显然是作文能力不断提高的内在保证。
既然教师包办作文批改效率是低下的,那就采取学生评改作文的方式,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中“习作”或“写作”多处这样表述:“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教学建议”中这样表述:“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要使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意识,是培养自主修改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的意识。我常常告诉学生,文章不厌百回改,名家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促使孩子们在头脑中树立修改的意识,体会每读一遍文章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发现。学生学习修改作文,前提是要“眼高”,即解决认识问题,明白什么作文是好作文,怎么写就不好。
其次要培养学生辨别好文章的能力。平时的阅读教学,大多是带领学生精读课文,学习作家的成功经验,经过较长时间的精读训练,学生能提升起辨别好文章的能力。所以,作文评改时的文章以学生的中等作文为主,这样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更方便指导评改方法。学生渐渐学习修改的方法,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逐渐形成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
二、做好示范,有“模”可仿。
教师先要引导学生设置一个作文评改的“摸”,设定评分表,如教育名师魏书生要求学生从格式、卷面、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中心、选材、文章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十个方面对文章进行批改,并写出评语,这是有借鉴意义的。传统作文评改一般都针对知识和能力进行,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中,过程和方法怎样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怎样引导,都应成为评改内容的重要维度。比如,写前构思环节是提高作文档次的关键,为了让学生养成充分思考、精益求精的习惯,可以要求学生在具体作文前,在作文本上写出三种以上写作方案,比较后选出或整合出一个最好的方案,再拟出详细提纲。评改前,教师告诉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工作。比如,在内容上,中学生普遍存在专注自己的小圈子而忽视大社会的狭隘,存在着亲近历史名人而疏远现实热点的偏颇;在表达上,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记叙文多叙述少描写的习惯,存在着议论文喜举例怕说理的毛病;在主题上,中学生普遍存在喜欢人云亦云或故作惊人之语的习惯,普遍存在着就事论事或隔靴搔痒的现象;在语言上,中学生普遍存在口语化习惯,缺少典雅或精彩的书面表达追求。对这些现象心中有数,就便于学生在修改作文时及时发现问题。
三、快速批阅,讲评练相结合
学生相互评改,是把教师从包办作文评改中解放出来的有效方式,也最能体现合作探究的精神。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两人互改,好处是便于交流;二是把一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每次轮流由一人评改,好处是便于发现共性问题,便于选出质量较高的范文。当然,学生知识水平有限,评价难免偏颇,就要求教师做好下面两个环节。
1、快速批阅
这一步主要由教师来完成。经过学生的互批互评。一篇文章的格式、书写、用语、中心、选材、结构等基本内容的好坏优劣已基本清楚,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围绕目标看学生的作文是否达到了要求,同时也酌情处理一下互批互评中的不当之处。
2、讲评再练
同批阅目标的相对单纯一样,讲评也集中在本次训练的情况上,其它方面的内容已无须罗嗦。最好是把优秀的文章与代表倾向性问题的文章印发给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教师点拨以让学生明确好在何处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专题化训练中,讲评绝不是一次作文的结束,除一部分确实已掌握该训练点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者外,余下的学生将再次认真审视自己的作文,直到教师认可自己满意为止,这大大有别于传统的作文训练:写完改完讲完就了事。
所以,作文评改必须有两个回归:一方面,不管是谁的评改最终都要回归作者的反思内化;另一方面,作文评改一定要由评到改,评价是基础,修改是关键,当然这种修改可以动笔完成,也可以动脑完成。
总之,作文训练不仅要重视学生自己参与评,同时也要重视评后的改,这样,不仅减轻教师的负担,也能为学生积累经验,消除缺点,提升档次,更能真正发挥习作修改的作用,提高修改评阅的效果,促进学生自主修改评阅及习作能力的有效形成,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