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如何培养

2017-10-09 19:54韩俊生
读写算·教研版 2017年3期

韩俊生

摘 要:数学素养是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提学生高数学素养极其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3-048-01

数学教学普遍存在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运用的现象。对一个学生来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方法比结论更重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不是靠一两节课的教学能实现的,而必须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多渠道、多方面地去努力和探索。我在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做了许多尝试。

一、培养学习兴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学习兴趣是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关键,也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前提 .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打开古今外科学家或杰出人物的传记,我们会发现他们无不对自己的事业有强烈兴趣,可以说兴趣是他们事业成功的起点和动力,兴趣是成就个人素质、事业的沃土。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要是能利用图形的美妙、绝妙的构思、丰富的想象、严密的论证、巧妙的应用……,定能使学生们兴趣盎然,长足进步 . 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利用一切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双基”,收获素养。

二、构建小学数学知识总体框架,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

解决一切数学问题的根本落脚点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运用。知识、技能是能力的源泉与基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在掌握和选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实现的。而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只有借助于数学知识的教学才能实现。不管是通过课堂上的情景模拟方式还是老师讲授的方式授课,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整体联系,总结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织、联系紧密的立体式知识网络。例如,在每一单元学完之后,要做一个知识点的整體整合,通过画结构图,将单元内的各个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整合,最终能够通过这个框架图,理解并且掌握各个知识点中的具体内容。知识框架图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迁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要培养一个人成材,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建立了“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

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例如在第六册的基础训练上有这样一道题:

☆+☆+☆+△+△=54 ☆=( )

☆+☆+△+△+△=56 △=( )

这道题相当于二元一次方程,虽然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难度,但我没有告诉他们怎么做,而是引导他们去观察、比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己发现了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以后,结果就多了2,说明一个△比一个☆多2,得到△=☆+2,再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相等的量☆+2,从而可以先求出一个☆表示10,再求出一个△表示12。这样,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渗透了“观察比较法” 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再如,每次教学新知之前,鼓励学生“试想一想”、“试做一做”、“试画一画”、“试……”,在这个阶段,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进行尝试探究、验证,长此坚持下去,学生会逐步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具备良好的推理能力和勇于探究、不断进取的意志和精神。

探究性教学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特别符合学生好奇、好动、好试、好比、好胜的心理原理,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从小就树立不怕困难敢于探究的勇气和信心。

四、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数学实践

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素养去解决问题,最为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在接触数学知识的时候,在实际的例子中学到相关知识,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帮助楼内住户每月计算水电费;为室内装修户测量并计算铺地面用多少地板砖,喷涂四壁和屋顶需要购买多少涂料;植树节时根据种植面积和种苗棵树,计算行距,株距……学生觉得这些问题实在、有趣,身边处处有数学,越学越有劲头,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教师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 应有意识地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