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小丽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内涵;观念;建設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3—0026—02
作为应用型大学的分类之一,应用技术大学于2013年开始在我国出现。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契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响应国家“关于引导一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政策和要求,许多地方本科院校纷纷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探索转型,以期实现学校长远发展。那么如何看待应用技术大学的内涵、如何依据应用技术大学的内涵界定“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以简单探讨。
一、应用技术大学的内涵
应用技术大学的首次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德国。德国通过对师范类、工程类及技术类学校改造,迅速新建了70多所应用技术大学,并通过颁布法律确定了应用技术大学高等教育机构的法定地位。此后,应用技术大学作为一种新的大学类型在世界其他国家纷纷建立,强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开发创新能力。
虽然目前对应用技术大学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和界定,但综合来看,应用技术大学应该是以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应用为导向,高级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与其他普通本科高校地位等同的新型大学。通过技术积累,技术研发,进行技术传播和转化。以应用和技术学科为教育内容是应用技术大学的职能和使命。
所以,应用技术大学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学校性质上,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同于一般高职院校对一线技术工人的培养,应用技术大学更强调人才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复合型特点,强调满足工作需要的各种能力培养。应用技术大学不专注于理论知识发展,但要具备较高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理论素养,专注于高水平的应用技术研究,注重技术的研发、传播和转化,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哺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办学理念上,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多元化方式和途径,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技术技能和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发展。人才培养上,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转化,提倡运用学校所学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仅会“动手”,更要会“动脑”,强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强调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学者和教育界的实践者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认识主要有“双证说”,即教师资格证书和岗位资格认证书;“双职称说”,即高校教师学术系列职称和企业技术系列职称;“双素质说”,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又有较强的实操能力指导实践;“双经历说”,既从事过一线工作,又从事教学;“双融合说”,是“双证+双素质”的“双师型”教师。但依据应用技术大学的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不管是“双素质说”还是“双证说”都是要在“双经历说”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因此,“双经历”是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前提和必然的过程。当然这并不能保证有了“双经历”,就能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故应用技术大学的“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以下要求:
1. 具备基本的人格品质和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既是对教师师德的要求,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操守。
2. 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开放的知识结构。教师知识的广度和实用性是培养高级应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指导实践,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同时,由于学科内容的交叉性和知识相关性,不光要专还要博。要将相关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既坚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开阔学生眼界,还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具备传播、转化知识的能力。“复合型”是应用技术人才的最大特点。教师要有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善于推陈出新,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为了较好地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学会实践,还启发灵感。不光会“说”,还要会“用”。
4. 持续的实践经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应用技术大学为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历。面对紧迫的人才需求,教师需长期坚持到企业锻炼,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拥有更多的实战经验和不断强化的实践能力。
5. 具备高水平的应用技术研究能力。应用技术大学不是高职高专的升级版,同样需要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和研究,只是更强调研究的实践性、应用性。研究的侧重点在于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实现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不管是技术研发还是技术传承,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手段和途径。对于许多正在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如来说,教师应用技术研究能力的提升是很大的考验。
三、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的建设路径
1. 转变观念,人心所向。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势在必行。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固有的管理制度和方式、实践能力相对不足的教师们,对应用技术大学不理解甚至存在偏差,此外,绝大部分教师是硕博研究生学历的学术型教师,向“应用型”转变的身份认同非常重要,直接决定改革的结果和成效。
一方面学校要始终坚定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决心,加强思想沟通和交流,利用不同场合、多种形式传达学校改革理念,二级学院和各行政部门领导与校级领导要达成高度的一致和默契,做到“上行下效”,让全体教师明白学校改革没有捷径,也容不得侥幸,改革最终要仰仗全体教师的努力和付出才能成功,只有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变了,改革才可能成功,在改革中可辅之以一定的奖罚措施通过外力的手段最终达到观念主动自觉的认同。
另一方面,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教师实现角色上的认同和转变。应用技术大学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技能型和复合型。相应的,教师相关方面的能力要求跟以往相比会有很大的不同和提升,教师如何实现能力的提升和职位的胜任,需要学校予以积极的指导和帮助。可指派教师到某些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好的,相关专业转型比较成功的学校学习,还可到企业挂职锻炼,到一线体会、感受和学习。只有在这些方面有了提高,增加了自信,才会逐步从内心达成认可和认同。endprint
2. 打破传统的教师管理制度,与时俱进。(1)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准入门槛,明确“双师型”教师的任职要求。“双师型”教师的任职资格必须明确清晰,职业能力要求必须能够胜任工作要求,任职资格必须要以文件或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便于管理、招聘、和考核。(2)扩大教师补充渠道,增加兼职教师。学校除了通过自身培养、引进人才等方式,还可从企业及相关行业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且能够胜任教学任务的专家从事相关教学,并对本校教师进行适时地指导帮助。还可从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从事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讲解他们在一线掌握的技术、方法。聘用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关的资格认证,同时具备基本的教师职业素养。(3)校企联合培养教师,加强实践能力。需加大对部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深入生产一线掌握技术方法,快速、全面提高实践能力,将所学结合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这种挂职实践应该是经常性、持续性的,挂职学习过程中,应该建立相应的跟踪反馈机制确保培训效果,创造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和条件,真正达成培训目的。(4)建立合理的考核和激励制度。传统考核的内容主要关注教学和科研。教学上主要依据学时多少、课堂讲授情况和获奖情况进行评分,科研方面主要从出版专著、申报项目、发表论文和科研获奖情况进行评定,职称评定上倚重科研,轻视教学,忽视实践能力和其他素养的评价。必须改变传统考核制度,提高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比例,科学研究上,基于应用技术大学科研内容的指向性,在对“双师型”教师科研考核方面需有所侧重,激励制度也应与之相适应进行调整。
3. 建立教师分类制度,用人所长。为更好地帮助教师实现转型,充分发挥教师各自优势,本着“用人所长、适人适岗”的原则,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科要求,依据老师个人意愿和知识特长,结合岗位设置的不同将教师分类。理论教学岗,主要从事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和研究,这部分教师强调达到基本“双师型”素质,偏重理论研究。实践教学岗,主要从事实践课程教学,同时进行应用技术开发和研究,要有较高的“双师型”素质,偏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引导岗,主要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践操作指导,实践引导岗位教师都是来自于业界有丰富从业经历和经验的资深从业人员。
对教师进行岗位分类,必须制定明确的岗位分类标准和岗位任职资格条件,考核的内容也要有所不同和侧重。培养方式上,理论教学岗位教师主要通过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深造,对最新理论知识进行掌握,提升基础理论研究水平。实践教学岗位教师,可通过选择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对实践的认知和概括能力。实践引导岗位教师需要培养相关的专业技能。
4. 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反哺教学,受益终身。要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真正实现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和培养高级应用人才的目标,必须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这种合作不仅限于派教师到企业挂职,学生到企业实习,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而应是学校与企业在应用技术开发和研究方面的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和双赢。一方面,教师深入企业学习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持,为企业解决实质问题,同时,了解企业用人要求和规格,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在某些应用技术方面可以深入探討和合作,进行新技术、新技能的研发和创新。
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大势所趋,何办好应用技术大学,教师是关键,从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帮助教师顺利转型和发展,是学校的必修课程。只有转变观念,明确要求,建立完善和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和企业全方位合作,才是发展之策。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课题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研究——以兰州高校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立项号:GS[2015]GHB-0967)
编辑:蔡扬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