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大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7-10-09 16:02耿娟娟聂攀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9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大学生

耿娟娟 聂攀

[摘要]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节日在大学校园中日益流行起来。当代大学学生对西方节日的热捧让学者担忧会冲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者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更倾向于庆祝中国传统节日;对于西方节日的文化内涵了解深浅不一,庆祝方式有本土化趋势;大学生普遍可以理性地看待西方节日的热潮,不崇洋媚外。

[关键词]西方节日文化;大学生;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9-000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01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西方节日流行的原因分析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流都越来越频繁。西方国家的风俗、饮食文化、节日等大量涌入中国,“洋节热”愈演愈烈。“洋节热”的背后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也是必然的结果。人们希望可以在过节的时候放松身心,宣泄心中压抑的情绪,缓解紧张的学习工作压力。而西方节日在中国已经淡化了其浓厚的宗教色彩,人们更多的是借用西方节日来的娱乐属性,这是“洋节热”在中国流行的经济原因。并且商家在西方节日上的过度宣传来刺激消费也为西方节日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的交流语言,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显而易见。英语教育在我国已经成为大众化的教育,从小学的基础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到大学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课程,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上班一族,都对西方的节日有所了解,这是对西方节日受到热捧背后的文化原因。

西方节日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使得中国的年轻人,尤其是在校的大学生群体对诸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狂热追捧,对西方的节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甚至超出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因此有学者担忧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冷漠和对西方节日的热捧,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盲目的节日消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淡化和对西方文化的一知半解。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洋节流行并不是文化殖民的象征,只不过是年轻人借此表达自我、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而已。大学生只是对西方节日新、奇、特的庆祝形式产生强烈兴趣,当涉及到价值观等文化的核心、隐性的层面内容时,大学生仍然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仍然处于主流、核心的地位。

虽然西方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结论不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西方节日文化已经对当下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待西方節日的态度,以及西方节日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笔者以咸阳师范学院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涉及化学、数学、计算机、软件工程、汉语言文学等7个专业,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5份,回收率为97.7%。在回收的有效样本中,男、女生比例分别为29.3%和70.7%;城镇和农村学生比例分别为24.2%和75.8%。调查问卷由13道选择题组成,涉及对西方节日的了解程度、过节的理由、庆祝方式以及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等方面。

三、结果与讨论

(一)大学生倾向于庆祝中国传统节日

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喜欢过的节日是春节(89.3%),其次是国庆节(74.0%),中秋节(56.7%)和元宵节(41.9%)。在西方节日中,排名前三的节日分别是圣诞节(28.8%),母亲节(28.8%)和父亲节(24.7%)。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欢程度(38.9%)高于西方节日(15.5%),这一点在研究中得到了印证:当问及更喜欢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时,67.0%的受试者表示更喜欢中国传统节日,两者都喜欢的占27.4%,喜欢西方节日的占1.8%,都不喜欢的仅有0.9%。

从调查问卷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还是有浓厚兴趣的,对西方节日的热衷也并没有超过中国本土的传统节日。大学生还是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坚守并且传承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处于主流地位的。

(二)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文化内涵了解深浅不一,过节理由和方式差异较大

大学生对于西方节日的日期了解参差不齐,94.9%的受试者对圣诞节的日期最了解,其次是愚人节(82.3%),母亲节(47.0%),最不了解的是狂欢节(20.5%)。对于西方节日的来历,一知半解的占65.1%,完全不了解的占33.0%,只有0.9%的受试者表示了解西方节日的由来。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西方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不熟悉,对于西方节日的了解流于表面,因此在庆祝方式上,跟西方节日在本土的庆祝方式也有较大差异。产生较大差异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西方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宗教性、生产性及生活性,其节日文化也具有多元性。在多元文化相互交流与渗透的现实生活中,西方节日文化显示出了强劲的输出优势。这是因为西方节日(如情人节、狂欢节等)内涵单一,使大学生容易接受并且可以被填充进不同的、新的异质文化的内容。

对于西方节日庆祝方式,不会特别庆祝的大学生占45.1%,32.6%的大学生会发短信祝福,25%左右的大学生会选择逛街看电影、吃大餐的方式度过,外出旅游的最少,仅占8.4%。在西方节日的开销方面,70.2%的大学生开销在100元以内,20.9%的开销在300元以内,没有开销在500元以上的。没有呈现出过度消费的现象,虽然商家们会借着西方节日,大力宣传来促进消费,但是大学生们可以理性地支配在西方节日上的开销。

对于过节的理由,认为大学生是出于从众心理、赶潮流过西方节日的人占65.1%,借节日向亲友表达问候和爱意的人占31.2%,29.3%的大学生表示是出于对西方节日的猎奇心理和媒体商家对西方节日的过度炒作。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庆祝还是以联络感情、娱乐自我的方式为主,有些人是“为了过节而过节”,“形式”大于“内容”。过半数的受试者认为目前对西方节日的热衷是出于随大流的从众心理,认为庆祝西方节日是一件很赶时髦的事情,否则会被同学认为自己落伍了。endprint

(三)大学生普遍认为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有影响。

98.1%的大学生认为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产生了影响,其中70.0%的大学生认为会对中国传统节日有影响,但是不能动摇传统节日的主导地位,26.0%的大学生担心会对传统节日产生很大影响,淡化传统节日,只有0.9%的大学生持悲观态度,认为西方节日会彻底地取代中国传统节日。

在正确处理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关系的问题上,70.0%的大学生认为可以适当地过西方节日,但不崇洋媚外,48.9%的大学生认为在传统文化中可以注入西方元素,进行文化创新,21.4%的大学生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扩大其影响力。

在看待西方节日对国内社会的影响时,50.2%的大学生热衷西方节日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来促进消费,47.0%的大学生认为是一种时尚的娱乐方式,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41.4%的大学生认为西方节日的广泛传播是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趋势的具体体现,32.6%的大学生认为这是一种文化入侵。

基本上所有大学生都意识到了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西方文化在交流中处于强势输出的地位,近三成的大学生认为西方节日的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是一种文化入侵,因此不免担心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力会逐渐淡化。

但近七成的大学生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持乐观态度,认为外来文化无法动摇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的位置,并且能够科学地、正确地看待西方节日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做到不崇洋媚外,同时适当地汲取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元素,丰富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文化创新。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在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下,我国大学生可以理性地看待外来节日文化的“洋节热”现象,认为西方节日无法动摇中国传统节日的主导地位,在大学生的心中,他们还是更倾向于庆祝中国传统节日,并且认为适当地庆祝西方节日,是一种丰富生活,增进友谊,了解外国文化和开阔视野的有益途径。

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文化内涵了解深浅不一,过节理由和方式差异较大。大学生们对于传播度较大的西方節日,比如圣诞节、母亲节的节日来源,庆祝方式,节日文化内涵等了解较多,对于传播度不大的西方节日的节日文化内涵了解不多。在过节理由和庆祝方式方面,也显示出较大的差异。

大学生普遍认为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有影响。既接受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这一事实,借鉴西方文化的精髓;又不盲目地崇洋,弘扬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文化。西方节日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强势传播的同时,如何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一起得到发展和传播,如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