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成就学生美术表现的高峰体验
——以水墨人物《平凡人——丰碑》为例

2017-10-06 05:15冯国健浙江省平湖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少儿美术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峰线条美术

文/冯国健 浙江省平湖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高峰体验一词是对人的最美好时刻,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对心醉神迷、销魂、狂喜以及极乐的体验的概括。”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创造潜能的发挥或自我实现能给人带来最高的喜悦,称为高峰体验。核心素养时代,美术表现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课堂教学中的美术表现往往比较强调画面构图,表现技法却少了为什么这样画的情感因素;或是强调了学生个性与主观表达,想怎样画就怎样画,重视了情感体验,却少了应有的创作技法等渗透。

在全国“千课万人”的舞台,学生通过一节水墨课《平凡人——丰碑》,在美术表现中能否获得这样的一种高峰体验,关键在于学与教的“走心”。诚如尹少淳教授所言:“教学不是表面地走过场,其要旨在于走心,因为只有走心的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身心参与美术学习,并获得知识、思维、行为、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因此,从情境、问题、创作、展评的维度创设“走心”的学习策略,积极构建学生美术表现的高峰体验,实现美术创作与情感的融合生长。

一、情境“走心”,构建学习主题的高峰体验

作为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教师对学习主题的预设至关重要。“主题是美术活动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知识、技能、材料、形式、风格均是其载体和从属,因为它们都是为主题的理解和表达服务的。”水墨人物可以表现怎样的主题,使教学与众不同、有意义,这是教学预设的起点,也是作为一节展示课听课老师所期待的。

教学主题:始于平凡。学生对熟悉事物的描绘往往缺乏细致的观察,新鲜、陌生的主题更容易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与热情,同时也会引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专注于“画见”。确定《丰碑》为主题后,我们将创作视角对准了最普通的平凡人——农民工。他们是一群被我们遗忘的人,他们为城市、为大家的生活辛勤付出,却很少被学生关注,很少成为课堂上学生创作的主角。他们平凡,却充盈着满满的正能量,书写了社会发展的一曲曲赞歌。从学生特有的视角,用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水墨语言去关注表现主题,或许可以别有味道。这样的教学主题充满许多的可能性,富有挑战。

教学情境:凸显情感。农民工的水墨学习不能类似“思品”类教学,应该寻找艺术的本质——情感,以润泽心灵的方式展开教学,打动与吸引学生。导入环节,大屏幕出示一幅幅生活中平凡的农民工劳动场景的照片,配上教师简短的旁白与音乐。在这样的情境里,学生们主动交流观点,表达对平凡人的敬佩,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他们的情感慢慢融入学习主题。情感是艺术的共性特点,整节课在欣赏唤情的基础上,创设了以情感为主线的“欣赏唤情——示范联情——表现滋情——探究悟情——创作升情——展示延情”的教学情境。主题情感的深入是由一个个充满情感体验的教学场景链接而成的。“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极富情感的教学情境为美术主题学习活动营造了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条件,确保了学生高峰体验的达成。

二、问题“走心”,激活创作思维的高峰体验

问题是课堂发展链,是关联感知、体验、欣赏、理解、判断的核心。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就是激起课堂中学生思维的积极碰撞,以一个个问题串起认知与思维活动的高峰体验。本课的教学以五个核心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统领学生对于形象的多元性、情感性的理解和表现。

1.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你将会用怎样的线条去表现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呢?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线条去表现?

2.你将会用怎样的线条去表现照片中人物所具有的精神气质?

3.画家会如何表现这样的人物形象?画家希望通过线条与墨色变化表达这些人的什么品质?

4.欣赏了艺术家不同的表现方法,你会如何处理手中的照片人物?会运用怎样的笔墨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

5.我们用自己的画笔表现了这样一群伟大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这五个核心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脉络,从课堂众多的问题中梳理、提炼出来,链接的是学生创作思维的萌发、生长、发展、延伸,层层递进,螺旋上升,从而达成思维的高峰体验,这也是“观”—“转”—“联”—“创”—“升”的创作思维转换的具体呈现。浙江师范大学朱敬东教授认为,通过“观”和“转”获得对形态的新认知,以“联”达成对形态构成和形态语义的感悟,通过“创”和“升”实现新的形态表达语言和思维,获得对自然、社会新的理解和感悟。从形态认知走向形态语义的发展,再到形态表达的创作,将“创”和“义”有机整合、有效串联。

创作思维的“观”“转”“联”“创”“升”和教学流程的“欣赏唤情——示范联情——表现滋情——探究悟情——创作升情——展示延情”高度关联,从教学过程环节走向学生美术表现的本质——创作思维的生发,始于“观”,关键在“转”“联”“创”,终于“升”。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思维的高度参与、互动,践行“问题情境是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美术能力(素养)实现的基础”的目标。

三、创作“走心”,实现美术表现的高峰体验

“尽可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体验、经验相联系,并唤起他们内在的情感,是学习活动非常重要的策略,更是美术教学获得佳效的法宝。”尊重学情与经验,通过巧妙预设教学方法,将水墨人物画创作化难为易,让学生有能力、有方法、有信心进行创作,创作的“走心”,实现的是美术表现的高峰体验。

精选写生图片,增强线条表现信心。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提出了“由画知到画见”的观点。五年级学生创作农民工题材,不能停留在想象与记忆的层面,需要基于具体图像的承载,有“画知”到“画见”的转变,因此,确定了图片写生。借助专业摄影网站进行了大量照片收集,收集后再进行分类整理,遴选出最适合学生创作的照片。试教后发现学生由于受背景等信息的干扰,表现时,部分学生落笔犹豫,人物主体形象不突出。于是,进行图片修改,抠出人物形象与主要场景。再次试讲时,面对180厘米乘60厘米的巨大画幅,学生丝毫不畏惧,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明显增强,表现更大胆、自信。写生图片的艺术化处理,减弱了学生的创作难度,提升了学生创作的信心指数。

欣赏示范视频,关注精神气质表达。传承与发展是中国画的两大主题。中国画的创作示范是必不可少的,示范由于受课堂时间的局限,因此拍摄了完整的示范视频后裁剪、配音。首次配音主要围绕怎么画展开,突出了美术表现技法。在特级教师朱敬东老师建议下对解说进行了提炼、修改,从关注技能提升到对意义的表达。“老师在创作时是如何用线条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线条去表现?”视频欣赏后,师生交流关注线条表现照片人物精神气质的适切性。将线条技能的重点转化为学生寻找能表达人物精神气质的线条,突出线条轻重、转折变化,重视线条表达的观察、思考。一段示范的微视频,无法实现学生技能表现的一步登天,但可以使学生改变创作的关注视角与重点,从表现对象中寻找人物蕴藉的精神气质,增强创作的自信心。因为每个人对表现对象(人物)精神气质的理解是独特的。

赏析名家作品,构建技法表现自信。画家作品的欣赏是学生学习水墨表现技法,习得表现技巧的重要途径。在引领性欣赏中,以煤矿工的背影照片切入,猜人物,添场景,体验煤矿工的艰辛。然后出示李延声以焦墨表现人物背影的作品《挖煤工》,师生围绕中国画笔墨的浓淡、虚实赏析,启发学生思考“画家为什么要这样表现”?学生从作品笔墨语言表达传递的震撼力的解读,上升到对作品精神的把握,化解了水墨人物创作的畏惧心理。小组自由欣赏时,再欣赏李世南、孔紫、杨振廷等画家的作品,学生学会从用笔、用墨上寻找表现形式的多元。个性解读后,鼓励学生学会运用,实现不同表达方式的本体呈现。

四、展评“走心”,成就情感升华的高峰体验

佐藤学认为:“所谓‘学习’,是同客体(教材)的相遇与对话,同他人(伙伴与教师)的相遇与对话,也是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学习是从既知世界出发,探索未知世界之旅;是超越既有经验与能力,形成新的经验与能力的一种挑战。”作品展评就是同他人、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既是对平凡人创作意义的理解,也是达成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维度目标,更是一种来自情感升华的高峰体验。

现场办展,感动观者。中国画创作的选材极具张力,学生创作选择了四尺中堂形式,意在通过大尺寸画面创作,突出平凡人的气势。学生创作完成后,一件件水墨作品从毛毡悬挂于门形展架,上课的舞台立刻变成了一个展厅。“他们是一群平时被我们忽视的人,他们在黑暗中辛劳,他们工作在城市的角角落落,今天我们用心为他们点亮,点亮,点亮。”随着全场灯光熄灭,投光灯亮起,孩子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时,学生和老师们被这样的场面感动和震撼着。平凡的劳作者在这一刻登上最耀眼的聚光灯前,课堂进入高潮,学生惊讶、感动着自己创作的不凡。

品评作品,升华情感。创作凝聚了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每一件作品都是学生了不起的创作体验的智慧结晶。因此,珍视品味自己作品的过程,发现自我、他人的创作思想,升华对主题的情感理解。课堂上大家看着自己的作品,我采访了这群了不起的学生,“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要说?”“矿工的奉献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只要有梦想,就会变得不平凡”……“因为平凡,所以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创作感受,对生活中最平凡的劳作者的敬畏、尊重油然而生。孩子们用画笔为农民工塑像,为这些平凡的人塑像。他们是一群无名的英雄,他们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永远仰望的丰碑!当我在黑板上写下“丰碑”二字,在孩子和老师们久久不愿离去时,课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刻,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不是说教,是源于自我创作的主题再审视、再发现。

列夫·托尔斯泰说:“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线条、色彩以及音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最终展评的魅力就在于这种情感意义的提升。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教学要致力于学生美术学习的“走心”,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帮助学生将美术知识技能运用与创作思维、情感的和谐统一,赋予他们更多“中得心源”的“走心”体验,才能实现美术学习的高峰体验。“走心”美术表现的高峰体验一定能实现!

猜你喜欢
高峰线条美术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石庆云
线条之美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努力攀登文艺高峰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舞出线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