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朝的图书事业发展繁荣,出现了官刻本、私家刻本、坊刻本三种类型、三种级别的图书,其中坊刻本流通范围很广、使用人数很多,影响很大,有必要对其阐述。本文对坊刻本的出现原因、分布区域、特点等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坊刻本;原因;分布;特点
根据现在的史料证明,可知雕版印刷开始于唐朝中期,刚开始时只在民间使用,后来才被官府采用,并用雕版进行印刷,并在五代时期开始逐渐流行起来,在宋朝时渐渐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认可和接受,出现了大发展和大繁荣的局面。由于唐朝距今较远,所发现的书籍材料也比较少,现在研究宋朝雕版印刷很符合现在实际情况,所以选择了宋朝的本子进行阐述。又由于坊刻本的流通、使用范围很广,远大于官刻本和私家刻本在民间的使用和传播范围,因此选择了宋朝的坊刻本进行概述。
宋朝的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都很繁荣。文学名人也很多,出现了很多的诗人、散文大家。像苏东坡,苏轼的诗就很受欢迎,每出一篇新诗,就争相传颂,文化氛围浓厚,这与宋朝“重文轻武”的国家政策分不开的。
上行下效。宋太祖作为皇帝,他本人很喜欢阅读。据一些史料记载,有臣子向宋太祖奉上《太平御览》,宋太祖看后大悦,很是喜欢,吩咐身边人每天呈上三卷,认真研读,如果某天有事情耽搁了,没有阅读完三卷,改日就会补上,他认为“开卷有益”,宋太祖的言行和做法对全国各个层级的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读书风气一时大盛,雕版印书的人也多了起来,雕版印刷业发展迅速。
书肆事业繁荣。宋朝的文化发展繁荣,书肆遍布全国各地。比较有名气的书坊在福建、浙江、蜀地等一带,有浙刻本、闽刻本、蜀刻本、建阳本等这些本子。像北宋浙江临安大隐坊刊刻的《重较正朱肱南阳活人书》十八卷,治平丙午建安(福建)蔡子文于建安刊刻的《击坏集》十五卷 等,北宋刻书以江浙为主,建安刻书业开始有所发展。而到了南宋,刻书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快速发展,比较有名气的书坊有:浙江临安陈氏父子的经籍铺和尹氏书籍铺以及福建有余氏的万卷堂。
书耳和牌技。坊刻本有书耳和牌技,有的书肆会在所刻的书上写上书坊的具体地址,很像现在的图书印刷的地址,像陈氏父子的“书棚本”,题上木记“临安府棚北大街睦亲坊南陈宅刊本”,地址很详细,很像现在的通讯地址,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图书出版的版权。有的刻书代代相传,据考证和一些资料记载,陈起的儿子继承了父业,也继续刻书。有的书肆中间经过一些次维修和装修,从宋代能一直延续元代,如上面提到的有余氏的书肆。除了这些较出名的书肆外,浙江、福建、蜀地等书肆也很多。
坊刻本刻书的种类和类型。宋朝的刻书环境很宽松,国家对此管制也不严,雅文化和俗文化并存。有些士子想要进入仕途,需要购买一些考试用书,而官刻本的书籍又很贵,并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的,而私家刻书,流通性很小,多是为自己使用,或者是为了收藏所用。坊刻本所刻的书除了考试用书和一些医书、卜算、日历等书之外,还会刻一些被上层社会所不齿的小说、杂剧等。
地域分布。宋朝的坊刻本以浙江、福建、蜀地为主要刻印地域的原因。北宋的都城在汴京,后因为一些原因,迁往临安。临安的人口数目也在迅速增多和膨胀,商业贸易往来逐渐频繁、书肆店铺也在增多。福建、蜀地的气候坏境很适合树木生长,木材比较丰富,便于就地取材,节省刻书的费用。在浙刻本、蜀刻本、闽本三种本子中,浙刻最为精良,其次是蜀本,闽本最差。
坊刻本的特点。书肆事业繁荣,坊刻本数量也多了起来,有的书坊主本人文化素养很高,很懂文化,也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像陈起,他本人就是一个文化素养很高的人,会写诗,和刘克庄、赵师秀、叶绍翁等人认识,他们也曾写过一些诗赠送过陈起;有的坊刻主觉悟和眼光很长远,而自己的财力也撑得起刻书的费用,就利用自己的资才刻书,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是造福于广大民众的一个举措,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一项公益事业,可以惠及更多的人分享文化知识。
在校勘方面,坊刻是三种刻本中最差的一类,官刻和私家刻本都比坊刻本的總体质量高,这是因为坊刻主要以盈利为目的,不会进行过多的精校。坊刻本价格比较低,购买人数多;坊刻本通常纸张很差,很容易坏掉,刻印也很粗糙;校勘不经,错字、篡改现象比较严重;所选的刻板也比较软,容易雕刻,可以提高雕刻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雕刻出更多的书籍。
虽然坊刻本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对中下层民众来说,意义更加深远,不仅使他们获得了大量的文化知识,推动了雕版印刷业的发展,还满足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俗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0.
[2]游上.宋朝刻本:四川领一代风骚[N].成都日报,2007,9,10(第B02版).
[3]李艳华.历史文化视野中的福建坊刻本[M].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5.
[4]黄镇伟.坊刻本[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闫翻(1988.11-),女,河南周口人,北华大学,2016级硕士,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endprint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