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阳
摘要:家是人生的起点,更是生命的港湾。家庭是每一个人的第一个接触环境,家庭的关系深刻影响了个人身心和品格的成长。家庭亦然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温馨融洽的家庭环境不单影响着家人之间的和睦,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事业打拼,多数重视的是自身与工作环境,自身与社会的和谐,往往忽略了家庭的和谐,涌现出一系列家庭伦理道德问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里蕴含着丰厚的家庭伦理思想,孟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家庭伦理思想意义深刻,现如今对当前社会下的家庭伦理问题仍拥有重要的研习价值。因此,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当前中国家庭伦理问题的现状,进而找出孟子家庭伦理思想的当世价值。
关键词:家庭伦理;孟子;仁爱
在当今社会上,涌现出了林林总总的家庭伦理道德问题。例如,夫妻双方本应相敬如宾,然婚外恋、家庭暴力等事件造成许多家庭的不和与破裂;父母本是子女孝敬赡养的对象,然近年来,父母子女因财产、赡养等问题而对簿公堂之上是时有发生;孩子本应是父母倍加呵护关爱的对象,然有些父母不顾及孩子的天性和特点一味强迫孩子依自己意愿发展,造成很多孩子因不堪重负,加之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给予孩子一个温暖的家等等。家庭责任感淡化、孝悌不存,家庭这个社会的细胞也正在发生着裂变。本人深感家庭伦理道德的重要性,由此不禁产生了思考,孟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家庭伦理思想在当今社会有什么价值?
一、当前中国家庭伦理问题现状
(一)亲子之间的问题现状
首先,人口老龄化将成为必然趋势,而在时间与空间上,基于年龄、工作、生活习惯等差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也是愈来愈远,再也没有了孩提之时的朝夕相待、相亲相近了。成人后的子女基于工作繁忙等种种原因很少回家看望父母,老人缺少子女的陪伴,时常感到孤独。
其次,"啃老族”现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下的啃老族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一出生就成为家庭呵护的小宝贝,家里的重心围绕着他们,父母长辈把能给的、最好的都给了他们,对他们倍加宠爱和庇护,什么事都不让他们操劳。而且,还有很多父母在对子女的养育过程当中,只重视和关心儿女身体是否康健,是否吃饱穿暖等,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精神是不是独立、人格是不是成熟。如此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大都从小就生活在幸福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逆境教育”。家长习惯对孩子的事务包办代替,恨不得替孩子完成所有事情,孩子没有了任何实践的机会,使得孩子的多种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识也难以培养起来。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加强,许多彻底的"啃老族”从学校毕业后就没有找工作,或者与其父母共同居住,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父母。这些人悲观颓废现象体现为在都会中以上网、看电视、打牌、闲逛打发功夫,这些年轻人不思进取,最后只会被社会所逐步淘汰。
最后,除被父母宠溺的孩子,另有许多缺乏家庭关爱的孩子,如今的父母因为工作压力大总是没有功夫好好地陪孩子,常常把孩子放到育儿园,要么便是放到爷爷奶奶家。一个温馨的家庭是由全部成员共同缔造的,这些年幼的儿童缺少父母的伴随,自然也缺少家庭的温暖。
(二)夫妻之间的问题现状
在当下,不管是男子、或是女子都拥有独立的经济权利,每个人的社会关联都在扩展,同时为减轻生活负担而夫妻双方都上班的家庭也增多了。夫妻两边也都更多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自我的自由意识逐渐加强,个人的社会地位再也不依靠于家庭,而主要依靠于个人的才华和脚踏实地。这些都导致了夫妻两边对家庭依靠性的减轻,渐渐以自我为核心,为家庭要承担的责任变的相对轻松。此外,夫妻之间对婚姻的不忠诚现象和任何方式的家庭暴力现象,这些不仅对婚姻的败坏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也对家庭成员间的感情和身心健康的伤害是十分明显的。
(三)兄弟之间的问题现状
兄弟是家庭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就二者关系而言,孟子将其列入“五伦”之一,讲求的是“兄友弟悌,和睦友爱”。如上所述,在古代社会,兄长对于弟弟而言是有绝对权威的,受“长兄如父”的制约,弟对兄长要绝对的服从、尊敬,因为兄长掌着弟弟的经济权利。而当代社会,兄弟之间都是相互分离的利益主体,二者之间更多的是血缘亲情关系,所以当出现利益冲突的时候,基于自我利益的维持,兄弟之间反目成仇也就不足为怪了。现代人绝对化了物质性价值,对于孝亲、和顺、友悌等孟子家庭倫理道德的背离,使得现代人夫妇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姊妹之间的纠葛处于日益加深的状态之中。
二、孟子家庭伦理思想的当世价值
(一)加强血亲教育
孟子的“五伦”中有“三伦”讲的是家庭伦理。其中,父子有亲,讲的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道与赡养的义务,以及父母对子女教养的责任;夫妇有别,讲的是夫和妻顺相儒以沫的爱情;长幼有序,讲的是兄友弟恭的情谊。今天我们所提倡的家庭伦理道德,其实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缺失的伦理道德。我们当在尊重人人平等的基础上,通过传统伦理的价值发掘来加强对“血缘亲情”的教育,从小培育起人内心的血浓于水的亲情之感,责任之感与感恩意识。针对时空差异,要珍惜与着力创造家庭成员之间的共处时间,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与关爱。夫妻之间要在爱的前提下建立起对婚姻家庭的责任观念、包容观念。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家庭的和谐发展。
(二)重视仁爱精神,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中国,孟子的孝道思维己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伦理概念,对中华民族的人格塑造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远大的影响。孟子说,"仁之实,事亲是也。”同时,孟子并非因注重和强调亲亲疏忽了更广博的人群,他主张人不单要爱与本身有血亲关系的人,并且要对社会上所有的人一以爱之,不分贫富贵贱,这恰是孟子高尚道德理想的表现。孟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友爱,和善他人,具体做法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知道,人本质上是一种类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要服从人际关系的道德规定,懂得要友爱他人、尊敬他人。现代社会家庭伦理道德中,夫妻应该平等相爱,老人将有所养,幼儿有所教,每个人各安其事、各负其责,那么社会中将形成良好的风气,也必然是一个和谐有序、繁荣发展的社会。
(三)充分的尊重和保障人权及人的自由
一是要将孟子伦理与汉以后的儒学区别开来,尤其是与"三纲五常”区分幵来。在孟子那儿"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本是家庭伦理的根本框架,并非将人视为尊卑、强调身份的封建伦理,也不是违抗个人自由和平等法则的隶属伦理。孟子的"孝”是对父母的尊敬,这是出自身为子女者的内心情感,对父母的赡养则是对他们生活的照料和精神的慰藉,这是出自为人子女者的责任,这些都不是畏惧于宗法权力才做的。
二是在婚姻上,不管是结婚还是离婚,都要尊重个体人格,都应出自于自身的意愿,男女之恋虽也不乏相亲之说,但已不再是父母强制性的要求了,而是更加的人性化与个体自由化,择偶时要遵循自己内心的意愿。不过虽然主张夫妻互敬互爱,但也不能忽视现实社会中还有婚姻家庭质量不高的情况,以及对于那些情感已破裂,婚姻名存实亡的,用离婚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符合今天的法律精神与道德原则;离婚后再婚,也是符合法律精神与道德要求的合理诉求。
参考文献:
[1]古敏.孟子[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2]刘坤.社会转型时期家庭伦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季良琴.孟子的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4]邵显侠.论孟子的道德情感主义[J].中国哲学史,2012,04:78-85.
[5]张学清.关于和谐社会视域下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endprint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