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
摘要:本文从国内演出市场对舞台艺术表演人才的需求入手,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音乐教研室和表演教研室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音乐剧实践教学项目的研究目的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方案,最后对教学成果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音乐剧;项目教学;跨学科
根据聚橙网的年度市场调研报告,随着中国文化娱乐市场的消费升级,有品质的娱乐产品需求不断走高,音乐剧结合“音乐+舞蹈+戏剧”的演出形式,开始成为中国演出市场追逐的热点。
欧洲和美国的音乐剧市场较为成熟,票房占整个演出市场8成的份额;日本每年音乐剧票房已接近100亿日元;韩国音乐剧在所有演出形式中稳占票房首位。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的音乐剧市场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和潜力,未来中国音乐剧市场根据预估将会达到200亿。①
在这一巨大的发展前景下,中国音乐剧行业在未来2-3年中需要大量的编、导、演、制的人才。本校流行音乐演唱和表演专业培养的人才中,已有部分进入中国音乐剧演出行业。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是一所新型的实践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在毕业后要能适应市场需求,进入工作岗位后可以出色的完成任务。目前戏剧影视学院下设的音乐教研室和表演教研室主要培养音乐演唱、制作、编导人才和戏剧表演、导演、制作人才。从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专业性较强,但人才的复合性及跨界性不够。而这恰恰是未来市场需要的人才类型。我们在教学中是否可以培养出既能演、又能唱、还会跳的适合舞台剧表演多种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呢?带着这一疑问和目标,笔者决定在教学中通过打通表演与音乐教研室的音乐剧项目教学的方式进行尝试。
结合两个教研室的教学特点,笔者在2017-18学年的教学中,设计了师生改编音乐剧《仲夏夜之梦》的教学方案。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有以下几点:
1.如何提升音乐与表演专业毕业生的软实力,解决就业压力
2.研究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跨界人才的教学方案
3.改变目前专业间互动较少资源闲置的情况
4.为其他专业间的联动课程设计提供现实依据
秉持这样的教学理念和目的,笔者选择了编创音乐剧项目《仲夏夜之梦》作为教改实验项目,教学设计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由教师进行排练前期的剧本和音乐创作。17年暑假完成了对莎士比亚著名四大喜剧之一《仲夏夜之梦》的文学剧本和主要音乐的编创,在改编中,主要遵循了以下两个原则:
1.考虑到舞台音乐剧的艺术特性和表现方式,本改编音乐剧保留了莎翁原剧中的故事主線和主要戏剧冲突,但将原剧中较为复杂的故事副线做了部分删减。
2.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加入音乐剧的重要表现形式:演唱和形体的部分。莎士比亚戏剧是英国戏剧发展的基石,在音乐剧的改编中,音乐的创作以古典音乐填词和师生原创音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保留莎翁原剧的艺术性,又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
其次是音乐剧教学项目的实际教学与排练阶段,这也是该项目最核心和重要的阶段。
开学之前,项目教学组进行了精心的教学准备工作。首先,向音乐教研室和表演教研室涉及的相关教师做了工作安排和部署。其次,将涉及的课程进行了相对集中和交错的时间安排,既保证师生能完成其他教学任务,又能有相对固定的时间进行音乐剧的排练。
开学后,首先在13级的表演专业和14级的流唱专业学生中进行了演员的选角。本剧的主要角色是人类4个青年和仙界的仙王、仙后及精灵帕克和驴。在演员的选角中发现,具备唱、跳、演以及形象符合角色气质的学生并不好找,所以角色的选择又放大到14级表演专业和13、15级流唱专业。最后,在这两个专业的100多名学生中,选择了8个角色演员的A、B两组角色进行共同排练。值得一提的是,我院青年教师也积极参与了剧目的演出实践活动。表演教研室的张跃老师和毕少琼老师担任了本剧仙王仙后的B组演员。舞蹈演员12人由15级表演一班和二班的部分学生担任。
剧组建立后,安排了详细的排练计划。在每周的课程中,设计了音乐剧声乐作业、表演作业、舞蹈作业课和分幕排练课,由专项负责教师带学生一起进行课程的学习。每周剧组的教师进行1-2次工作例会。会议内容是安排本周的排练计划和总结、调整在排练中出现的问题。剧组根据计划进行了2个月的排练,期间出现的一些问题,经过项目组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都得到了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都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第一轮排练完成之后,剧组邀请了表演教研室主任周雨老师和音乐教研室主任李锋老师对学生的表演和演唱分别进行了提高性的小课指导。在指导中,打通了表演和音乐专业的壁垒,既让学生在自己不擅长的部分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又让学生在跨专业学习中形成了互助合作的良好关系,学生受益匪浅。在16年12月底,剧组完成了整部剧的首轮排练任务。在17年3月开学后,剧组邀请了戏剧影视学院院长、国家一级导演钱态先生和江苏省演艺集团部分专家对本剧提出修改意见,并对学生的演唱和表演进行进一步打磨调整。
最后,该教学项目进入到舞台演出制作阶段。在这一阶段,除去音乐教研室与表演教研室,戏美形象教研室、录音教研室参与到该剧目的形象设计、服装设计、化妆设计、舞台现场扩声等方面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音乐编导、音乐传播、戏美形象、戏美化妆、戏美道具、音响工程专业的大四毕业生都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到这一联合项目中,将自己的工作作为联合毕设的作品进行了呈现。2017年4月24、25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千人报告厅,该剧进行了2场首轮演出,观看人数超过1600人,省内外32家新闻媒体对该剧进行了报道。
本教学项目历时一学年,教学项目完成后,笔者获得如下思考总结:
1.音乐和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既是为新型演出市场提供复合型高质量的舞台表演生力军,同时也应兼顾这批人才日后转型的可能性。所以,培养目标绝不是盲目的艺术技能培养,更多的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吸收养分,建立更加牢固的美学和哲学架构。
2.学生应在更丰富、更综合化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感受所学知能。人才培养的架构应同时兼顾一棵树的“根系”与“枝干”。
3.就业市场的情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高校教育应根据“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密切关注文化市场的发展动态,设计出更专业、更科学的跨学科专业培养方案。
4.本课题希望创造出音乐和表演两专业新的项目合作模式,结合校内优势资源,引进更多社会资源,探讨校企合作的可能性,让学生在实做中学习、成长。
注释:
①数据来源:娱乐独角兽《中国音乐剧市场票房》2017年5月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剧市场票房.2017,5.
[2]黄凯试论音乐剧表演人才的培养规格[J].音乐剧研究,2009.4.
[3]张晓华.教育戏剧理论与发展[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2.
[4]刘洪.作为诠释的音乐表演——音乐表演诠释对象的分析性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endprint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