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党员干部基层“补课记”

2017-09-30 09:43
领导之友·综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调研党员干部村民

广大基层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做什么?自今年3月始,浙江杭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联百乡结千村访万户”蹲点调研活动。市县乡三级联动,安排4.3万名党员干部以群众为师,为自己“补课”。用脚步丈量民情,深入3089个村和社区摸实情、强基础、聚民心、解难题、促发展。

蹲点调研中,不少机关干部经历了从“张不开口、找不到人”到同农民难舍难分的转变。他们感到,贯彻“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既要在物理上走“近”基层,更要在心理上走“进”群众,真正扎下为民之根,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找准机关干部缺什么

“当前不少机关干部对农村并不了解。有的干部虽出生在农村,但因离开多年,对农村并不了解;有的干部虽然过去曾在农村工作过,但并不见得了解今天的农村,不能凭着老经验应对发展的新问题。”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说,“比如,现在不少农村反映停车难,没有停车场。机关干部如果不下乡,恐怕是想不到的。”

今年一季度,杭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从市级到各县(市、区)换届工作顺利结束,村级换届工作开始。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包括赵一德在内的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走出机关,带着“组织一次党代会精神宣讲、开展一次集中入户入企走访、深入分析一次村情选情”等“十个一”任务到农村蹲点调研。蹲点干部有的住在农家乐,有的住在农民家。

到桐庐县分水镇蹲点的杭州市卫计委组织人事处处长孙军栋说,有的干部刚到村里时,不知道该如何同农民对话,甚至拿着访谈提纲张不开口。“我一直在想,同基层干部相比,机关干部究竟缺什么?这次蹲点以群众为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及时的大课。”

锤炼80后、90后干部

杭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国妹介绍,蹲点调研活动的参加对象以处级以上干部为主体,延伸到机关年轻干部。

在临安昌化镇蹲点的杭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戴建平基层经验丰富。他带领年轻干部到大山里的农民家走访时,特别嘱咐大家不要光顾着访谈,还要把农户家的橱柜打开,看看里面都有什么菜;揭开锅盖,看看正在做什么饭;多绕着房前屋后瞅一瞅。“80后、90后正逐渐走向干事创业的前台。要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提能力、強素质。”戴建平说。

在淳安县山村中蹲点的杭州市发改委高新产业处处长王霞说,他们部署走访时,特别安排了一批80后、90后干部,鼓励他们白天走到田间、茶园同农民交流,夜晚生起火盆、围坐一圈向农民宣讲政策,回杭州后撰写蹲点日记。这些干部中,最年轻的是1994年出生的。

“把村里的事记了个底朝天”

这些干部下乡或自驾车,或拼车;或住农家乐,或住农民家。杭州市建委主任丁狄刚介绍,他们白天走访,夜里整理素材,常常很晚才睡。当时是初春时节,山里很冷,有的干部半夜被冻醒,把毛衣套在身上才能入睡。“村民看到我们半夜三更写稿,第二天烧饭时就要给我们加菜、做夜宵。慢慢地,大家就像一家人那样亲。”

“下乡干部逢人就聊,边问边记。进家里聊,在凉亭里聊,在茶园里边帮着采茶边聊,认真得不得了。”富阳区新登镇湘溪村的村民王菊华说。村党支部书记王金明说,从村民收入怎么样、毛竹一亩增产多少,到老宅如何维修、村里有没有后备干部、下乡干部,“把村里的事记了个底朝天”。

杭州市提出,要把这项活动贯穿全年。截至目前,全市通过蹲点共收集各类民生问题和建议3.2万件,已解决2.2万件。

基层干群一心向党

“在我蹲点的富阳区新桐乡新桐村,处处能感受到村民们对党的真情、对国家的热爱。”杭州市环保局组织人事处处长陈珊萍说,“村里多是留守老人。当知道我们是来了解民情、帮助解决问题时,赵花仙等多位老人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最好的世道,这是最好的社会。”

杭州市城管委主任翁文杰说,在余杭区黄湖镇清波村蹲点时,不管是上门走访的农户、田间偶遇的村民,还是沿途路过开店设摊的商户,一听说市里的调研组来了,都热情打开“话匣子”。有的村民还端出自己做的干果、青团等食品,让调研组有种“回家”的感觉。

农村发展呼唤“领头雁”

走访中,许多干部感受到了农民越来越强的发展意愿。在富阳区新桐乡新桐村,不少村民对村庄改造、新区规划提出建议,还有的村民看到别的村在办“桃花节”,提出要把本村的“油菜花节”办起来,吸引游客观光旅游,推动村里经济发展。在海拔上千米深山里的淳安县王埠乡一个小山村,蹲点干部看到建起了农村电商网点,村干部和村民正想方设法把茶叶、山核桃卖出大山。在淳安县大墅镇,有的农民表达了迫切想同杭州市大企业合作发展特色种植的意愿。有的村干部希望调研组帮助对接相关单位,把分布式光伏发电铺到农户家屋顶上。

在强烈的发展愿望背后,基层干部发现,当前在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缺乏两方面的发展要素。一是缺乏后备干部。村里的年轻人多在外打工,多个村都存在干部“断档”问题。有的村支书干了近20年,一直退不下来。在淳安县姜家镇双溪村,村干部基本上都超过了60岁。

二是缺乏稳定的集体经济支撑。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要求提高,小养殖场、小砖瓦厂都关闭了,很多村缺乏“造血”功能。有的村集体积累仅靠着每年几万元的房屋租金支撑。

不少干部认为,无论是缺乏后备干部,还是缺乏稳定的集体经济支撑,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乏引领农村发展的“领头雁”。建议可考虑从四类人中遴选:一是在农村工作两三年的大学生村官;二是从正向农村回流的商业资本中,选择年轻的党员能人,作为产生村两委干部的重要来源之一;三是从国有企业退休回乡的老党员中,推荐有管理经验和经营手段的人挑起担子;四是通过政策鼓励,把优秀的年轻干部自上而下地派到农村。

(摘自《瞭望》 作者:何玲玲 李亚彪)endprint

点 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浙江杭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联百乡结千村访万户”蹲点调研活动,是真正站在人民立场上、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一次活动,以强基础、聚民心、解难题、促发展为目标。活动把调研作为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杭州的党员干部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出民心、感受到民意,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找准了农村发展问题的关键,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站稳人民立场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党。人民立场就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脱离群众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危险,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基础,更关系到党的性质、宗旨、目标的实现。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杭州市委组织的这次活动,帮助机关干部找到与群众疏离的原因,真正了解群众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难题,目的在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让党员领导干部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

二、找准干部短板

在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方面,党员干部要带头。因为干部在党的组织中居于重要位置,不仅掌握执政的权力,还对下属有示范作用,干部要是脱离了群众,当官成了老爷,甚至损害群众的利益,党的性质、宗旨、使命的实现就很可能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党员干部要为民用权、敬畏人民。党章对党的干部定位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人民的公仆”,并对干部提出“认真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等要求。在新时期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拍脑袋决策”等,严重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政机关的干部更容易出现这方面问题,由于远离基层,对基层群众和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够,群众工作方法成为其短板,需要特别加强。

杭州把这项活动作为锤炼干部队伍的重要抓手,其中市直单位和处级以上干部、年轻干部是重点。很多80后、90后干部在活动中深受触动、获益匪浅。一位干部表示,“这次蹲点以群众为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及时的大课。”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写就的著作《摆脱贫困》中提到,“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杭州的党员干部在调研中真正做到了“察疾苦”,克服了农村条件艰苦、语言不便等问题,与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聊天、交朋友,还深入农户家中了解他们生活的细节。从不知道农民们的作息时间日访、夜访找不到人,到创新“早晚工作法”、抓住黄金走访时间,迅速提高走访率;从不知道该如何同農民对话,拿着访谈提纲张不开口,到与农民打成一片、像家人一样亲,真正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增进了群众的感情。

三、破解发展难题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96年光辉历程告诉我们,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党的事业才能成功,革命是这样,建设、改革也是这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农村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认真调查研究,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找到真问题,才能真地破解农村发展的难题。调研的目的不仅在于密切党群关系、增进群众感情,更在于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杭州这次蹲点调研活动中,下乡的干部把村里的事“记了个底朝天”,共收集各类民生问题和建议3.2万件,已解决2.2万件。党员干部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干群一心向党,提出的多是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很少有夹带私利、单纯抱怨的声音。走访中,很多干部感受到了农民越来越强的发展意愿,比如想通过乡村旅游、特色种植、电商等方式走上富裕道路,过上更好的日子。但是,强烈发展意愿的背后,是严重制约发展的两大因素:一是缺乏后备干部,由于年轻人大量外出打工,村干部老化严重;二是缺乏稳定的集体经济支撑,村中严重缺乏“造血”功能。只有抓到真问题,把准农村的脉搏,才有可能解决农村的问题,杭州市委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抓住了农村发展的要害。有了问题不可怕,关键要弄清问题的根源,有的放矢地解决。不少干部认为,无论是缺乏后备干部,还是缺乏稳定的集体经济支撑,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乏引领农村发展的“领头雁”。因此,解决的方案也就迎刃而解了:下大力气在大学生村官中、返乡创业的党员能人中、国企退休的老干部中、上面下派的年轻干部中,遴选出能够带领农民们往前奔的带头人。这个带头人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对党忠诚的信仰、驾驭市场的能力、管理村庄的本领、严格自律的品德。这个带头人要担得起党支部建设的重任,又能够带领村民壮大集体经济,最终实现全体村民的共同富裕。相信在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努力下,一定能找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点评人:田丽)

(责编 / 吴耀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研党员干部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