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
【关键词】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5—0103—01
优质的道德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集合和支持整体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因素。若是缺少了道德素质,那么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会受到影响。现阶段,在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随之涌现,如金钱大于天、家庭离婚率的提升、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等,这些对小学生的成长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数学教学作为学生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肩带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责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
结合有关数学史料,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总可以找到适合德育的好素材。
二、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尊敬长辈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感恩社会,尊敬长辈,不能只依据教师的言语去引导学生,可以组织学生以班会等形式,或者是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时机提出问题,从而让学生从小耳濡目染,明确正确对待父母和长辈的观念和行为。
例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问题:“在感恩节来临之际,你们想要送自己父母什么礼物呢?”学生纷纷举手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想要为父母洗一次脚,有的学生说想要为父母做一顿饭,有的学生说想要为父母送贺卡等等。依据这些问题,教师说:“这有一个问题,班级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想要送花,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想要送贺卡,其余的学生想要为父母做饭,问做饭的学生有多少呢?”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德育思想,促使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
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时,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又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四、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习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源于生活”的教学观念,有目标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数学活动中。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还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学生在学习“利息、打折”等知识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相关知识的基础理论和意义,之后让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问题为:学生自己拥有一千块钱,有两种储蓄方案,一个是在银行中存两年,年利率为百分之四点五;另一种是存一年,年利率为百分之三点八七,之后将第一年到期之后的钱整体取出来,并且再次存进银行,为期一年。这种问题不但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利率、利息等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从而促使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加热爱生活。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笔者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的目的。
编辑:谢颖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