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红
【关键词】 幼儿;健康;生活态度;行为习
惯;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7—0038—01
一、巧用鼓励表扬,促进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
1. 发现优点,及时鼓励,是改变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各种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因此,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2. 激发情感,真挚鼓励,是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催化剂。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情感投入要真切,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如果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眼睛望着别处,表情冷漠,可想而知,无论教师怎样运用语言进行鼓励,其教育效果也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除了运用语言鼓励外,更应恰到好处地运用表情的鼓勵(如热情的微笑,点头)和手势性鼓励(如伸出大拇指和鼓掌)以及身体接触性的鼓励(如摸摸头)等,才能深深感染孩子,使其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3. 树立榜样,积极鼓励,是影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源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结合节日设计系列教育活动,激发幼儿情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可通过“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向幼儿进行爱父母的教育,或利用“六一儿童节”组织活动,向幼儿进行爱老师、爱他人的教育,或利用“十月一日”国庆节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三、组织各类游戏活动,体验情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角色扮演,幼儿能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照顾的美好情感,同时,启发幼儿对他人的热爱之情,逐步养成礼貌待人、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满足自己身心的需要,并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行为准则。如,在玩棋类游戏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方法来玩,不能随心所欲,如按规则玩,玩得好就会感到自己是个能干的人,从而激发起幼儿对良好道德行为的积极情感,如违反了规则,教师应以角色身份参加游戏,暗示游戏的规则,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四、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因素进行随机教育
1. 了解幼儿特点,关爱幼儿生活。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他们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而且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赖,离开爸爸妈妈他们会感到极大的不安,这时,教师应该像妈妈一样去体贴、关心他们,使他们逐渐减少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要利用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爱模仿是学前孩子突出的特点,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他们的模仿不是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有创造,有自己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3. 不要把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幼儿对周围的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兴趣,倘若是直接而普遍的,可视为幼儿的天性。他们对新鲜事物,对自然界的变化都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逐渐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和高尚的情操。
4. 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注重集体活动的作用。
(1)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在玩积木时,教师总是把小朋友分成若干小组,把积木放在桌子中间,小朋友都到中间去拿自己有用的,做自己喜欢做的模型,如果剩下的积木不够,可以大家共同做一个,使小朋友学会谦让和配合。
(2)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强化幼儿集体意识的课堂。洗手、喝水、吃饭、做游戏等,都是一组一组地进行,并提醒幼儿如果一个人慢了会影响大家,那么孩子们就会精心做每一件事情,心里装着集体。
(3)正确使用评价手段。孩子在室内活动后,总是先评价每一组的集体表现,再评价每一个幼儿在这一组的表现。
五、家园配合,重视不良习惯的矫正
1. 调整不良习惯,改善幼儿与周围小朋友的人际关系; 2. 教师要做到不急躁,不气馁,持之以恒,并落实检查督促的措施;3. 及时强化,在矫正过程中,我们还随时注意幼儿行为发展的闪光点和坏苗头,对前者及时表扬宣传,对后者及时引导控制。
编辑: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