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凯迪 方银萍 任陆华
摘 要 我国大学生存在情绪适应性不良,情绪管理能力较差等客观情况。本文以辅导员工作案例为基础,探索合理情绪疗法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通过自我同一性理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为健全大学生人格,落实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及方法支持。
关键词 情绪 合理情绪疗法 辅导员 自我同一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8.036
The Application of 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UO Kaidi, FANG Yinping, REN Luhua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Guangdong 518172)
Abstract There are objective conditions such as poor emotional adaptability and poor emotional management abi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Based on the case of counselor work,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in the work of the students, through the self identity theory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ersonality, to provide theory and method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unselo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emotion; 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counselor; self-identity
1 问题引入
《中国卫生管理辞典》指出,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既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又是客观的生理和喜、怒、哀、乐的心理反应。心理学历年研究发现,肯定、满足、积极、乐观的正向情绪有助于将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自动调节至最佳状态;否定、沮丧、愤怒、忧伤的负向情绪如果长期存在,则会因为多度刺激个体的器官、肌肉以及内分泌腺而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2008年安静以389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大学生情绪适应以及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情绪适应的结果发现,有4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近期有非常大或比较大的情绪变化,其中71%的情绪变化是由学习、生活中的琐事引起。而在情绪管理上,有38%的大学生会采用“忍耐”方式,甚至有18%的大学生会选择摔打东西、抱怨他人、破坏公物等消极方式来发泄情绪。总体而言,大学生的情绪适应能力不足,情绪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本文将以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为基础,结合艾利斯ABC情绪理论,探讨辅导员如何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学生改善不良情绪及其行为反应,建立合理信念及健全人格,切实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2 案例研究
2.1 案例背景
2.1.1 一般资料
女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2.1.2 案例介绍
在五个多月前,求助者宿舍爆发了一次很严重的冲突。当时求助者正好在外面游玩,了解到事情经过后,求助者专门到步行街买了舍友们都爱吃的零食,准备拿回去分享给大家以缓和气氛。回到宿舍,当求助者拿出零食分享给舍友们时,其中一个舍友甲以减肥为由拒绝了。与此同时,看到舍友甲将宿舍的矛盾发在了朋友圈上,求助者很不满,觉得别的同学看到后会觉得是求助者的问题所导致的。此后,求助者对舍友甲的意见很大。暑假时曾因不想看到舍友甲而不想返校,甚至难受到哭泣。近一个月,求助者表面上与舍友甲保持良好关系,会一起上課、吃饭。但在其他场合或时间碰到舍友甲,求助者会尴尬、焦虑,总是有意无意地去观察舍友甲,学习效率因此明显下降。求助者与舍友甲表面保持良好关系,但内心十分排斥她,对此求助者感到难受,希望能够调换宿舍,因此主动前来询问。
2.1.3 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衣着整洁、神情疲惫,情绪低落,提及与舍友甲的关系问题时偶尔会气愤、悲伤。
求助者是家中的长女,家教严格,自幼照顾家中较小的弟弟。性格比较内向,习惯将生活中的问题藏在心中。学习认真、勤奋,喜欢与人交往。近1周来,睡眠状况不佳,食欲也有所下降,经常一个人发呆,偶尔会出现烦躁、焦虑等症状。
2.2 处理过程
周三的下午是公休,学生不用上课,各任课老师要召开教研室会议,而作为辅导员的我正在整理近日收上来的学生材料。忽然,一个穿着朴素的女生走到了我的办公桌前,怯生生地问道:“班导,你有空吗?我想问一下怎么换宿舍?”抬起头来看到是她,我心里不禁在想,她平时跟舍友们的关系都挺不错的,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下面是笔者与求助者的一段对话:
我:刚才你说到,你本想利用零食来缓和宿舍的矛盾,但由于舍友甲的原因导致这个计划没有实现,你因此感到很伤心、气愤,是吧?
求助者:是啊,当时她说要减肥所以不吃,但我后来又看到她吃别的零食,吃个不停。我瞬间感到很气愤,觉得她不领我的情,同时也觉得很伤心。endprint
我:我能理解你的感受,那现在你们的关系怎样呢?
求助者:现在,虽然我们仍然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但我们之间说话越来越少,而我也不想迁就她了。就好像说,她想去A饭堂吃饭,以前我都会说好啊,但现在我就会主动说,我想去C饭堂。然后我们就各自去吃饭了。感觉我们现在就是那种“依赖而不亲密”的关系。
我:那么你认为,你们现在这种关系是她造成的?
求助者:应该是吧,至少大部分是,她的生活习惯很差,总是在宿舍大声打电话,桌面上的东西也总是乱扔,大家都对她有意见。
我:她之前会在宿舍大声打电话、乱扔东西吗?
求助者:也会,从大一开始,她的生活习惯都是这样,只是那个时候选择忽略了这些问题。
我:那么你还是认为,是她的生活习惯导致你们现在的关系变成这样的吗?
求助者:(沉默)……那老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我:我觉得,是你对这些事情的看法。人们对所遇到的事情会有自己的看法,这些想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按照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你刚才所提到的舍友不吃你的零食是诱发事件A,事件之后你产生的情绪是结果C,但A并不是造成C的直接原因,而你对这些事情的看法,B才是产生情绪困扰的真正原因。就像前面说的,你气愤舍友甲不吃你买的零食,不领你的情,但你换个角度想,你是在外面玩的时候听说宿舍爆发了冲突,作为舍友,你买大家爱吃的零食回来缓和气氛,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至于能不能成功,不是你所能决定的。
求助者:这样说好像也有道理。你让我再想想……
2.3 案例成效
之后的一个月,求助者再没有提出换宿舍的要求。通过观察发现,求助者继续与舍友甲保持着密切关系,两人之间的对话增加,其脸上的笑容多了,上课也恢复了之前的专注状态,学习效率提高。
在两星期后的一天,与求助者聊起换宿舍的话题。求助者表示自己与舍友甲的关系在逐渐恢复,并从当天的对话中意识到自己“绝对化”的不合理信念,并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调整自己。就比如,求助者和舍友们一般都选择在靠近打菜窗口的地方吃饭,因为求助者不喜欢端着饭菜走太远。但前几天,靠近打菜窗口的座位被太阳照着,求助者因为怕晒,就要求舍友们都一起去后面较远的地方吃饭。而在入座后求助者突然意识到,自己没有理由让舍友们一味根据自己的要求来就座,所以向舍友们道歉。而舍友们也纷纷表示无所谓,并说本来是有点小情绪的,但经过求助者的道歉和解释也都释怀了。
3 分析与讨论
3.1 自我同一性与情绪适应的关系
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在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以及重要他人所知觉到个体存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换言之,当个体建立了自我同一性就会对“我是谁”、“我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形成坚定和连贯的认识。
马西娅根据埃里克森同一性理论中的两个主要过程变量——探索和承诺,将同一性划分为四种状态:高探索和高承诺的同一性获得,高探索和低承诺的同一性延缓,低探索和高承诺的同一性早闭,低探索和低承诺的同一性扩散。研究者发现,直到大学阶段,许多个体才从扩散和早闭的状态发展到延缓状态,再进而获得同一性。因此,20岁左右的大学阶段是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
2010年,王树青等人对113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同一性获得状态可以较强地正向预测个体的自尊,负向预测焦虑和抑郁情绪;同一性延缓状态能正向预测焦虑和抑郁;同一性早闭状态能负向预测自尊,正向预测焦虑情绪;同一性扩散状态负向预测自尊水平。
由此可见,大学生所处的同一性状态会影响其自身情绪变化。随着个体的探索及承诺水平不断发生变化,大学生的情绪发展呈现不稳定、不成熟状态。
3.2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3.2.1 自我同一性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期间,学生脱离了相对严重的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可以积极探索各种生活,接触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学习并实践各种角色,尝试做出选择,在反复试验中决定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自己将来的职业,从而形成自我同一性。
但从我国的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来看,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要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认识、国家安全认识、科学精神认识,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升自身道德素质。
3.2.2 合理情绪疗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方法
合理情緒疗法实质上是对有情绪困扰的学生进行再教育的过程。通过训练学生科学地进行逻辑思考与分析,使其掌握客观、合理的思维方式,进而代替旧的不合理的信念。
在实施再教育的过程,不仅会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对学生持有的关于他们自己、他人以及周围世界不合理的信念和认识进行挑战和质疑,以改变他们这些不合理的意识;还会积极指导或引导学生对这些不合理信念进行主动思考,促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并学会用理性、合理的思维方式去应对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以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训练学生进行客观、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最终掌握合理思维方式,建立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 武广华.中国卫生管理辞典[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曾秀兰.实施积极心理教育 培育大学生积极心态[J].教育导刊,2008(1):49-51.
[3] 安静.ABC理论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启发——基于一项调查的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08 (4):103-106.
[4]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
[5] 王树青,石猛,陈会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与情绪适应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2):215-2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