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举措探讨

2017-09-30 19:08战志蛟蔺彦肖伟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错题信息化信息技术

战志蛟+蔺彦+肖伟平

2012年3月,教育部专门制订并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工作方针、目标、措施等做了具体阐述。2016年6月,教育部研究制订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再次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和投入,极大地带动了基层学校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不断的摸索和探究,引发了我们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思考。

● 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创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但是这种建设主要还是“就着米来做饭”,即学校有什么就用什么,并没有得到师生的广泛支持和认同,反而使其面临更多的困难和困惑,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建设目标遥远且模糊。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依靠产品驱动,产品能干什么就干什么,缺乏长远的目标规划。第二,建设过程坡多且不畅。教师的接受度低,很多时候需要行政干预才能往前走一小步,真正落地生根的应用凤毛麟角。第三,建设成效少且难产。不仅信息化产品应有的功能和价值没有得到体现,而且其应用效果甚至成为使用者的负担。

● 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归因分析

第一,政府主导,被动应对。学校的绝大部分信息化产品都是教育局调拨到校,并通过各类培训要求学校开展应用。作为学校层面的具体实施人,更多的是遵照行政命令,较少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好不好。

第二,舆论导向,产品驱动。近年来,各类信息化产品层出不穷,加之宣传和包装,给学校一种“神奇而兴奋”的错觉。一些在各类培训会上得到专家大力解读和推荐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如微视频、微课程、PAD课堂等,更是将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很多学校都在追求“先进”和“时髦”的产品,却并没有思考这些产品和模式怎么与学校的实际相结合,由此导致产品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第三,理念滞后,质疑技术。再先进的技术和设施,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要让教师们长期形成的教学理念、行为习惯和教学风格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的转变难度较大,而且教师对技术能给教学带来效能普遍持怀疑态度。

●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1.坚持教育教学的需求导向

教育信息化的初衷一定是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难,满足教师的需求。例如,对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是各学科教师普遍存在的需求,所以学校采取“买进来、自建资源共享、校企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买进来”,即学校成立专项资金为教师购买需要的优质资源;“自建资源共享”,即各学科组将日常教学资源上传到学校资源云平台,其他教师需要用时登录平台下载,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二次修改,并将修改后的资源再次上传平台,如此循环来提升资源的质量;“校企合作”,即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资源,学校教师提供教学设计,企业提供技术进行开发,各取所需,优势互补。

2.技术培训常态化、系列化,“引领+试用”促应用

从理念上来分析,信息化教学大有作为,但是一线教师却是满脑怀疑,甚至有的抵制应用。基于此,我们采取“引领+试用”的方式来转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引领,即通过将专家请进来、组织教师走出去、校本培训(如校长做全员培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微视频制作宣讲等)、信息技术厂家展演等方式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理念的培训,开阔教师的视野,增长教师的见识,提升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认识和理解。学校专门成立了信息化教育指导中心,分专题、分批次、分时段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如微视频录制与编辑、微课笔使用、PAD教学资源制作专题培训、思维导图制作等,并经常组织学校教师参加信息技能制作大赛,多渠道地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开发和应用技能。试用,即引导有兴趣、有思想、技术较好的教师在自己所教学科试用。只有让教师们真正尝到现代信息技术给他们教学带来的便捷和益处,才能让他们从内心深入认识到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并审慎思考与自身教学的契合点。

3.坚持减负增效提质

减负,即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减轻师生在教学中费时费力而必要性不大的工作;增效,即增加教与学的效率;提质,即提升教与学的品质和质量。减负与增效,主要是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教学设计和学习任务。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任何工具、手段、方法、策略,都必须围绕这条生命线来跳动。

例如,学生日常作业的错题对学习具有重要的价值。一般的做法是,学生(或者家长)将错题抄写或者裁剪粘贴到错题本上,学生再进行订正,这种做法不仅耗费了家长和学生的时间与精力,而且学生的错题也难以有效留存,不利于后续的复习和利用。为了提升学生整理错题的效率,解放学生和家长,学校经过多次研究论证,与企业合作共建了“学业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用于错题的归集。该系统既没有改变教师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的方式,也没有改变学生用纸笔写作业的方式。它能快速标记错题,并能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和标注,记录下学生的行为。在学生需要复习的时候,能随时将归集的错题导出、打印并装订成册,以便学生订正和保存。同时,学生标准的错题数据,也是教师了解学情并进行针对性辅导的重要依据。

4.坚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尤其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校的重要责任。一方面,学校积极开展PAD教学。教师将学习资源提前制作成微视频或者其他形式的资源并放到学习平台上,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预习。课堂上,教师设计形式多样的探究学习任务,学生利用PAD的网络交互等功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云平台。该平台包含各学科全部知识点的视频讲解以及配套练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缺项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并选择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练习题进行复习,自选内容、自定步调、自我监测,全方位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5.坚持教育管理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

教育管理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不仅实现了内部办公信息化、智能化,更在家校沟通方面定制基于手机APP的交流软件,以便统一管理。

通过学校四年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是硬件的配置与平台的搭建,更要关注教与学的现实需求,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欣喜的是,我们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并且走得越来越扎实!

猜你喜欢
错题信息化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练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一次函数”易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