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洁
[摘要]杂技艺术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多年,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杂技院团同其它文艺院团一样进入了演艺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大手,推动着古老的杂技艺术向前发展。只有顺应这一股潮流,进行多元化发展,杂技方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关键词]杂技 多元化 教学 新杂技
一、杂技多元化教学发展趋势的成因
由于进入了市場,目前杂技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定位。较之先前,杂技需要更加注重观众的需求,观众的审美情趣也就成为杂技编排、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关注点。与古代相比,当代人更加注重精神生活,也更有消费力来支撑自己的审美消费。杂技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人们对杂技的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满足于单一杂技节目的组合,而是更期待欣赏到让人惊叹的超常技艺,还能拥有一次丰富的情感体验。
“新杂技”这一名词应运而生。“新杂技”通常集杂技、舞蹈、戏剧、行为艺术、视觉艺术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融合性。与以往的杂技节目不同,“新杂技”不再一味讲究杂技技巧的难度,而是注重节目的创意编排,通过叙事传情这种情感体验,发挥杂技艺术独特的感染力。这种综合性质较强的表演,符合观众多元的审美需求,杂技的发展因此迈入多元化的时代,杂技教学自然也应跟随发展的脚步,开创多元化杂技教学的新局面。
二、多元化杂技教学的教学要求
1.保留传统。杂技在中国的土壤上能够传承至今,在市场上一直占有着一席之地,可见其传统根基、群众基础是十分深厚的。而这传统,恰恰说明群众对于传统杂技节目是有一定了解的。“柔术”、“爬杆”、“走钢丝”、“顶碗”等传统节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代表了杂技艺术。因此,对于一些优秀的传统杂技节目,即使费力、耗时长,在教学中也要尽力保留下来。要知道传承传统杂技技艺,比从零起步创作一个全新的杂技节目,要多一片孕育的土壤。传承传统,就是踏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走,抓住现有市场,同时向前发展、延伸,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这样的创新,既留存了传统的基因,又为杂技带来旺盛的生命力,注入年轻的血液。
在进行多元化杂技教学时保留传统,不仅是为了满足观众和市场的需求,对学员自身也有相当大的好处。传统节目是经过时间历练留存下来的,代表着杂技技术的“经典”,无论从样式上,还是技术上,都有值得研究、学习之处。保留传统,能够锤炼学员技艺,让学员在经典中借鉴、成长,从而启发创新思维。
2.大力创新。顺应市场需求,“新杂技”这个名词被提了出来。作为“新杂技”的表现形式之一,杂技剧逐渐迈进人们的视野。我团近年来创作的杂技剧《森林奇境》《梦之旅》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森林奇境》是在原有的节目基础上进行重新编排、包装,用杂技节目来叙事。讲述一群生活在大森林中的小动物们历经挫折与艰辛,逐渐成长,最终欢乐地生活在一起的故事。“柔术”、“空竹”、“踏板”等技巧,随着故事的展开,一一展现在小观众的面前。虽然故事简单,却为原来单纯的杂技节目增添了“传情”的效果,在此剧中,杂技的艺术性与以往大为不同。
环境在变,新概念、新名词渐渐被提出,杂技教学也应进行升级换代。在原有节目基础上重新编排、包装,这都要求在杂技教学这一环节中,不能一味地传承传统杂技技巧,还要注重学员的创新意识、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中国杂技讲究“新”,只有让了解杂技传统、了解杂技技巧的学员们,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才能使杂技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真正的创新,避免出现一味创新,表里不一,离开杂技原有特色这一母壤的局面。
3.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现在的杂技正在不断向杂技剧、主题晚会的形式发展,《芙蓉国里》《森林奇境》《梦之旅》这几台演出,都属于这两大类型。杂技剧、主题晚会有一个共同点:杂技剧情化。杂技演出不再是单一的杂技技巧展示,而是被重新编排、包装,纳入到—个有剧情的故事中。有剧情表现,就会涉及到树立人物形象的问题。现有的杂技教学,大多还是把精力放在培训基本功、学习杂技技巧的层面上,专业性较强,而一旦需要演出杂技剧、主题晚会,这种专注于杂技技术性的教学,虽然能够给予单个杂技表演单元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却难以满足剧情、人物的需要。这就为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3.1提高学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如我现主教的“柔术”教学,已经能比较好地融合舞蹈教学于其中。较之其它艺术门类而言,舞蹈与杂技的关系更近,都以肢体表达为主,这让这两门艺术吸收融合更加顺畅。但在借鉴舞蹈教学的同时,不应局限于此。杂技剧、主题晚会提出的新要求,为杂技教学增添了许多种可能。“新杂技”这一概念就表明未来的杂技教学,会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到培养演员的综合素质上。未来的杂技教学,甚至可以尝试进行话剧教学,增强演员的台词功,与观众进行语言沟通,提高杂技演出的参与度。
3.2提高学员的审美情趣。2012年5月12日湖南省杂技团与加拿大基奇纳一滑铁卢交响乐团在多伦多索尼艺术表演中心联袂演出,一台演出,将中国杂技和西方交响乐中西融合,既有东方神韵又有西方气质,让观众得到了听觉、视觉的双重享受。
将西方交响乐和中国杂技融合在一起,对于湖南省杂技团来说,还是一次新尝试。随着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逐渐深化,中国的广大群众,尤其是消费能力较强的中青年,他们之中喜欢交响乐的人越来越多。大众逐渐接受、喜欢交响乐,只是西方文化逐渐被大众接受、喜爱的一个缩影。这意味着,观众会有更多中西融合的杂技表演的审美需求,中西融合的杂技表演也一定是杂技市场的发展趋势。
而交响乐与杂技结合,对杂技演员有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对西方音乐的审美力。西方文化与杂技艺术结合,要求杂技演员对西方文化有整体的把握和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这种要求具体到杂技教学中,就是要提高学员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情趣不同于提高文化知识,审美情趣是一种感性体验,不能通过灌输、集中训练的方式短期内提高,它具有一个长期性、长效型的特点。培养审美情趣,需要在杂技教学中层层积累,一旦审美情趣提高到了一定程度,短时间内,也很难降低。培养、提高学员的审美情趣,对教学主要是心理层面的要求,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切忌操之过急(这与杂技技巧教学的要求是相似的),一定要耐心引导,循循善诱,让学员在感性、理性上接受与自己不同的审美情趣,继而欣赏、喜爱更高层次的审美,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提高审美情趣的效果,为不同风格的杂技艺术演出做好准备。
3.3拓展学员的兴趣爱好。由于训练杂技基本功的最佳时间是六至十六岁,所以一般来说杂技学员也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入学并进行比较密集的杂技基本功训练。在这段时间中,杂技学员的日常生活以杂技基本功训练、文化知识学习为主,这也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兴趣爱好单一。
在—个以多元化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杂技艺术自然也要顺应多元化发展的潮流。“多元化”中的“多”就意味着这一发展趋势,必然有着与以往传统杂技教学不同的要求,它要求学员们有着广阔的知识面和广泛的爱好。
用“广撒网”来形容拓展学员兴趣爱好这一教学要求,是极为贴切的。这是一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在教学过程中,拓展学员兴趣爱好不能有太强的目的性,主要是要把面打开,培养学员的全局观念。
在教学时,也要注意,如果在拓展兴趣爱好的起初就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学员培养不同的兴趣爱好,这极容易引起学员的抵触心理,抗拒“灌输型”的爱好,走向更加单一的极端。
比如我团之前排演过的《森林奇境》《芙蓉国里》《梦之旅》这三台演出,基本可以划分为儿童剧、主题晚会、奇幻爱情剧这几大类型。如果在杂技教学中,为了拓展学员的兴趣爱好,教师一开始就人为地对学员进行划分,制定教学目标,培养一部分学员的儿童剧兴趣,再培养一部分学员对主题晚会的兴趣,剩下的培养对奇幻爱情剧的兴趣。学员一被划分,就容易有心理变化,觉得是不是自己不够优秀,所以才被安排来培养对儿童剧的兴趣,从而产生抵触的心理。
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广撒网”之后,发现了学员们各自的爱好趋向,这就适宜在培养时具有一定针对性了。这段时期,针对学员的不同个性,进行有一定针对性的爱好培养,可以在学员的兴趣爱好方面培养出特长,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还能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
拓展学员的兴趣爱好,可以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在拓展的过程中,接触更广的知识面,启迪学员的创新思维,带动学员参与到创新杂技艺术的队伍中来,为杂技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创造新思维、开启新思路。
杂技多元化教学,是现有杂技多元化发展而形成的必然趋势。进行杂技多元化教學,教学内容更加多元,教学目的也不似以前那么单一,这对教师水平无疑有了更高的要求。杂技的多元化教学,在未来,将给“新杂技”输出更多综合素质高的杂技表演人才。
(责任编辑:刘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