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东道国技术创新双重效应的机理研究

2017-09-30 16:34姜博马胜利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8期

姜博+马胜利

内容摘要:FDI对东道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可大致归纳为两个互逆的过程:促进技术创新的正向效应与抑制技术创新的负面效应:“正向效应论”认为FDI的国际R&D会在东道国形成一定的技术溢出,通过知识的传播、吸收与应用为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负面效应论”则认为FDI与东道国在技术梯度上的层级差距反而会对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

关键词:FDI 技术创新 溢出效应 替代效应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FDI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双重效应

(一)溢出效应

FDI溢出效应是一种外部效应,即外国投资者进入东道国所无偿引致的本土企业技术进步或生产率提升。一般情况下,FDI溢出效应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四种途径:竞争激励、模仿学习、人力资本流动以及辐射关联。

1.竞争激励。竞争激励是指FDI进入东道国后打破了原有市场结构,加剧了市场竞争,从而激励东道国企业不断改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并最终实现以创新拓宽生存空间的发展途径。竞争理论认为,当外资企业向市场提供了更具附加值的产品时,其他内资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必须加大研发力度、投资于学习过程,学习过程的投资越大,内资企业的技术能力就越强,内资企业便会获得溢出效应;而在此过程中,跨国公司也势必会为进一步扩大技术差距、保持竞争实力而被迫引进新技术,从而又会引发新一轮的技术溢出,技术势差也会进一步扩大。因此,FDI知识溢出所引致的竞争激励是一种螺旋式推动机制。

当然,有关FDI竞争激励的实证研究结论存在两面性,正向论观点认为FDI进入的确为本土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对本土企业增加研发投资、引进先进技术以及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而反向论观点则认为FDI的进入可能将部分低效率的内资企业挤出市场,Aitkin & Harrison(1999)称这一效应为“市场窃取效应”。由此可见,FDI技术溢出的竞争激励效果伴有许多不确定性,但它对于提升企业效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确具有重要作用。

2.模仿学习。模仿学习也是FDI溢出效应发挥的重要渠道,FDI的进入给东道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使其提升自身技术及生产力水平的同时降低对新技术应用的风险。除了生产技术,外资企业的管理经验、营销策略等非物化技术也会随着企业的运营而不断溢出,这也会为本土企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般情况下,模仿学习存在两条路径:直接模仿学习与逆向反推学习。其中,直接模仿学习是指就外资企业生产产品的外观、性能等特征进行直接模仿,通过“干中学”、“看中学”途径学习外资企业生产技术,以促进本土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而逆向反推学习主要指以外资企业最终产品为出发点,逆推出产品的生产工艺、制作流程,剖析其内在隐含技术,这种反向学习方法也是知识溢出效应发挥的重要途径。

3.人力资本流动。人力资本流动是指人力资本基于一定的动因,从一个企业组织中游离出来或从一个企业到另一个企业的情况。跨国公司对其雇员的培训是FDI在东道国发生技术溢出的基础,曾经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人员一旦跳槽到内资企业,就必然将外资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传播至他们所受聘的企业,随着积累技能的逐渐外流,溢出效应随之发生。当然,跨国公司为了抑制这类人员流动的知识溢出也大多采取了高薪聘用策略,这样,优秀的本土企业员工也会流失至跨国公司,从而对本土内资企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现有研究表明,许多发展中国家优秀的私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曾任职于跨国公司,并接受到良好的培训教育,他们将在外资企业学习并吸收到的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应用到内资或自己所创立的企业中,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辐射关联。由关联关系而产生的溢出效应也被称为产业间溢出效应。一般情况下,FDI进入东道国市场会与当地的供应商、生产商以及客户群等发生一定的关联交易,本土企业便可借助业务网络从中学习到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管理知识,因此,跨国公司基于当地产业链条的辐射关联也是FDI溢出效应发挥的主要渠道。

辐射关联又可细分为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其中,前向关联是指外商与本土销售商等下游厂商所发生的关联关系,作为外商产品的下游环节,本土企业可采购其高质量投入品,通过研究产品的内含技术与使用设备,改进自身生产工艺,推动生产技术升级。后向关联是指外商与本地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等上游厂商所发生的采购与服务关联关系,外商为确保产品生产质量,通常会在供货计划、生产技术、制作工艺等各流程方面对本土企业进行严格要求,外商的高标准、严要求会促进本土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通常情况下,外资产品的技术越复杂、产业链条越长,由此所形成的产业关联度就越高,溢出效应也就越大。

(二)替代效应

1.自我技术锁定。FDI的进入为内资企业树立了技术创新标杆,企业在接受知识溢出的同时也易于陷入自我锁定的被动困局。单一的技术模仿学习及加工制造途径致使内资企业为节约R&D投资、缩减创新时间并快速获益而松懈研发努力,长此以往,企业的创新动力及消化吸收能力将会逐步衰减,对外资企业的技术依赖会使本土企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从而沦为跨国公司的制造加工工厂。与此同时,外企将高端产品注入本土市场还会对其他本土产品产生冲击,这种在技术层面不对等的竞争机制不仅减弱了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也降低了本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被动技术锁定。通常情况下,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是为了追求广阔的市场空间或廉价的生产要素,技术溢出绝非本愿,跨国公司会对其核心技术进行严格封锁以巩固技术垄断地位。其中,抑制技术溢出的手段主要有:第一,封锁高端与核心技术。技术转让虽为东道国吸收FDI技术溢出的主要途径,但转让至东道国的先进技术在发达国家大多已趋于淘汰,真正高端与核心技术基本被发达国家封锁。第二,“片段化”生产环节。跨国公司通过业务外包模式将生产环节切分为不同的片段,技术便可被多个外包主体分散掌握,完整的技术被切割成了不同的黑箱,而高昂的交易费用使得各外包企业间只能“管中窥豹”。第三,独资化生产方式。一般情况下,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会采取绝对控股的投资方式以减少在东道国的核心研发,关键性核心技术研发中心依然设立在母国,而东道国只从事些许辅助性的研发活动。第四,设置技术垄断。跨国公司会在东道国设置一些技术标准等垄断障碍限制本土企业技术赶超,本土企业如使用其先进技术,须支付高额专利费用。

此外,FDI 不仅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东道国的创新资源也存在着某种“挤占”,许多国企的研发机构在与外企合作过程中被分拆,导致具有产业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大量流失,迫使本土企业对跨国公司产生了阶段性的技术“挤出”。FDI替代效应所产生的自我锁定与被动锁定会最终致使本土企业核心技术缺乏,产品低附加值、弱竞争力的被动局面制约了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本文制作了FDI对东道国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与替代效应作用机理图,如图1所示。

结论

本文总结并阐释了FDI对东道国技术创新的双重影响机理,即FDI既会通过知识的传播、吸收与应用为东道国技术创新发挥积极的“溢出效应”,又会对存在技术层级差距的本土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其中,溢出效应的实现渠道可通过竞争激励、模仿学习、人力资本流动以及辐射关联等方式;而替代效应的发生途径则包括自我技术锁定与被动技术锁定两种方式。由此可见,在面对FDI作用于技术创新的双向影响下,如何深入探寻有效的溢出途径以使正向效应充分发挥是后续该问题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李晓钟,张小蒂.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及地区差异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9)

2.张海洋.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8(1)

3.陳羽,邝国良.FDI、技术差距与本土企业的研发投入[J].国际贸易问题,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