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哲
[摘要]自宋代以来,我国工笔花鸟画就以写实表现为主,它的细腻及精微程度已经妙入毫颠,代表了中国工笔画艺术创作的顶峰。当然,与之相对的始于南宋的写意性工笔花鸟画却完全展示了另外一个境界,它发展到近代,无论从风格题材的广度还是写意性表现的强度哪一方面都已经进入成熟期,只有总体风格依然还保持传统古典,这让其更显珍贵。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 写意性表现 创作意识 绘画语言
工笔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奇葩中最为古老的一朵,它在历史的沿革过程中不断演进嬗变,直至今日依然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在过往历史的研究中,人们一直在尝试探讨和深入分析工笔花鸟画的写意性表现,其目的也是希望创作出更好的写意性应用技法,真正做到技法与意境的结合,实现对工笔花鸟画写意表现的优化,展现国家文化个性,甚至将其推上世界艺术文化舞台,凸显中国工笔花鸟画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与影响力。
一、中国工笔花鸟画与写意性表现
工笔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种类之一,它通过毛笔在宣纸、绢上作画来表现丰富内容,展示描绘对象,其对象往往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等。
(一)中国工笔花鸟画
中国工笔花鸟画在元代之前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但元代以后便被逐渐边缘化。从传统艺术特点来看,工笔画主要以线勾勒、用色渲染为主,所表现的就是中国画独有的艺术造型。随着后来水墨画的出现与日益盛行,其笔墨绘画技巧也愈加丰富多变,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简单细致勾勒画风逐渐被淡化,取而代之的就是水墨画的韵致笔墨风范。
从花鸟工笔画的发展历史来看,它也在随着人类社会文明与经济的向前发展而不断变革,从最高“精于体物”的写实派逐渐流转为“意致表现”的写意派,越来越注重作品的文化精神与品格。在这段发展历程中,工笔花鸟画的写意性表现逐渐成为其主流,这也让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画的整体格局演进。当代工笔花鸟画注重创新,从上世纪40~50年代开始,写意派工笔花鸟画不再强调用笔的细密与渲染工致,而是更加注重工笔画写意创作的丰富性,可以说是美术创作技法方面的鲜明转换,它不但客观再现了花鸟工笔画的写意性表现风格,也对精神层面的表现更加重视。
(二)对写意性内涵的界定
在创作工笔花鸟画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界定它的写意性,自从写意性花鸟工笔画起源之初,就有“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画之当以意写”这样的抒情达意之感,这些名句都深刻表现了花鸟工笔画的写意性风格。当然,古人喜欢用寄情于景来表达花鸟工笔画的写意性表现风格,所以人们可以从一些作品中看到创作者的主观意识,他们希望通过客观意境、事物来表达主观情感,这就是“以意造意”。
写意性能够表达个人对外界环境的主观态度,它应该属于工笔花鸟画的一种本质属性。实际上,工笔花鸟画在写意方面有许多种表现途径,但它的本质都凸显了美术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情感以及审美观念。这种情感相对抽象,用写意性表现最为合适,而很少以写实风格来展现。一幅完整的写意派工笔花鸟画,它应该从画家的创作思想切入,利用绘画技巧来将写意内涵通过物像表现出来,希望从深层次内涵来探寻自然界中花鸟与环境的融合之美。在写意派作品中蕴藏着创作者丰富且独特的情感世界,有对大自然的赞美、感恩之情,也有对花鸟的喜爱与珍惜之情。因此说写意性对于工笔花鸟画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但丰富了作品本身的意蕴,也让画家的绘画作品风格得到深层次展示,其所表现的情感与思想也都是别具一格、独有风味的。
二、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写意性表现分析
工笔花鸟画中的写意性表现相当丰富,它所展现的并不仅仅是创作者的创作思想和绘画技巧,它的写意性表现还展现于创作者的创作意识与绘画语言上。
(一)基于创作意识的写意性表现
不仅仅是传统工笔花鸟画,现代工笔花鸟画也非常注重写意性表现,这也是促进其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因为在大自然中,所有花鸟都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但在经过画家的画笔加工渲染之后,花鸟就成为了一种抽象意象,它所表现出的主观、独特的思想情感,让花鸟这些抽象意象也成为了充满灵性的具象。
从创作意识方面可以看出一名画家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而画家笔下的工笔花鸟画讲究的是“意在笔先、托物言志”,下文就从这两点展开分析。
首先是意在笔先。“意”表示心愿、心思,它也表示预料或推测。在工笔花鸟画中,“意”应该贯穿于整个作品创作始终,但“意”一定要表现在落笔创作之前,它需要画家考虑绘画构思全局,注重写神和情意的双重表现结合。
在王明的《北方境象》中,他就希望展现冬天广博的北方大地,他想展现的就是雪。王明认为,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它洁白无瑕,在一望无垠的旷野中,给人一种恬静、安逸的感觉,整个世界都没有了世俗的纷扰,令人无限遐想。整个工笔画所呈现的是一派北方雪域幽远宁静的自然景象,画面采用的则是全景式构图,其色彩对比虚实结合,利用不同的艺术手法来处理主题,所有美术技法的运用都是在围绕主题服务,完全基于画面及创作的现实需要来灵活运用美术技艺,是一幅令人记忆深刻的、优秀的北方花鸟工笔画作品。
其次是托物言志。写意性表现之于花鸟工笔画的关键就在于能够抓住自然物象的纯粹本质,即在对花鸟等物象进行观察时,应该准确把握物象的神韵,再通过物象来与内心精神层面相关联,进而完成绘画创作过程。客观讲,物象与精神层面的相互沟通联系就形成了二者之间的完美统一。在花鸟工笔画中,自然景物与花鸟的气质精神相互吻合,这就是创作者所谓的“托物言志”。以王明的另一幅作品《晓迎秋露》为例,他兼工带写的创作手法深刻展现了画面的表达意图,实际上也蕴含着创作者对于大自然野趣的美好向往。一只大鹅伫立在河岸边,造型严谨、翎毛描绘细致、地面松散处理随意,真正实现了画风唯美、工写兼备,这种静态的花鸟工笔画风所展现的是另一种生机与活力。
工笔花鸟画所描述的自然界是真实具象的,它仅通过独立的艺术精细描绘来向人们客观描摹展示其中的内容,这就是一种绘画语言的有效表达。这种绘画语言能够将作品本身与写意性构图、造型联系起来,形成彼此之間的微妙关系。基于绘画语言来探讨花鸟工笔画的写意性表现,主要从以下两点展开:
第一,工笔花鸟画写意性与构图存在关系,因为构图永远是美术创作的基础关键。优秀的构图不但能协调整个画面、实现和谐统一的良好构图效果,也能呈现作者主观思想,为空间中各个部分对象实现有机安排。在这里,有必要强化写意性在构图中的表现过程,安排好各个绘画要素的基本位置,并根据画家的思想感情来实现合理处理安排。在工笔花鸟画中,画家的主观情感就主导了作品中花鸟与其它景观之间的微妙关系,凸显了不同位置关系下对花鸟与景物主题的有效刻画。
第二,工笔花鸟画写意性与造型也存在关系。良好的绘画语言表现能够将花鸟造型、色彩、画面构图等技术环节都放大化,实现甚至有些夸张化的处理过程,以实现画家在创作中的精神目标。客观讲,画家需要在构图过程中考虑每一处花鸟与绘画对象之间的姿态关系,再加入自己的风格处理,体现出作品的特立独行之处,展现作品个性。基于上述观点就可以看出,中国工笔花鸟画在风格与特点上讲求造型独特个性化,以宋代林椿的《果熟来禽图》为例,他所选取的人画角度很简单,就是果树上的一枝,一只小鸟落在枝头。林椿所选择的果叶角度极为丰沛,对小鸟神态、枝叶造型、果实色彩的把握也非常生动可人,他所采用的就是传统工笔画中典型的折枝构图,整个画面虽然简练但明快自然,整体颜色基调相当温馨美好,充分展现了造型之于工笔花鸟画写意性风格的重要“神”、“意”传达关系。
(责任编辑:晓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