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

2017-09-30 08:32林志伟
科教导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

林志伟

摘 要 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在我国职业学校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本文分析工学结合课程在实施教学过程的一些影响因素,以及传统教学过程管理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工学结合课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8.028

Talking about the Teaching Process Management of

Work Study Combination Course

LIN Zhiwei

(Guangzhou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Vocational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40)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combining work with learning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vocational schools in China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the course of combining work with learning,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rocess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work study combination course;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process management

加拿大教育專家富兰(M·Fullan)认为:“课程实施是把某项改革付诸实践的过程。它不同于采用某项改革(决定使用某种新的东西),实施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改革程度的那些因素。”目前,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在我国职业学校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然而,受教师对课改的理解程度、学法与教法的认识存在差异性、一体化课室建设的完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因素影响,工学结合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甚至有教师对课改产生怀疑,重新回到学科体系灌输知识和训练技能的两段式教学上,导致工学结合课程实施无法真正落地。因此,加强对教学运行及环节的有效管理,配套与工学结合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指引,实现对过程的有效控制,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是提高工学结合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分析工学结合课程在实施教学过程的一些影响因素,以及传统教学过程管理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1 对工学结合课程实施存在困难的分析

1.1 教师的影响因素

工学结合课程通过引领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会工作”的目的。工学结合课程下专业教师需承担“理论教师、实训教师、维修技师”三位一体的职能,还需担任“能讲、能做、懂研究、会管理”的多元化角色,这对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然而,普遍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如笔者所在学校的专业教师周课时一般在20节以上,除上课外同时需准备大量的课前课后准备工作。另外,职业学校教师大部分为大学非师范类,缺乏实际生产经验和教学经验,需定期参加各类的培训和企业实践活动,在繁忙的教学和培训、实习中,不少教师显得力不从心。

此外,尽管职业学校提供和要求教师参加各类的培训,但受传统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影响,难以保证所有教师正确领悟工学结合课程,无法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理论准确应用到具体的课程实施上。

1.2 实训环境的影响因素

工学结合课程需要为学生提供尽量贴近实际生产、真实的工作情景,使学生通过完成真实工作的过程实现学习,这对职业学校的实训室建设和实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学结合课程的实施是让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中,自主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从而学习到工作过程知识。教学过程涉及大量的实操,学生毫无工作经验,设备工具损坏率较以往大幅提高,对于工科类专业、大班教学的学校更是如是。此外,工学结合课程一般采用项目教学,一般都采用连堂上课。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采用模块教学,每门课程连续上四周、每周24节课。大量的设备维护准备将极大提高了教师工作量,而职业学校普遍没有研究配套与工学结合课程相适应的实训管理制度,多数学校仍然照搬传统实验室管理制度,导致个别学校、老师不愿意开展实训教学,无法真正实施工学结合课程。

1.3 学生的影响因素

职业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薄弱。而工学结合课程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若学生在学习动机上无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最终必然影响工学结合课程的实施效果。

2 传统教学过程管理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过程管理是基于学科体系来制定的,如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编制的《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规程》的教学过程管理包括:编制学期授课计划、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实验、实训、大型作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的管理。传统的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对基于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在调动师生双方主动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工学结合课程深入开展,原有的部分环节已不能与教学要求相适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endprint

(1)教学管理的整体性与工学结合课程要求不一致。工学结合课程是基于学生完成完整的工作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有效融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传统教学过程管理将理论教学、实验、实训、作业等教学环节割裂管理,无法形成教学的整体有效性。

(2)备课准备以“量”为本。备课质量将直接影响授课质量,不少学校教学管理重视条文、表格、文件等形式主义的检查,过分强调“量”化考核,导致教师疲于应付检查式的备课、抄教案、补教案。传统教学管理较强调教学内容而忽视备课的内质,而工学结合课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比,其教学组织、教学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备课更应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组织。

(3)重视教学管理忽视设备管理。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其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是完全分开的,两者之间无必然的联系。

(4)重视常规教学管理忽视过程管理和监督。传统教学管理一般会安排教学巡堂,但一般仅局限于监督教师是否准时上课、上课纪律是否正常。而教学进度是否正常、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检查环节,则因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而无法开展。

3 参考建议和对策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管理的效能将直接影响到工学结合课程实施质量。在ISO9000中将过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那么,教学过程就是对达成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管理就是对这一过程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及活动的管理。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动态实时监控”为指导思想来开展,尽可能通过学生自知自理的教学组织,开展和管理教学活动。

3.1 制定工学结合课程教学工作指引

工学结合课程较传统教学无论是课前准备内容、教学组织方式、授课方法和评价方法都有不同,部分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显得束手无策。为顺利实施工学结合课程,制定合理的教学工作指引非常有必要。

学校可根据学校教师特点、学生特点、课程特点、实训室特点对教学前准备、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学生管理、实训室管理、教育活动等各个环节逐一落实制定工作指引。着重描述清楚工作有相互关联的、相互交叉的教师之间的、师生之间的、学生之间的、设备等步骤和方法,使教师清晰怎样教、学生清楚怎样学。

当然,在制定工作指引时务必处理好指引帮助与强制执行的关系。管理学先驱法约尔指出:“没有原则,我们就要陷入黑暗和混沌;没有尺度,即使有最好的原则,我们也会举步维艰。”同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管理绝非对教师、学生的教学行为放任不管。如表1所示,笔者所在学校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表现性评价成绩登记表是对学生上课管理约束的指引。首先,教师对班级学生按座椅以自然数排序,然后对上课学生的各方面进行评价。当然,指引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如何开展教学而非强制教师执行,允许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学生特点进行调整优化,这样更能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表1

3.2 教學计划“上墙”

教学计划“上墙”是指将审批后的教学计划张贴在一体化教室显眼处,让师生能一目了然课程的教学安排,这样能更加明确教学目标,有利于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有效解决工学结合课程实施过程的一些问题。

首先,从目标管理角度来看,任何一个领域都应有目标、有计划才能确定具体工作。将教学计划“上墙”,学生能清楚整门课程的教学安排,可以有的放矢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对于理论和实训两位教师共同进行授课的,更能理顺两者工作职责,有计划准备实训设备、资料等各种教学资源,做到各司其职。其次,从过程管理PDCA循环(计划、实施、监测和改进)角度看,能帮助参与教学的各方都能实时监测教学进度,能监督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过程的严谨性,检查教学实施过程是否达成目标。

3.3 实训室推行5S管理

工学结合课程实训室和实训设备管理是一大难点,在实训室推行5S管理是必要的。首先,教学管理者通过培训让教师和学生清楚5S管理要点。1S关键词“区分”,目标在建立价值观;2S关键词“标识”,目标在学习方法;3S关键词“检查”,目标在建立责任意识;4S关键词“改善”,目标在建立标准;5S关键词“标准化”,目标在习惯形成。其次,教师以身作则做好实训室整理和整顿工作,用定置管理和看板管理的方法整理好实训室及实训设备,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最后,将5S管理在实训管理和教学中推广应用,将其融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学业评价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立体多方位的监督和评价来促进学生做好清扫(点检)、清洁(改善)工作。

4 小结

管理学上过程任务转化的条件是资源,通常包括人、机、料、法、环及检测。教学过程同样如是,当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管理者、教师、学生、实训设备、教学资源、耗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评价手段等发生变化,教学过程管理也应随之变化。工学结合课程较传统教学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研究开发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过程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管理研究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张加亮,刘军.法约尔与一般管理理论——写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百年(1916~2016)诞辰[J].管理学报,2016.12.13(12).

[2] 朱江.卡斯特等人的系统管理理论[J].管理现代化,1993.5.

[3] 朱江.穆尼、戴维斯等人与管理过程理论[J].管理现代化,1992.6.

[4] 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

[5] 陈高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5).

[6] 欧阳明.谈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2.

[7] 方明.基于目标管理理论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6.28(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
“蹲距式跳远”教学设计探究
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
自主学习模式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浅析
多方位选拔与培养网络综合布线技能竞赛人才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