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碗三行子

2017-09-29 07:06王族
新疆人文地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凉菜丸子回族

王族

去年九月有事回甘肃天水,一天中午被安排在张家川县城吃午饭,进入那家饭店时觉得眼熟,一问果然是九年前参加关山笔会时吃过“十三花”的那家,便暗喜既然是老地方,应该又能吃到十三花。坐下不久,果然上的是十三花,心里顿时就乐了。

我老家在天水,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吃十三花。那时候,凡乡间红白喜事都叫“过事情”,而亲戚与邻居前去贺喜则叫“跟事情”,主家待客均要准备酒席,且有专门称呼——坐席,也就是吃席的意思。记得天水一带的席有四盘子、六君子、八大碗、九子梅、十全席,十三花等。坐席最多的是十三花,算起来就是凉菜和热菜加起来一共有十三个,故得名十三花。

我最喜欢吃十三花中的“滑肉”,每次跟着大人一进“过事情”的人家的大门,鼻子就能闻到“滑肉”的味道。那时候的十三花都用一层一层的大笼蒸,常常把大笼置于院子一角,从笼中散出的香味让吃的人享福,让闻到的人着急。“滑肉”是所有菜中味道并不重的,但我却远远地就能闻到,可见我当时对“滑肉”喜欢到了何种程度。我后来曾长久琢磨过“滑肉”是应该用“滑”还是用“花”,经过对其形状及肉质判断,我认为还是用“滑”字比较确切,因为“滑肉”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柔滑,吃进嘴里绵软,就是人们常说的入口即化的效果。

“滑肉”其实是一种油炸的面果,因为在面中放了鸡蛋,炸出后放入大蒸笼,让调料味道随蒸气入味,吃起来会比肉多一些酥脆柔软的口感。我小时候虽然知道“滑肉”不是肉,却认为比肉好吃。

那时候我跟随大人到“过事情”的人家,席上被安排一个位置坐下,专门负责上席的人一声吆喝,报上座席的序号,很快便有人就端上几个凉菜,大人们吃一口凉菜喝一口酒,如果碰上对路的朋友便就开始划拳(猜拳)。大人们划拳喝酒,小孩子面前的酒杯很快被他们拿走喝了,但他们顾不上吃的东西就全被我们吃了。等端上十三花,按照荤素搭配的方法摆上桌子,大人们就不再划拳喝酒,把嘴一抹开始吃菜。十三花是热菜,人们都认为吃凉菜适合喝酒,而热菜则应该专心致志地吃。

长大后我到了新疆,发现新疆回族人的九碗三行子与天水的十三花极为相似,除了数量是九碗外,菜的做法和味道都与十三花差不多。因为不了解九碗三行子,所以第一次吃时一边吃一边东张西望,希望看到别人吃九碗三行子时有什么讲究。那时候我到新疆时间不长,对一切都抱有好奇,觉得就连新疆的普通饭菜也似乎充满文化魅力,何况是回族人正宗的宴席九碗三行子。

经过了解,我发现新疆人吃九碗三行子有一个习惯,即在前面不上凉菜,而是直接上九碗热菜。因为所有菜是事先在大笼里蒸熟的,所以上菜速度快,哪怕有三四十人等着吃也不用紧张。被人们称为“大师傅”的厨师们扫一眼来客的数量,把冒着热气的蒸笼一层层掀开,早已蒸熟的肉菜便飘出了香味,他们一碗碗取到托盘中便可端上桌。所以吃九碗三行子,来多少人都可以十人一桌,而且同时开餐。

我第一次吃九碗三行子只是匆忙一尝,大致观察了各碗肉菜的特色,除了夹沙和羊肉外其他的菜都没有记住名字,直到后来在昌吉参加一位回族朋友的宴请,才算是仔细品尝了九碗三行子。我们在朋友家坐定后,他父亲给我们端上了小麻花、油果、方块糖之类的点心,同时还端上了在新疆并不多见的三泡台茶。我注意到老人家端茶时一直用右手,显得极为庄重,便觉得这是一种礼节,等悄悄一問便知道,回族人在这一点上极为讲究,用右手端茶是对客人最高的尊重。我们一边喝着三泡台一边聊天,陌生感慢慢就消失了,不熟的人也就熟了,而且还彼此热情地介绍认识。猛然间便明白,主人是让大家先喘口气休息一下,然后才上桌吃九碗三行子。

这九碗,不论是菜还是肉,统统都用蒸、煮和拌的方法烹饪,从不用油炸,所以吃起来会酥软柔顺得多,不像那些红烧一类的东西,总是显得暴烈粗犷。回族人将九碗三行子视之为重要的菜,所以主要原料是牛、羊、鸡肉和蔬菜,突出的是清真菜品的清爽,在颜色上有通透之感,把浓烈与清淡调解得极为适宜,让人觉出回族人的款款温情。

朋友因为对九碗三行子并不了解,本来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一着急便什么也说不出来,他父亲面露不悦之色,一摆手便让他站在了一边。老人家先给大家讲解了一番九碗三行子的结构和背景,着重强调说这个菜平时不吃,都是在重大节日和有重要事情待客时才吃,所以说这个菜其实也就是很多事情的结果。我仔细一琢磨,觉得老人家说得很有道理,他不光介绍了九碗三行子的基本结构,而且还谈到了文化背景和哲学思考。

介绍完毕,老人家对女儿和小儿子一挥手,他们便用托盘端了九碗上来,老人家用毛巾垫在手上,先在桌子两个对应角摆上两碗,手一摆说,这两碗对应的叫“门子”,你们看,两碗里面装的是同一种东西,而且用的也是同一个名字。我们细看,东面的一碗是丸子,西面的一碗也是丸子。为什么会摆两碗丸子,不怕重复吗?大家脸上都有了疑惑的神情,老人家呵呵一笑说,你们不注意看就会觉得两碗都是丸子,其实不是哩,这边的是羊肉丸子。他说着用手一指其中的一碗,我便知道名堂原来在丸子里面。他又用手一指另一碗说,这边的是牛肉丸子。这回没超出我的预料,有羊肉便必然有牛肉,虽然都叫丸子,但如此这般区分,其实已经是两种不同的菜。

老人家的兴致上来了,一边把两碗丸子对齐,一边又说了起来:你们看噢,这两碗丸子除了里面的内容不一样外,从调料上也可以区分出来。我听得明白,他说的“里面的内容”指的是羊肉和牛肉,而调料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吃几口才可以品出味道,并判断出用了什么调料。但是还没有开席,我们再馋再急也得忍着,实在忍不住,只能在心里琢磨牛肉丸子和羊肉丸子各摆一边,吃起来又是怎样的两种味道?endprint

上了两碗“门子”,等于是打开了九碗三行子的门,老人家接下来同样是对女儿和小儿子一通指挥,他们便端上来四碗肉菜,有夹沙肉、羊肉、鸡肉和黄焖牛肉。老人家说,这四个摆在桌子四角的肉菜,名字叫“角肉”,也就是放在四个角角上的肉菜。他说着又一一把这四只碗对齐,直至满意了才抿嘴笑了。

我放眼一看,好家伙,这四碗扎扎实实全是肉,除了夹沙肉外面有一层裹面外,其他三种肉看上去肥瘦相宜,鲜嫩饱满,似乎一入口便会浸出浓味的汁液。新疆的羊肉多被用去烧烤或炖煮,人们吃烧烤出来的羊肉吃的是热烈,吃炖煮出的羊肉吃的是饱满,而九碗三行子一下子就让羊肉变得温柔了,安安静静地躺在碗里,不事喧哗,似乎要与你心平气和地交谈。

接下来,老人家又摆了两道菜,并颇为严肃地说这也是两道“门子”,摆上这两道菜就算是完成了九碗三行子。有朋友问老人家,最后这两道菜也叫“门子”,是不是摆上后有圆满关上了门的意思?老人笑而不答,至于答案到底是什么,每个人便只能在心里猜测。

其实最后这两道是素菜,一道以豆腐为主,加了黄花菜和葱花;另一道以粉条为主,加了干辣子和青菜。仔细看,里面还有少许木耳、蛋皮和其他蔬菜,在外观上与其他几道菜已严格区分开来。

摆了八碗,应该还有一碗。老人家却并不急,而是一指桌上的八碗说,看看,这八碗像什么?我们一看,却都没看出名堂。老人家怪嗔地摇了摇头说,你们怎么就看不出来呢?这不就是一个“回”字吗?我们再一看,顿时恍然大悟。

老人家原来是要郑重地让我们认一次八碗摆出的“回”字,认完了,他才让女儿端上了最后的一碗菜。他这次不动手了,指挥女儿直接把碗放到了中间。他一边让我们入席一边说,这最后一道菜的名字叫“水菜”,一般都用稍微大一点的碗,装的是凉菜。也有讲究一点的人会在“水菜”位置上摆上火锅,那样的话,当然也就跟着上了煮火锅的蔬菜。

九碗都摆上后,老人家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我们一看乐了,每边三碗刚好形成一个正方形,无论从横向或纵向,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看都是三行,这才真正弄懂“九碗三行”的意义。

开始吃了,老人家却不动筷子,我们招呼他赶紧吃,他却说经常吃九碗三行子哩!现在不怎么喜欢吃了。他不吃,但却喜欢说关于九碗三行子的趣事,比如與其有关的谚语。如:“九碗三行子,吃了有面子”“九碗三行子,吃了跑趟子”。他说啥是跑趟子?说来就话长了,说是九碗三行子最早是用来招待媒婆的,她们在提亲过程中被男方用九碗三行子招待,吃得高兴自然就跑得勤快,跑得勤快自然就说成亲事多。新疆人把跑得勤快叫“跑趟子”,于是便有了相关的谚语。

那顿九碗三行子因为是在家庭中吃的,加之老人家也很热情,所以大家吃得颇为惬意。

除了昌吉外,南疆的焉耆县也以回族人为多,我在库尔勒时前后参加过好几次回族人的婚礼,每次都能看见新郎喜悦,新娘娇媚,只有他们的父母忙得脚后跟不着地。有一次去一户人家参加婚礼,一进门便感觉人山人海,一问才知道来客有近千人,于是便感慨主人平时人缘好,逢喜事来道喜的人便多。

那天大概开席有一百余桌,一位负责人的吆喝声不断,把场面控制得极为从容。我们因为与主人关系好,便多逗留了几个小时,等离开时来客均已离去。我们觉得这时候离去比较合适,可表现出对主人的尊重。但出了大门突然发现,主人蹲在墙角端着一碗菜在吃,再一看才发现那是一碗九碗三行子的剩菜。

我本想过去和他聊几句,但看到他有意要避开人的样子,便打消了念头。他几口便将一碗菜吃完了,然后叹息一声,一屁股坐在墙角的石头上,脑袋好像极为疲惫似的耷拉了下去。

我便想起昌吉的那位老人家说过,九碗三行子是很多事情的结果,我眼前的这位父亲苦熬多年,终于给儿子娶上了媳妇,而他大概已累得尝不出那一碗剩菜是什么味道。endprint

猜你喜欢
凉菜丸子回族
凉菜盛夏开胃先锋
凉菜,夏季快乐干饭必备
我的“丸子”妹妹
一盘凉菜好消暑
丸子西施
丸子西施
丸子西施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