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艳清
(中信中心医院 心内科 河南 洛阳 471003)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向艳清
(中信中心医院 心内科 河南 洛阳 471003)
目的研究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于中信中心医院治疗的老年CHF患者76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前后监测对比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其心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慢性心力衰竭;保护动机理论;心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指多种因素造成心室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能力无法维持正常心排血量,致使患者临床表现出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老年人因机体功能退化,且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因此是CHF易发人群[1]。保护动机理论(PMT)是指通过认知调节过程的威胁评估和应对评估解释行为改变的过程,从动机因素角度探究健康行为,是行为改变的主要理论[2]。本研究将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CHF患者,分组研究其对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中信中心医院治疗的老年CHF患者76例。均符合《内科学》中CHF相关诊断标准[3]。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为61~86岁,平均(74.13±8.36)岁;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为62~87岁,平均(74.89±8.89)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遵医嘱用药,常规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等。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综合护理干预,从保护动机理论中的7个变量(易感性、严重性、内部回报、外部回报、反应效能、自我效能、反应代价)出发,评估患者病情,并根据评估资料制定护理干预方案。①严重性、易感性:通过集体讲座讲解CHF疾病发病原因、危害及加重心力衰竭危险因素。②内部回报及外部回报:与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使患者意识到自身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喝酒、暴饮暴食、过度劳累)对疾病造成的危害,并讲解私自减药、停药的危害,降低内部回报及外部回报;③反应效能、自我效能:通过讲解用药相关知识,使患者感知到严格遵照医嘱用药有利于疾病恢复,并列举以往按时用药患者康复效果,提高疾病治疗信心;④反应代价:帮助CHF患者克服遵医障碍及生活中不良生活习惯,削弱反应代价。
1.3观察指标①干预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两组患者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②干预前后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4]评估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越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2.1LVEF值干预前两组LVE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LVEF值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LVEF值比较
2.2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观察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为(54.34±8.46)分,对照组为(53.41±7.36)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1,P>0.05);干预后观察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为(37.57±4.35)分,低于对照组的(45.34±5.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09,P<0.05)。
PMT理论是由学者Rogers在健康信念基础上提出,其更加侧重于对象认知与行为干预,应用于护理实践中主要以提高健康行为信念为目的,进而减少疾病危险因素,促进患者康复[5]。在老年CHF患者护理中通过PMT理论模式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行为支持及干预技巧,可有效提高患者对CHF易感性及严重性认知,增强其反应效能、自我效能,弱化其外部回报、内部回报、反应代价,促使患者产生自我保护动机,最终促使个体自主积极改变生活中影响心功能的不良行为习惯,发生适应性反应,有效改善其生存质量,形成一种适用于老年CHF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并促进其健康行为建立,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利于疾病良好转归。
综上,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其心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1] 李潇.护理干预在减少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4,18(3):579-582.
[2] 周娜,侯爱和,刘丽,等.保护动机理论在糖尿病高危足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4):6-10.
[3]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6-258.
[4] 孙晓莉,纪红.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30):3788-3789.
[5] 侍凤清.饮食护理干预评估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17(11):860-862.
R 473.5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7.17.110
2017-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