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佳桐
当代艺术终将回归艺术本质
文/李佳桐
李佳桐
出生于1993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
在读硕士研究生。
生于绘画艺术世家,
自幼学习绘画,
多次获得艺术奖项。
其花鸟作品,
无论布局、笔墨,
均细腻生动、淡雅宜人,
所绘线条一丝不苟,
力求将笔墨韵味与自然物象融为一体,
使其笔下禽鸟、花草栩栩如生,
洋溢着勃勃生机。
随着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各种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相互撞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艺术的标准愈来愈模糊,使当代艺术愈渐混乱,很多所谓“当代艺术作品”愈加晦涩难解,而边缘化、极端化的艺术形式却层出不穷。
这样的艺术,究竟是不是当代艺术?
相对于“传统”和“现代”,当代艺术的本质就是注重文化、艺术的变革。近代社会变革导致的文化变革,让西方的绘画技艺和理念传到中国。上世纪50年代,徐悲鸿提出利用西方写实主义技法改造中国画,蒋兆和写实水墨人物画逐渐完善,“徐蒋体系”代表了当时当代艺术的理念与特征。
《春》
《晚秋》
《小景》
每个历史阶段的“当代艺术”都是要反映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为时代服务,关注生活,表现生活。可以说,当代艺术越来越趋向于精神性的层面,它可以是纯形式、纯媒介的单纯性艺术形式,也可以是映射社会道德观念的一种精神性艺术形式。
所以,在评判当代艺术的时候,应该更为深入的去体会它所传达的观念,以及这种观念与其所处时代的契合程度,通过艺术作品对社会及人类精神的影响程度判断其文化价值。
社会不断变化,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包括各种暴力、血腥、特立独行的东西都被冠以当代艺术的名号。有些人没有基础的绘画技艺,也没有基本的艺术修养,仅是哗众取宠,便自称为“当代艺术家”。
在越来越强的“绘画回归”思潮中,人们在不断地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只靠思想观念为何不去当哲学家”,并提出人们应重新审视绘画,探讨技术在绘画中的意义。
当代艺术不应该只关注观念,人的内在心理和情感的体现应该基于技艺和文化的艺术载体。所以,真正的艺术家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并且不断通过学习提高知识文化水平,深入了解艺术史的各个部分,才能在当代艺术发展的洪流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突破口,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形式,真正为当代艺术的发展增光添彩。
《桃花》
编辑/何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