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苇箔 雄安记忆

2017-09-29 02:34:22摄影报道刘向阳
河北画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安新县白洋淀编织

摄影报道/刘向阳

织苇箔 雄安记忆

摄影报道/刘向阳

苇箔是以芦苇为原料织就的帘子,可以盖屋顶、铺床或当门帘、窗帘用。如今走进安新县郭里口村,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门前堆积着小山似的芦苇,旁边竖着一个个铁架子,院子里堆的、架子上挂的都是苇箔,俨然是一个小型苇箔加工厂。

在九曲十八弯的雄安新区白洋淀,生长着层层叠叠绿色的芦苇,春天里绿色的苇芽蹿出地面,似绿色的地毯,冬天里白色的苇花迎风摇曳,又像一幅丰收的图画,白色的冰河,白色的苇花,煞是好看。

每年的秋天,白洋淀的芦苇成熟了,满淀金灿灿的,淀边的村民来到芦苇荡内,收割芦苇。

白洋淀两边盛产的芦苇又是大自然馈赠给雄安人民的最好礼物,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都有编制苇制品的习惯,从每年的冬天开始,家家户户收完芦苇后,就开始编苇箔。苇箔在过去年代用途很广,人们盖房、温室大棚保暖都用到苇箔,村中人们天天编织,还不够卖,那时苇箔加工成为村民们主要的经济来源。

在雄安新区安新县郭里口村,现在还保留着织苇箔的传统。虽然会织苇箔的人已经不多了,但还是有村民传承了这一古老的手艺。

细心编织,一丝不苟。

每年霜降以后,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先在淀中收割苇子,太早太晚质量都不行,要等到芦苇发黄略带青色的时候最好。割下的芦苇要先晒干,再进行扒皮、挑选、修剪等一系列步骤。然后剥苇皮、选料、做苇箔,一个冬天都在忙碌。每到春节时,就放下手中的活儿,快快乐乐过个年。过完年后,继续之前的工作,直到第二年夏天才结束。

白洋淀村中的大嫂们,个个都是巧手,用苇条编织出美好的生活。

郭里口村村民车师傅在织苇箔。这样大的苇箔,他一天只能编织4个,现在用苇箔的人少了,一个苇箔只能卖30元钱。

编织好的苇箔整齐地堆放在一起

现在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盖房都不再用苇箔,苇箔的需求量一下子减少了许多。但是一些偏远山村温室大棚保暖,还延用苇箔,虽然需求量很小,但人们还在编织,要让这一古老的手艺传下去……

编辑/周西娟

猜你喜欢
安新县白洋淀编织
体验编织的乐趣
白洋淀生态环境危机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美丽河北之白洋淀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美丽的白洋淀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Coco薇(2017年7期)2017-07-21 07:16:04
从白洋淀逃荒到北京
农用地集约利用动态研究
对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调研和思考
商场现代化(2014年2期)2014-04-11 01:15:46
河北抱婴案一家过年
民生周刊(2014年4期)2014-03-10 08: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