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生:与自己相遇

2017-09-29 02:06石杏茹
中国石油石化 2017年17期
关键词:气田勘探油气

○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封面故事

马永生:与自己相遇

○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天上的星辰以他命名,地上的油气禁区因他解封。20多年来,马永生的油气勘探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为促进我国石油行业发展、保障国家油气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宇宙浩瀚、星空寂寥,哪个是属于你的那颗星? 摄影/沈志军

马永生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与坐标。 供图/中国石化

我是谁?是时空坐标上的一个小点,是万丈红尘的一粒尘埃?

仰望星空,从无尽的时间空间之中与天地精神往来,总会令人深感个人遭际堪称沧海一粟。有人由此感觉自己的存在对宇宙毫无意义,所以浑浑噩噩虚度一生;有的人却从“小我”的局限之中抽出身来,转向思考国家发展、时代兴衰、人类价值、宇宙演化等更宏大的命题,从而找寻宇宙中自己的位置。

马永生属于后者。仰望星空,他不仅在象征意义上找到了存在的价值,而且在自然意义上找到了自己的坐标与轨迹。

7月27日,经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推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申请,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210292号的小行星正式被命名为“马永生星”。

马永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沉积学家、石油地质学家,是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也是我国普光气田、元坝气田发现的主要贡献者。他在长期的油气勘探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为促进我国石油行业发展、保障国家油气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永久性的崇高荣誉。古往今来,帝王将相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高过星空、永如宇宙呢?所以,马永生说:“‘马永生星’于我而言,已经远远超出了奖励与光荣的意义。它更意味着鼓舞和激励,意味着责任与使命。”

正是“责任”与“使命”,驱使着马永生一直在寻找自己。

马永生认为,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发达的智力和能力、强壮的体魄;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及组织能力;大无畏的创新进取精神,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相对比较完备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摊开他学习、工作、生活的经历,我们发现这些条件正好是马永生遇到最好的自己,成为历史的天空里一颗熠熠的星辰所具备的条件。

拓荒者

“我国未来油气资源的希望在海相。发现不了海相油气田,我死不瞑目!”

—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科学家、大庆油田的主要发现者之一朱夏

“马永生”的星光,最初因海相油气田而闪耀。

中国海相曾是一片荒原,是马永生让荒原上开满了花朵。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油气储量90%存在于海相地层。而我国发现的大型油气田比如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多是在陆相地层里找到的。中国的海相地层宝藏在哪里?

这个问题难倒了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

四川盆地作为南方海相重要的海相盆地,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我国“六五”“七五”“八五”期间都组织了科技攻关。上世纪50年代到2000年,先后经过了4轮大的油气勘探工作。在普光地区,前人已经钻了各类探井21口,所有构造高部位都已打井,但是未发现气田,勘探工作停滞了十年之久。

世界难题,久攻未克。我国的海相地层难道就真的如此贫瘠?

马永生不相信。

1998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实施重组,中国石化开始介入上游的油气资源勘探业务。为了尽快在资源方面获得突破,中国石化将目光投向了南方海相。马永生挺身而出,出任南方海相油气勘探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全面负责中国石化南方探区十余个省区海相油气地质研究与勘探工作。

这一次,在高校从事地质学教学工作的妻子仲力没有支持马永生的决定。“几代人搞了四五十年也没搞出个名堂,你就那么自信?”

马永生回答道:“前人没有实现梦想,是受当时的勘探理论和技术所限,也可能有认识不到位的地方。”

1998年,马永生带着榔头、指南针和放大镜三件宝,和团队一头扎进了难于上青天的巴山蜀水。毒蛇与猛兽随时可能来袭,恶劣天气经常不期而至,野外勘探的艰苦可想而知。

时任胜利物探公司267队测量组长的马新泽,跟着马永生跑遍了四川周边的山山水水。他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正在施工,一个同事听见身后有动静,侧身一看一只狗熊正向他肩膀扑来。他向后一缩身,黑乎乎的熊掌在距离他不到10厘米的地方掠过。这名同事因为站立不稳,从悬崖上一脚蹬空,多亏抓住了树才没有掉下去。所有施工的人吓坏了,

链接

马永生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4月起,任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公司总地质师;2006年4月起,任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公司常务副经理(主持工作)、总地质师;2007年1月起,任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公司经理、党委书记;2007年3月起,任中国石化勘探公司经理、党委副书记;2007年5月起,任中国石化川气东送建设工程指挥部副指挥,勘探公司经理、党委副书记;2008年5月起,任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副主任(正职待遇)、川气东送建设工程指挥部副指挥;2010年7月起,任中国石化副总地质师;2013年8月起,任中国石化总地质师;2015年12月起,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15分钟就从山上撤下去了。而上山,他们花了两个小时。下山后,几名外聘人员连工资都不要就走了。然而,我们的职工一直在那里坚持了好几年。

经过实地考察与多年钻研前人的研究资料,马永生提出了与前人迥然不同的观点和认识。

首先,他调整了勘探思路,把井位部署的落脚点由高部位向低部位转移。

按照传统勘探理论,井位布置都是瞄准构造的高部位,这里是油气富集的位置,过去的勘探都是这么做的。马永生说,我国南方海相地层在几亿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具有多旋回叠加、后期强烈改造的油气成藏特点,油气的保存条件和油气成藏定形定位十分复杂。现在的高点可能是历史上的低点,反之亦然。这样就解放了过去没有人探索的“低部位”。

其次,他改变了沉积相分布格局,建立了有利沉积相带模式。在一项获得了国家科技二等奖的成果中,一批专家将普光地区划入所谓“开江—梁平海槽”,并明确指出普光地区不可能发现礁滩相气田。马永生认为,该地区不存在“海槽”发育的地质背景,现有资料不支持前人的结论,研究区恰恰处于有利于礁滩相优质储层发育的台地边缘区。这完全推翻了前人的论断。

基于这些颠覆性的认识,马永生把第一轮预探井选在了碳酸盐岩层埋深达5000多米的普光地区。

仰望天空

“我劝你们放弃吧,一口井几千万元,这钱还不如给大家发奖金!”

—一位勘探老前辈私下提醒马永生

“有位天文学家习惯每天晚上出去观察星象。有一天,他来到郊外聚精会神地观察天空,一不小心掉进一口井里。附近的人听到呼叫声后便嘲笑说:‘喂,朋友,你用心观察天上的东西,却没有看地上的事情。’”

虽然这位天文学家摔了一跤,但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因为他们不畏世俗,不惧人言,敢于追求真理、发现真理。

摄影/沈志军

马永生就是这样的人。

2001年8月,马永生和他的团队提出了普光气田的发现井——普光1井部署方案。与位于构造高点上早期打过的川岳83井相比,普光1井低了1400米。

世界上60%的大油气田是在碳酸盐岩中发现的,且埋深普遍在3500米以内。传统理论认为,随着埋深加大,岩石致密化,可能储有油气的孔隙变小,超过3500米后这些孔隙基本不存在。普光地区目的层埋深普遍超过5000米,如果简单套用这一理论,这里无疑成为了勘探的禁区。

作为一名年轻的学者,马永生不想轻易顺从所谓权威的声音:“我们尊重前人,包括我们希望后人尊重我们自己。在学术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不要背离科学的本质,而在无形中制造一些神话也好、神秘的人物也好,不存在。”

马永生有自己的学术底气。他从基础入手,通过成岩历史恢复、构造应力场和硫化氢等酸蚀模拟试验,以及沉积与成岩环境、构造流体、流体与岩石这三组主要因素的深入研究,建立了“三元控储”模式,据此预测只要这些要素存在,5000米甚至更深的地方孔隙度和流动性依然存在。

该井在论证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质疑。他曾连续三次向专家组做汇报,最终得到了专家和中国石化总部领导的认同。

认同归认同,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钻井一点点地打下去,马永生的心一点点提起来:“目的层到底有没有气?有多少气?”

马永生不是神仙,也打过空井。

科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错觉和失败的历史,是伟大的顽愚者以笨拙和低效能进行工作的历史。1999年,马永生带着团队在同属海相地层的云南楚雄打了两口井,结果都是空井。近亿元的资金砸进去,所有的人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保护团队的工作积极性,马永生安慰同事说:“空井并非空无一物,加深地质认识是重要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私底下对自己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大家都会说。但是,你要善于思考这些井打完之后,给你留下了什么。

这一次又会如何?

如果预测失败,一切都得从头再来。放心不下的马永生一次次跑到井场观测,度过了不少在车里和衣小睡的日子。

科研工作者只要尊重科学规律、静下心来做事,必然会达到成功的条件。

这一次也不例外。

2003年5月,钻头到达地下5700米。279米的超厚气层!当测试点火成功的那一刻,守在现场的马永生喜极而泣:“这可是被‘冷水’浇出来的‘金娃娃’啊!”

VMAT旋转计划:根据总靶区形状,并以常规切线野稍微外扩后作为起止方向,设计两个旋转弧,其中一个弧旋转角度为1 500~3 000,另外一个弧旋转角度为3 000~1 500。设定物理优化参数后反复调整达到理想剂量分布。

随后,马永生提出了普光气田整体部署方案,共部署并组织实施探井29口,勘探成功率高达93%,引起国内外震动。

就这样,马永生带领团队,发现了中国最大的整装海相气田、“川气东送”工程的源头——普光气田。这一年,他42岁。至此,在驳斥“中国贫油论”的功勋名单里,除了像李四光这样赫赫有名的先行者,又多了像马永生这样的后起之辈。

链接

中国石化科技成果

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王玉普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无论从担当中央企业应尽责任来看,还是从事关中国石化前途命运来看,我们都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扎扎实实走出一条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引领型发展的路子来。”

中国石化高度重视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完善人才通道建设和激励制度,选聘首席专家、高级专家、技能大师,引进高层次人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大力实施“十百千万”科技人才计划,努力建设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提升公司创新创效能力。“十二五”期间,公司3 人当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形成公司核心领域的各层级专家人才队伍。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化科技创新取得五项重大突破,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世界领先,标志着中国石化科技发展正在进入由量的增长向质的转变的跃升期,正在由“跟跑”和“并跑”向“并跑”与“领跑”转变。与此同时,中国石化完成了40 余项重点技术的攻关和工业转化,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十二五”期间,中国石化国内外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国内企业前列;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1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5 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5 项、优秀奖29 项。

中国石化采用自主开发的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建成世界级规模工业化装置,总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取得了从无到有的革命性突破,形成了完整的技术系列;国V清洁油品技术开发并推广应用,实现了汽柴油质量升级换代;新型煤化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产业链技术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实现了工业转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美国《GEO EXPro》杂志用题为《改进了我们对深层海相油气藏的认识》的封面文章,介绍了马永生及其团队在海相深层天然气勘探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的新认识和进展。

普光与元坝两大气田的发现都立足于马永生对中国海相的重新认识。 摄影/胡庆明 祝广影 马洪山

脚踏实地

—国际著名地质学家金斯伯格这样评价普光气田的发现过程及其形成的创新性理论成果

如果因为马永生敢于质疑前辈、推翻定论,就认为他是一个桀骜不驯、孤标傲世的形象,那你就错了。因为这样的人无法融入集体,更无法领导一个高学历、高智商的集体。

马永生虽然是一个仰望星空的人,但他没有拔起头发离开地球,而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与组织者。

1998年岁末,中国石化南方海相项目经理部开始运作。中国石化公司领导授权马永生从相关油田选调20多位科技骨干组成经理部。作为同事和朋友特别是作为师兄,时任南方勘探项目经理部副经理、现任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总地质师的戴少武,对马永生面临的困难和肩负的责任难免担忧。

希望之地,众望所归;如何开局,机构如何搭建,队伍如何组成?

一次饭后,戴少武和盘托出了诸多担忧:“马博士,面对世界级的复杂对象,多学科的技术要求,大跨度的管理流程,大体量的事物,如何塞进小容积的框架之中啊?”

马永生说:“复杂对象的复杂,是我们还没有认清它。用比它还复杂的思维,就会让它变得简单。多学科就是我们的十八般武艺。业精于一身不可能,我们可以借助于交叉火力的方式,协同攻关;再大的管理跨度,围绕同一目标总可以取得一致。小机构的困难,应该靠精干主体、内引外联、广泛借力就能够解决。”

经理部机构虽小,管理起来难度却大。

南方海相范围宽广、领域很多、类型多样、涉及学科较多。所以,南方海相项目部理性与感性、外向与内向、温和与暴躁等等多类性格特征的人都有。

通常说文人相轻,科研人员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也不会轻易地服人。马永生要怎么管理?

马永生很轻松地说:“知识分子最大的特点或优点就是明事理,既然意识到了一人不可能包打天下,就只好合作共担。人不可能全能,就只能相互交叉互补。有了共担的意愿、交叉的共识,剩下的就是管理者的责任了。”

马永生提倡交叉与融合,专业交叉、性格交叉,融目标、融专业、融性格。交叉与融合,为经理部顺利实现了良好开局。

依靠交叉与融合,在开展理论探索和勘探实践的同时,马永生组建和培养了一支理论功底较扎实、实践经验较丰富的勘探科研团队。该团队2005年被中石化命名为“最佳创新团队”,2007年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称号。

在这个集体中,马永生是带头人更是主心骨。

2007年五一节期间,元坝1井钻达原来的设计井深,没有获得大家期待的高产天然气流,测试现场的气氛凝固到了冰点。

难道是礁滩相带的认识出问题了?元坝1井下一步怎么办?元坝地区勘探到底如何?大伙儿把焦急的目光聚焦到马永生的身上。

马永生组织大家重新分析了已有的基础资料和刚刚得到的测录井数据,同时把新采集的元坝一期三维资料调来,进行反复对比研究。随着分析的深入,马永生紧锁的眉头渐渐展开了。他用坚定而自信的语气向总部领导汇报:“向南侧钻800米,大场面应该在那里。”

此时,负责钻井工程的宗总激动起来说:“老马,尽管我的钻机是7000米的,钻机负荷有限,但我会想办法实现你的目标。”

苦难的少年经历,磨炼了马永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他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和追求,从小就养成了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性格。

元坝1井2007年7月18日如期开始侧钻钻进,9月14日钻至井深7427.23米完钻,测试获得日产气50万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气流。至此,元坝大气田被正式发现。

作为卓越的组织与领导者,马永生始终保持着冷静:“我最担心两种情况:一种是一口井取得突破后,头脑一热,油气勘探全面铺开,很可能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另一种情况是,几口井失利后,勘探家们失去信心,不敢继续坚持探索,不再可能有新的发现。”

管理科研团队如此,管理工程也是如此。

2007年8月31日,总投资626.76亿元、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川气东送工程正式开工。川气东送工程西起四川达州市,东至上海,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1700公里,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7。

这条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推动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重要意义。马永生不仅是工程副总指挥,而且是工程主力气田——普光气田的缔造者。

幸运儿

“搞科研不是单打独斗,靠一个人的能力是完不成的。我们所有成果,都是在前辈及同行专家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

—马永生

2004年,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公司向国家储委上交探明天然气储量1144亿立方米,普光气田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投产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碳酸盐气田,也是世界第二个年产能百亿立方米级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天然气资源量达3.8万亿立方米,已探明可采储量高达6000亿立方米以上。其储量价值达1929.83亿元(据2007年国家储量公报)。

普光气田的发现,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565名院士评为2006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之一,2012年被人民日报评为中国能源十年之最。

随后几年中,马永生不断完善已有的理论和技术,率领团队相继取得通南巴、元坝等大型气田一系列重大发现。

无论是发现普光气田,还是发现元坝气田,乃至成规模油气带被陆续发现,马永胜说得最多的就是“我是个幸运儿”。

马永生幸运吗?

似乎是。1980年至1990年,他一口气完成了学士、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成为那个年代国内培养的为数不多的博士;45岁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6岁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48岁当选为我国能源领域最年轻的院士;53岁入选国家首批“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如今天上的星辰又以他的名字命名……可谓光环笼罩。

是,也不是。

马永生生于内蒙古大青山脚下。13岁时,母亲不幸去世。两年后,父亲病故。看着孤苦无依的弟弟、妹妹,成绩优秀的马永生退了学,希望代替父母为家里撑起一片天。在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马永生一直被贫穷所羁绊、为学费发愁。

不是,也是。

苦难的少年经历,磨炼了马永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他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和追 求,从小就养成了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性格。“后来不论是求学还是工作,我都从少年时代的这一段痛苦经历中受益。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人生感悟!”马永生回忆说。

辍学半年后,在当地政府和乡亲们的关心支持下,马永生这个生于贫家的学子重拾课本,一口气念到了博士毕业。随着学位层次的提升,马永生不仅在专业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开拓了视野。就是在此时期,他建立了对中国海相油气未来的信心。十几年后,凭借在这一领域的突出造诣,马永生开拓了中国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在艰难的少年、青年时代,马永生得到了来自政府、师长、朋友、爱人的支持和爱护。马永生永远记得大学老师的话:“在人生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困难都是暂时的。读书的机会转瞬即逝,你家里的情况我也清楚,你读博士,我们帮你。”许只懂种地。”

马永生不仅是普光气田的发现者,还是“川气东送”工程的组织者。 摄影/胡庆明

马永生得到的远不止是金钱上的支持,更是人生道路选择上的扶助。

1990年夏天,怀揣着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博士毕业的马永生放弃了在高校教书和去外企的机会,走进了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的大门。以戴金星院士为代表的一批老专家建议他:“作为目前国内石油界少有的几个博士之一,你的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但要想有所建树,必须到一线去实践!这对你的成长以及我们的事业都有益处。”

马永生遵从了前辈们的教诲,并取得了妻子的理解,告别了3岁的女儿,于1992年5月毅然远赴新疆库尔勒,参加塔里木石油会战。在这之后,他先后13年远离家庭,深入基层,扎根边疆,坚持在科研生产第一线,虚心向一线的技术人员学习,弥补自己实践经验的不足,逐步成长成熟。

链接

紫金山天文台与国际小行星命名

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紫台)成立于1934年9月,前身是1928年2月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5月20日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紫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以天体物理和天体力学为主要研究方向,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行星科学是紫台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中小行星的发现、观测和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累。

小行星是唯一的可以由发现者提名命名的天体。以杰出人士命名小行星,旨在彰显被命名人士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表达社会对他们的敬重。小行星发现者提出的命名申报,必须得到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的审批。命名一旦获国际批准,将成为该天体的永久星名,并为世界各国所公认。因而,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历史性的崇高的国际荣誉。

家国满情怀

“‘马永生星’的命名,是对马永生院士多年来矢志不渝、潜心研究的认可和肯定。”

—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王玉普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伴随着事业的成功,一系列的诱惑随之而来。但马永生常怀感恩之心,并没有为丰厚的待遇和职位而心动,始终坚守在中国石化油气勘探的岗位上。

1998年,中国石化在推进南方海相勘探之初,曾计划就其中一些项目同国际公司进行合作。马永生精彩生动的发言、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具有前瞻性的远见,吸引了某国际知名公司猎头经理的目光。“马博士,我们注意你很长时间了。你之前发表了很多相关论文,你上次的介绍给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目前即便在世界上,像你这种专业科班出身、理论知识深厚、专业技术扎实同时还有过勘探一线历练的人才非常少。我们公司也有开发海相碳酸盐岩的打算,希望你能够参加到我们的团队中。”

随后,对方以年薪60万元人民币邀请他加入。这在当时可是一个诱人的数目。

少时的清贫,马永生吃了不少苦。然而,金钱从来不是他人生中过度关注的东西。

马永生不假思索地拒绝了:“目前中国石化已经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能够从事我所钟爱的油气勘探事业。我愿意为实现中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大突破这一几代人的梦想不懈努力。”

2007年9月的一天,马永生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这个奖励需要承诺三年之内不离开中国,得知此事的马永生深情地说:“我从小到大,都是靠国家的特殊困难补助和助学金成长起来并完成了学业。我取得的成绩,都是组织培养和团队努力的结果。我的事业在中国!我一辈子也不会离开祖国。”

每一滴油,每一方气,都是马永生对祖国深沉的爱与承诺。

如果说马永生的成功是因为国家与社会之爱结出的果实,那么马永生把这颗果实的芬芳更多地传播到四方。在紧张的勘探科研工作之中,马永生不忘为我国的油气勘探事业培养接班人。他既平易近人又循循善诱,把学术研究上严密的思维和严谨的学风传递给学生。

每当学生提出一个学术研究的结论与观点时,马永生并不是首先对提出的结论进行评价,而是仔细地询问:“你的这一结论是在什么工作基础上得出的,你观察了多少岩芯、看了多少薄片、多少化验分析资料支持你的观点。”

马永生希望学生们提出的每一个结论都要有数据、资料做支持。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高工赵培荣说:“他鼓励自己的学生要独立思考,对前人研究成果不盲从,在踏实研究的基础上,要有质疑的别人成果的勇气,甚至包括他本人的学术观点。”

就这样,马永生先后为油田企业和相关院校培养了急需的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领域博士23名、硕士5名。

追梦人

“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科学探索没有句号。它需要一砖一瓦的积累,需要一往无前的执着!”

—马永生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2017年的春天,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将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为我国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从现有规划部署不难看出,绿色是雄安新区的特点之一。事实上,雄安新区所涵盖的雄县等区域,早已在清洁能源供暖领域走在了规划实施之前。

由北京城区向南108公里即可到达河北雄县。该县城建成面积19.2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8.9万。历经7年多时间建设,目前雄县拥有地热井68口,其中回灌井24口,建成供暖能力470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城区地热集中供热全覆盖,堪称中国第一个“无烟城”。国家能源局多次实地调研后指出,“雄县模式”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可推广、可复制。

摄影/胡庆明

马永生就是“雄县模式”的推动者之一。

作为海相油气勘探领域的专家,马永生没有固步自封。在做好原有领域深入研究、培养人才的同时,马永生又把目光投向了包括地热能、页岩气在内的非常规能源领域。

2012年初,马永生组织六位两院院士,同时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一起向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地热能源的建议,获得了温家宝、李克强同志的肯定和支持,对有效利用清洁可再生地热资源起到了推动作用。

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毋庸置疑的,但注定会经历相当长的过程。曾经的石油峰值论、能源代际演变的事实,都验证这一点。其原因就在于,每一种能源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优点和不足,因此要客观、全生命周期进行评价,才能确定其在能源历史长河中的位置。

所以,在地热真的“热”起来的时候,马永生冷静地说:地热等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需要大力发展,但是希望很短时期内一蹴而就,替代化石能源,也是不现实的。因此,要明确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定位,在实施路线图的时候预留位置、保证空间,但不应希望“十三五”末达到很高比例。

进入新世纪,以页岩油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成功勘探开发,是全球油气工业又一次理论技术的创新与跨越。它的意义在于突破了常规油气储层下限和传统圈闭成藏观念,增加了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类型与资源量,实现了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升级换代。

2009年,马永生与十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名向党中央、国务院上书,提出大力发展非常规能源的建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支持,对推动我国非常规油气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是因为千千万万“马永生”的坚持与努力,才迎来我国石油工业的大发展。 摄影/戴 军 李文君 鲁全国

2012年底,中石化在四川涪陵焦石坝地区的焦页1HF井实现了战略突破。国内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由此诞生,扫除了笼罩在页岩油气开采行业的阴霾,点燃了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新希望。这标志着我国页岩气提前加速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阶段,比原先预计的10年实现规模开发的时间大大缩短。我国因此成为国际上继美国、加拿大之后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国家。2014年,第五届世界页岩油气峰会授予中国石化“页岩油气国际先锋奖”。时任董事长傅成玉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缓解中东部地区天然气市场供应压力,加快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行者无疆!

马永生说:“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坚实的资源基础,更有赖于强大的能源支撑。建设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

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马永生和千千万万个有志者一起在贡献着智与力,用创新性思维和扎扎实实的科研态度开展工作,解决面临的一个个技术难题。

灵魂在高处

“我相信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担当。”

—马永生

从发现中国最大的海相气田到先行开展地热能的试验,马永生以“哥伦布”式的拓荒精神,三十多年来奔走在勘探一线,为每一场能源革命丈量着祖国的土地。他常把“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这句话挂在嘴边。在他看来,行动和思想并重才是“知识分子”的应有之义。

2007年初,我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戴金星院士推荐马永生为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候选人。这是一个由我国香港爱国人士捐资设立的奖励基金,旨在奖励我国取得杰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在国内外科技界享有盛誉。

马永生得知后,马上致信基金秘书长段瑞春,表示感谢专家们的赏识,希望不要把他作为该奖候选人。“此前获得这一奖项的21位前辈是包括钱学森、钱伟长在内的大师级科学家,获奖年龄平均70岁。这对我来说,分量太重了。”

段瑞春代表基金会回复说:“基金委员会做出这一决定是慎重考虑的。”在中石化领导的劝说下,马永生代表自己的团队乃至石油化工领域捧回了这一奖项。回到家,马永生和妻子仲力商量100万元奖金怎么办。仲力让马永生来安排。马永生说:“留小部分作为这么多年对你和女儿的补偿,其他都给一线的同志们吧!”

还是在这一年,一位老前辈建议马永生参评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婉拒了:“一个是比较忙,再一个我资历还比较浅。”这种“不识抬举”的做法,惹得老先生颇为不快。直到两年后,马永生终于参加了院士评选并获得一次通过,以48岁之龄成为我国能源领域最年轻的院士。

在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接受采访时,马永生说:“我这次能够当选院士,是前辈的肯定、组织的培养和团队努力的结果。现在我更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信任与责任,一种压力和动力。面对国家和社会对科技界越来越高的期望,我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坚持在油气勘探一线踏踏实实地工作,严格要求自己,恪守科学伦理和道德准则,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不管获得多少荣誉,不管身份怎么变化,马永生永远不变的是:把名利看得很淡,把事业看得很重,将油气勘探工作融进生活、融入生命。马永生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纯粹的人。

事实上,一个仰望星空的人只有摆脱名利的羁绊,不被现实与权威所束缚,灵魂摆放于高处,才能总是着眼未来。是马永生们,让我们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里看到一颗宁静的心、一种高尚的精神。这种来源于科学和道德的正能量,正在照亮我们的未来。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猜你喜欢
气田勘探油气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延安气田集气站的无人值守改造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3500米以浅探明万亿方页岩气田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勘探石油
中国最深气田建成投产
立秋
浅析测绘在煤矿勘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