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24式太极拳教学研究

2017-09-29 06:32
运动 2017年14期
关键词:体教太极拳武术

王 倩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24式太极拳教学研究

王 倩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4式太极拳在高校体教专业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 由于太极拳本身有一定难度,导致体教专业大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理论知识掌握薄弱; 武术教师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法不够新颖; 高校的教学投入力度不够。本文针对性地提出24式太极拳在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旨在为24式太极拳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体育教育;普修课;24式太极拳教学

武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一部分,同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四两拨千斤的技击特点,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哲学思想。诚如前人所说:“武术是一种生活方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习武先习德,习练太极拳不只是强身健体,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一种武德。在文化自信的推动下,太极拳顺应潮流已经发展成全民健身运动,因其老少皆宜,动作柔和缓慢,具有独特厚重的文化性和历史性,所以受众范围较广。24式太极拳不仅是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项目,也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其在高校的发展现状对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24式太极拳教学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图书馆相关文献资料,以体育教育、普修课、24式太极拳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查阅文献30余篇,并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为本文提供参考依据。

1.2.2 观察法 通过对安徽师范大学和阜阳师范学院体教专业对24式太极拳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连续观察1个月,并对武术方面的专家及教授进行访谈,了解其开展现状,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出一份学生问卷,了解学生对学习24式太极拳接受度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获得了研究所需要的材料。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 2007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24式太极拳作为普修课的开展现状分析

2.1.1 体教专业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喜爱程度调查 进入21世纪以来,24式太极拳作为普修课在高校得到了迅速发展。通过观察发现,(1)体教专业学生对24式太极拳并不陌生,因为部分高校第1学期是以24式太极拳为体育普修课的教学内容;(2)部分男生表示不太喜欢太极拳,相比较更喜欢具有刺激性的运动项目;大部分女生则表示24式太极拳适合女生练习,因其动作柔和缓慢,所以比较容易接受。总体来看,体教专业大学生对太极拳基本是喜欢的。

2.1.2 高校对24式太极拳课时和学分分配的情况 通过对两所高校太极拳课时及学分分配情况的调查发现,24式太极拳课时较少,每周1节课,每次课1~2个学时。24式太极拳在部分高校的学分是不同的,这要根据高校对太极拳的重视程度而定。很多武术教师疲于教学,只是象征性的比划动作,对动作内涵的讲解很少,使学生对动作的攻防含义无法了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在调查的两所高校中发现,一套24式太极拳的学时占21~32学时,32学时以上的没有。

2.2 社会对24式太极拳指导教师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教师成为社会稀缺的教学资源。据调查发现,安徽省皖南高校武术教师基本分为专业和非专业两类,武术专业的教师只占25%。部分非武术专业出身的教师教授太极拳,这说明高校缺乏太极拳教师。在对已毕业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75%的人就业倾向于健身教练或体育教师,或者和体育相关的其他职业。在研究中发现,这两所高校专业的太极拳教师占到全部体育教师的7%,专业教师极其缺乏。在这样一种就业形势下,太极拳指导教师备受青睐,成了高校竞相招聘的对象,就业前景较好。

2.3 目前24式太极拳教学在体教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2.3.1 体教专业学生对太极拳学习态度消极 研究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很多大学生没有正确看待24式太极拳的学习。通过在观察中发现,24式太极拳相比其他运动项目花样较少,练习起来比较枯燥,两所高校在进行24式太极拳教学时,部分学生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在练习时不够上心,不会主动练习,无法真正领悟到太极拳的内涵;教师没有针对动作的攻防含义做出讲解,使学生理解模糊,在教学上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佳。

2.3.2 体教专业学生对太极拳理论知识的掌握较薄弱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体育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对推动经济的发展大有裨益。因此,高校近几年的扩招都表现了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在调查中发现,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专项水平较强,理论水平相比处于弱势,导致很多大学生在走向教育岗位后体会到理论知识的匮乏对工作的影响,甚至出现了作为教师只会练不会教的尴尬局面。通过表1发现,高校过分强调体教专业学生专项的发展,忽视理论教育,大部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比较薄弱。

2.3.3 高校教学投入力度不够 高校对太极拳师资力量和场地器材的投入力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能否正规系统的学习太极拳。 在调查中发现,(1)缺乏专业的武术教师给学生系统的指导。由于近几年太极拳在高校的普及,对武术教师的需求有所增加,高校在针对武术教师专业性不强的情况,没有定期对教师外派进行系统学习;(2)很多高校对太极拳教学投入力度较小,往往缺少正规的场地等,导致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表1 体教专业学生对太极拳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分析

3 关于24式太极拳教学在高校发展的建议

3.1 改善太极拳教学氛围与吸取学生建议

高校的教学氛围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教学不应该只是固守成规,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进步,对24式太极拳的教学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活力,不要只注重自已的教学任务,还要和学生进行紧密互动,让学生经历不会到会的过程,这是一个由量变向质变的转换过程,调动学生习练太极拳的积极性,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根据情况因材施教,多聆听学生的建议,及时和学生沟通,同一种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学生,这要求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远见,能够规避学生的短处,使其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

3.2 实现武术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的结合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现代的社会更加注重科学的训练方法,这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融会贯通。高校应加大对武术教师的培训力度,注重武术专项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理论的结合。武术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不仅体现在自身实践能力增强,还体现在通过教学使学生技术动作有所提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教师不仅会练还要会教。在教学时,应该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24式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及细心讲解动作要求,寓教于乐,使学生了解太极拳是一项集健身、防身和娱乐于一体的运动,体会其中乐趣。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体育观念,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

3.3 高校之间开展太极拳交流活动与文化资源共享

传统文化需要弘扬,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步伐,传统的文化思想需要传承和借鉴,更需要推陈出新。高校之间应该相互借鉴和交流,加大太极拳在高校中的宣传力度,多开展有关太极拳的讲座与赛事活动,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去参加讲座与培训,便于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太极拳,感受习练太极拳的魅力所在,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作为华夏儿女的一员,有责任了解本民族文化,并为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尽自己绵薄之力,从而实现文化资源共享。

[1]任路遥.传统武术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4(4):84-88.

[2]杨丽娜.学校武术教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1):127-129.

[3]王国凡.对皖南地区10所高校太极拳开展现状调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4(4):68-72.

[4]程帆.高校公共体育-太极拳课教学方法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3(32):196-197.

[5]许荣梅,宋清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太极拳”课程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8):737-739.

G807.4

A

1674-151X(2017)14-06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4.035

投稿日期:2017-05-02

王倩(1995—),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体教太极拳武术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