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胜,魏 源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技战术诊断与机能评定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500)
普修组与专修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比赛成绩特征的分析
汪志胜,魏 源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技战术诊断与机能评定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500)
本文运用现场测试法、成绩记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普修组、专修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结果表明,普修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的各单项比赛成绩、单项得分、总体得分及运动员技术等级与专修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存在较大的差异,且表现出各单项运动项目发展不均衡。结论:须重点提高普修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的110m栏、撑竿跳高和1 500m的运动项目水平,使其缩小与专修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差距,也为其运动员争取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杠杆。
普修组;专修组;10项全能;分析
在田径运动项目中,10项全能是其中普及且非常独特的运动项目。从古至今,10项全能运动经历了许多重大的更新与变革,尤其是在比赛内容、项目设置和评分标准等方面变化较大。目前,10项全能运动已被认为是最艰难、最全面和最具魅力的与体育紧密相关的运动项目之一。男子10项全能运动是由男子进行跑、跳和投等不同田径运动项目所组成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其自身具有动作技术难、能量消耗大和运动项目多的特征。因此在男子10项全能运动中,男子须具备充足的体能素质、全面的动作技术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这是评价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综合考验,同时也是评价男子在田径运动项目中所处运动员等级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通过国内文献查阅得知,关于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研究均是进行优秀运动员间的比较、不同地区间运动员的比较和不同比赛等级运动员间的比较,而尚未知普修组与专修组运动员间的比较。因此,本文对普修组与专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男子10项全能运动项目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挖掘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特征,为提高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
普修组与专修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比赛成绩特征。
1.2 研究方法
本文以现场测试法、成绩记录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描述,对比分析普修组与专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找出其差异性。广州体育学院共8名男子本科生志愿者,其中包括普修组4名、专修组4名,专业不一,年级不一,均在知情同意下志愿参与本实验研究的比赛,所有比赛的测试仪器均采用国家规定的、学校已有的电子计时器进行计时。
2.1 男子普修组10项全能成绩分析
根据IAAF(国际田径联合会)的评判比赛成绩得分标准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田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对男子普修组10项全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进行分析,并计算出总得分。结果显示,4名男子10项全能比赛成绩均未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水平(各总分均低于4 700分),但其中有3名男子10项全能比赛成绩均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水平(各总分均高于3 400分)。从整体比赛成绩的平均水平角度分析,4名男子10项全能比赛成绩的整体平均得分均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水平(各总分均高于3400分),但4名男子普遍面临的问题是撑竿跳高比赛成绩得分为零,这说明普修组的男子在10项全能运动项目训练中应注重撑竿跳高的练习。成绩排在第4名的男子未能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水平,主要原因在于铁饼和标枪投掷类项目的比赛成绩较为不理想,须加强投掷类项目的练习,这样方可突破国家三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水平,且同样要注重撑竿跳高的练习。在普修组4名男子的10项全能成绩记录表中可以看出,各单项运动项目的比赛成绩分布不均衡,这说明普修组的男子在训练10项全能项目时悬殊较大,没有全面地发展各单项运动项目,因而导致其自身技术水平未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水平。因此,普修组男子须注重10项全能中的各单项运动项目的均衡性,项目成绩间不要相差较大,这样才有助于普修组男子尽快提高自身的10项全能比赛成绩,并能争取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水平。
2.2 男子专修组10项全能成绩分析
根据IAAF的评判比赛成绩得分标准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田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对男子专修组10项全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进行分析,并计算出总得分。结果显示,有3名男子10项全能比赛成绩均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水平(各总分均高于4 700分),但都未能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水平(各总分均低于6 320分)。3名男子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各单项运动项目发展较为均衡,而有1名男子未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撑竿跳高比赛成绩为零,这说明该男子须多加练习撑竿跳高,这样才有可能会顺利通过国家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水平。从整体比赛成绩的平均水平角度分析,专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比赛成绩的整体平均得分均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水平(各总分均高于4 700分),这说明专修组的10项全能运动员整体实力较强。
表1 普修组、专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成绩比较分析表
2.3 普修组与专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成绩的比较分析
根据IAAF的评判比赛成绩得分标准,普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各单项运动项目的比赛成绩得分分别是100m为599分、跳远为511分、铅球为399分、跳高为478分、400m为406分、110m栏为246分、铁饼为259分、撑竿跳高为0分、标枪为383分和1 500m为179分;而专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各单项运动项目的比赛成绩得分分别是100m为665分、跳远为663分、铅球为483分、跳高为625分、400m为591分、110m栏为520分、铁饼为330分、撑竿跳高为182分、标枪为396分和1 500m为482分,见表1。通过以上数据可看出,专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各单项运动项目的比赛成绩得分均显著高于普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各单项运动项目的比赛成绩得分,其中普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运动项目中的撑竿跳高成绩得分为零,这说明普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成绩与专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成绩最大的区别在于撑竿跳高的成绩,这也是田径国家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水平和田径国家三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水平的差别所在。通过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田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普修组的男子须注重训练10项全能项目中的110m栏、撑竿跳高和1 500m的成绩。结果表明,这3项与专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成绩相差较大,且这3项得分也并不是特别难获得。另外,普修组要适当提高10项全能各单项运动项目的成绩,保持各单项运动项目成绩得分的均衡性,不要悬殊较大,而最终导致影响自身的比赛成绩得分,甚至影响自身去争取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水平。
2.4 讨 论
笔者通过在国内关于男子运动员10项全能成绩的研究结果中发现,主要是投掷类项目、撑竿跳高的成绩对最终比赛成绩影响较大。结果表明,普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各单项运动项目的比赛成绩得分普遍不均衡,有部分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水平,主要原因是在于运动员依靠自身的非衡补偿效应来弥补特别弱势的运动项目。而专修组的大部分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着重发展自身的平衡补偿效应,因而整体水平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水平。普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应重点发展自身运动项目的平衡效应,且注重训练撑竿跳高运动项目,不能在比赛中出现有运动项目成绩得分为零的情况,这样有助于普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争取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水平,并缩小与专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差距。而专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在注重自身运动项目的平衡补偿效应时,也应重点发展自身的动作技术和投掷类力量性项目的训练,这样有助于专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更能突破自身的实力,争取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水平。因此,要提高普修组和专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须着重发展训练运动员的动作技术及撑竿跳高和投掷类的力量型项目。
3.1 对普修组与专修组男子10项全能成绩进行对比,不论是各单项比赛成绩、单项得分、总体得分,还是运动员技术等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表现出运动员各单项运动项目发展的不均衡性,这也是普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成绩未能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水平和其整体水平落后于专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成绩的关键问题。因此,要提高普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水平,须重点提高运动员的弱势运动项目的成绩,如110m栏、撑竿跳高和1 500m等项目,使每个运动项目能逐步趋于平衡,以提高普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水平。
3.2 普修组与专修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的各单项运动项目的得分顺序差别不大,但普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成绩中的撑竿跳高成绩得分为零,须加以重视。专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比较注重跳跃和速度性的项目,因此,专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在今后训练中应注重训练力量和耐力性的项目。
3.3 在加强培养普修组和专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后备人才时,应注重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手段、方法,将普修组和专修组的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进行综合培养训练,逐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这对男子10项全能运动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葛文芝.10项全能运动发展概况综述[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S1):155-156.
[2]王国祥,刘生杰,江声久.中、外优秀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6):14-18.
[3]余军,田广,冉清泉,等.全运会、世锦赛优秀男子10项全能运动员特征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160-166.
[4]徐茂典.第29届奥运会田径男子10项全能前八名成绩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10(1):93-96.
G825
A
1674-151X(2017)14-03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4.017
投稿日期:2017-05-20
汪志胜(1993—),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