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拓展”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及对策

2017-09-28 23:10吕敏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水浒意识能力

吕敏敏

G633.3

语文“课程目标”中对“应用与拓展”做了如下界定:“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虽然“课程目标”没有明确指出应用与拓展之间的关系,但是笔者认为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迥然的差别:

1.应用是此,是里,是脚下,是根干枝叶,是前提基础,是读后实践,是积累再现;拓展是彼,是外,是云端,是繁华硕果,是衍生迁移,是预设发现,是生成创新。

2.应用是针,拓展是线;穿针方可引线,应用才能拓展;飞针为了走线,应用服务拓展。

3.应用的关键在“用”,要用得实,用得妙,用得有效;拓展的关键在“展”,要展出新,展出彩,展出个性。

4.应用需要实事求是,掌握知识,实践运用,百炼成钢;拓展需要异想天开,迁移联想,大胆想像,开拓创新。

一、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拓展”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我们的语文教学的一项重任就是如何穿针引线绣出花,应用拓展比翼飞。但是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拓展却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不针对性应对解决,既影响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又影响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问题1:学生积累了很多的文言词句,但是只会用于答题或者做试卷,没有考虑到或者是尝试过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交流表达当中去。

问题2: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能力能够在语文课上面运用,在其他学科上面就不能用。

问题3: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方法单一。老师没有尝试过要在生活中树立一种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意识,缺乏一种跨学科或者是培养综合的语文素质能力的设计。

问题4:运用与拓展的教学效率不高,缺少完整的构思和设计,活动设置比较随意缺少具体的评价。

这些典型问题的出现确是事出有因的。

原因1:应付考试,尤其是高考;缺乏学以致用,学为生活的意识。

原因2:孤军作战,为学语文而学,缺乏综合运用的能力和意识。

原因3:死教死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联系实际的意识。

原因4:为教而教,徒有其表,缺少深挖精思和目标明确的意识。

由此可以看出,应用与拓展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师生功利心的驱使,有学习惰性的作祟,有认识能力的局限,还有责任心和个人能力的因子,但是最关键的我认为是缺乏一种意识,一种教学的意识,一种为何教为何学、如何教如何学的意识。

二、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应用与拓展能力

(一) 联系生活

于漪老师说:“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

1.要让语文学习生活化,走向亲切和自然,贴近生活。如写给环保部长的几点环保建议;写给大熊猫的一封信;为自己的班级,学校以及家庭命名,拟班规,写校训,写春联等

2.要让语文课堂生活化。如陈玉老师在教授月的意蕴时,让学生拟一条手机短信,给自己的亲朋,既让学生深刻理解并牢牢记住相关的诗句,又将学生的情感和生活紧密挂钩,可以让学生长久地回味和灵活地运用所用的内容。

(二) 学会联系

1.让学生和生活联系。如上文提到的例子。

2.将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如让学生积累与“月”相关的诗句,可以横向联系一些景物如柳、花、酒等相关的诗句,进行积累。

3.将活动进行纵向联系。如让学生读《水浒》,进而开展“讲水浒故事比赛”“水浒人物点评”“水浒中的细节描写”“水浒歇后语”等等。

4.将内涵进行深入挖掘联系。比如从写月诗歌中挖掘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通过学生的应用,渗透到他们的思想中,是更大意义上的文化传承的教育。

(三) 创设情境。

1.觀听相关的音像,影片,让学生目睹耳闻,如汶川地震的悲惨情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比赛现场等。

2.即兴表演。让学生根据文本或者题目提供的内容,展开想像,小组分工,进行表演。

3.野外写生,校内访谈。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让学生关注身边,关心时政,观察细节。

4.对话交流。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

(四) 捕捉细节

学生在学习中生成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捕捉,适当评价,促发学生更大的对语文应用和拓展的兴趣。如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发言了;如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答对题了;如某生表达准确流畅,口辩超常;如某生语出惊人,妙笔生花等等。一句适时精当的激励的话语,一次学生作文当堂的宣读或展览,一个温柔的眼神,一次轻轻地颔首……也许就造就了未来的鲁迅,茅盾,郭沫若。

(五)趣味运用。

让学生对应用和拓展的对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加以适时的引导和必要的示范,必将激发学生对应用和拓展的浓厚兴趣。如为班级的成绩之星,德育之星,体育之星,卫生之星等致颁奖词(可提供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如同学姓名串串烧;如动物名称趣译等等。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繁杂莫测的课堂生成中,要让学生对语文应用和拓展的兴趣得以充分的激发,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需要师生巧妙地穿针引线,通力配合,才能绣出应用和拓展比翼双飞的美丽图案。我们期待着这样的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水浒意识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四大名著趣解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社会 “水浒”化
《水浒》“一百单八将”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