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
中国分类号:I106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被收入进了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这个单元的篇目都是以童话、神话为主,当我和学生们一起面对这篇经典篇目时,对故事的内容有熟悉的感觉。可我对教授的方式却是很想突破常规,带领孩子们将经典“一”学到底。将故事的内容,全部用“一”字提炼出来,将学生的思维提升,浓缩之后便是领悟。
故事的来源不容忽略,一代童话巨匠就是我们首先的一个“一”。一位大师。来自丹麦这个精小的国度,将他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入进了这样奇妙的童话之中。他的童话,褒赞饱经磨烂的主人公,批判一切的穷奢极欲。用夸张和想象给所有读者一个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巧妙的构思,跌宕的情节发展,让世界记住了這位丹麦大师,更让孩子们崇拜这位童话巨匠。
故事的精彩离不开人物的参与,再给孩子们一个可以嘲笑的人物对象,第二个“一”,一个皇帝。这是怎样的一个皇帝呢?孩子们通过自己的领悟,能提炼和概括出来。他昏庸,除了爱新衣,毫无作为,这是违背一个皇帝的本职的。他奢侈,举国之力尽花费在了新衣上,其他方面可以熟视无睹。他愚蠢,且不批评他的骄奢无度,他纵容骗子对自己行骗,就凭此举,这个皇帝真是傻得可以。再加上,自己的亲信却是出卖他没商量,身边养着这样的一群大臣,这样的国君又能聪明到哪里去。
主子不是好主子,群臣也不是好帮手。第三个“一”,一群伪君子。这群被派遣去考察布料的大臣们,个个都是国家栋梁,皇帝臂膀。都可算是皇帝的亲信,身为一名国家公务员,拿的是国家的俸禄,思量的却只是自己的前程。顾忌自己的现状,不顾皇家的颜面,将皇帝的信任抛在脑后。一群披着“善良、诚实”伪装的人,他们是这样的一群人:目光是短浅的,人品是卑劣的,后果是严重的,讽刺是辛辣的。
人物的使命就是演绎精彩的剧情,剧情的上演就是第四个“一”的呈现,一场闹剧。首先,京城来了两个骗子将导演这场闹剧。他们带来的新衣将被赋予一个特性:“任何不称职和愚蠢的人,都是看不见这样的布料的。”这个特性就是一个圈套,它堵住所有人的嘴,蒙住所有人的眼。看见了实情,却说出谎言。大臣们顾忌的是自己的前程俸禄,百姓们看中的是评价赞许,一群各自为阵的人,强调的都是自己,在意的都是自己,将羞耻和愚蠢都丢给了那个光着屁股招摇过市的君主。皇帝得偿所愿,穿上新衣;骗子得偿所愿,大敛钱财;官员得偿所愿,保住官职;百姓得偿所愿,得到肯定。闹剧的帷幕却在一个真实的声音响起后而落下。一个少不更事的孩童,将事件的真相揭开:“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稚嫩中透着天真,揭开真相如此简单,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可除了这个单纯的孩子,谁敢发出如此正义的声音呢?
伴随着闹剧的落幕,故事也就是这样了。一个昏庸的皇帝、一群虚伪的大臣、一群无知的百姓、一场讽刺的闹剧。闹剧其中有一件新衣的一个特性,这个特性就是一个圈套,这个圈套却没能套住一个天真的孩童,由他揭开一个让人谛笑皆非的真相。故事内容讲诉完结了,故事的深意却在延续。故事里的人物、情节、就像是我们的一面镜子,照得见我们的内心。我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候,是否也在某个不得已的情况下虚伪过,是否也在某个场合虚荣过,是否也在某个阶段愚蠢过……所有的呈现只是为了让作为读者的我们一一受到触动,触动之后是领悟,领悟之后是修正,修正之后才是提升。
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借助串起的几个“一”,内容、寓意一览无余,这样和孩子们一起提炼其中要点,孩子们学习之时很主动,老师教学过程深感轻松。原来,我们可以这样一学到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