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小组活动中使用学具的探索

2017-09-28 15:03陈秀文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学具颜色小朋友

陈秀文

【摘要】小组活动是数学活动中幼儿操作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形成数概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所创设的数学学具又是整个数学小组活动关键与精髓,学具材料本身都有暗示性,学具的选择与使用对于幼儿数知识与数经验的发展和在激发幼儿操作兴趣与主动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组活动数学学具适应需要

中图分类号:G613.4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中班的幼儿正是处在对数学的敏感期,他们对数字、数量、空间感等充满好奇,就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却一定是学习(包括已有经验的练习和新经验的获得),这种自发的无意性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在实现其娱乐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它的教育功能。在此,我们将游戏材料界定为被用于幼儿游戏的一切物品,包括专门为幼儿游戏而制作的玩具以及认可日常物品或自然材料。”我们应当利用这个敏感期,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与活动,把理性的数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在对幼儿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教育的教学目的、内容、要求进行统一融合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让幼兒感受到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从学习中感知、体验、积累数学知识与经验。

目前,幼儿园数学活动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游戏三个环节组织实施,结合我园区级小课题《中班数学小组活动中学具运用的研究》(2009X150)的研究,发现小组活动以其自主性与小范围性的特点成为了数学活动中幼儿操作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形成数概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所创设的数学学具又是整个数学活动关键与精髓,它的选择与使用对于孩子数知识与数经验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小组数学学具的设计和投放中根据幼儿在不同水平和能力设计的游戏,有效地使幼儿积极快乐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使学具操作活动成为幼儿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养成良好数学心理品质的重要助力。

一、小组活动中的学具材料本身都有暗示性

小组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主要活动组织形式之一,学具材料在激发幼儿操作兴趣与主动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在小组活动中我们需要大量使用学具材料,材料除了一些定向课程中所提供的精美的智能学具外,一般日常使用的学具分两类,一类是我们与幼儿共同收集的内含数学功能的玩具与日常生活用品,另一类是教师自制的学具。在使用学具和玩具时,老师考虑学具要有趣味性、美观性,同时考虑如何通过学具和玩具调动幼儿思维积极性。有一种小鱼玩具,也就是鱼尾巴接上第二条鱼的嘴巴(可以接出很长的一截),幼儿很喜欢玩,经常一个接一个地把它们连成长长的一条,在设计学具中把这种常见的玩具利用起来教小朋友排序,幼儿能够在尝试首尾相连等不同情况下学会了不同的排序队列。小组活动时老师就跟小朋友一起玩,把小鱼按一红一绿的规律连接起来,然后让小朋友看看是老师连接的好看,还是小朋友连接的好看,他们都说是老师连的好看。老师就让他们观察比较,为什么老师连的好看,启发他们说出“一红一绿一红一绿”,他们很快又发现,小朋友连接的颜色太乱了。这时,老师又说你们能不能不让它乱,而像老师这样来玩呢?这一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没红、黄颜色的幼儿问:“老师,我用一个白的一个蓝的行吗?”“我用一个绿的,一个红的行吗?”老师鼓励他们去试一试,然后又肯定了他们的创造,他们高兴极了。然后老师又进一步启发幼儿谁能和老师连的不一样?谁能跟我们以前连的不一样?谁能连出更好看的来?孩子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又被向前推了一步。从两种颜色同样个数,到两种颜色不同个数,三种颜色排序等,不断的尝试进行。还有瓶宝宝找帽子、扣纽扣、雪人排队、毛毛虫等材料,都是根据幼儿学习的需要制作具有引导作用指引幼儿进行操作的。

二、小组活动中的学具适应幼儿学习的一般特征,同时兼顾个别需要

在小组活动中投放学具材料时必须做到适时、适度和适量,做到三个结合:序列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多样性与多功能性相结合;滚动性与随机性相结合。其中序列性要求学具的内容必须由浅到深,方法由简到繁,操作的时间由短到长,层次性就是围绕同一教育内容,投放多种层次的材料,两者相结合可以使材料既可适应幼儿学习中的一般特征,又可顾及个别特征,使幼儿保持长期稳定的兴趣。

在进行关于分类的小组活动时,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形状、颜色、大小各异的图形卡片,要求按不同的特征分类;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只有一个变量的图形片,如颜色不同,而大小、形状相同的图形片,这样分类时没有干扰,就显得简单了;能力更弱一些的,则提供雪花片、纽扣等实物进行分类。再如按物体长短排序时,我们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了宽窄不一的纸条,而且数量较多,长短距离较小;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铅笔、游戏棒等材料,且材料的数量少,长短距离大……只有让每个幼儿进行适合自己层次的操作,数学活动才不会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意个别。

三、小组活动中充分利用学具的投放

在小组活动中有的材料是收集回来的如茶叶罐、饮料瓶、薯片罐、牙膏盒等,将材料进行装饰,在药瓶子、瓶盖上贴上数字或不同数量的实物图片,让幼儿帮瓶子找瓶盖按相同的数量进行匹配,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来获得长短、粗细、大小等知识,引导幼儿学习排序、分类、点数、计数等数学方法。这一类材料它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如吸管既可以让幼儿穿成项链手环,然后数一数有几根,还可以按颜色分类或可以比较粗细、长短,这一类低结构材料它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对幼儿的创造力提出了挑战,使幼儿既获得成功又满足了创新的需要,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皮亚杰说“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因此教师在幼儿小组活动中通过提供活动目标明确的学具材料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必要条件,充足的操作材料对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李季湄、冯晓霞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2.《幼儿园数学教育》张慧和张俊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作/译者:黄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具颜色小朋友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特殊颜色的水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