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慧
摘 要:进入新时期,焦虑在很多的人身上发生过。由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人们的各种压力增大,焦虑已经变成了设计常态化心理。学前家长作为特殊的群体,其育儿焦虑的存在也具有很多的原因。文章就来阐述学前家长育儿焦虑产生的背景、基本表现、原因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让学前家长教育孩子“我做主”,减少并逐步摆脱育儿焦虑。
关键词:学前家长;育儿焦虑;策略
【分类号】G616
“让孩子赢在起点”这句话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口号,很多学前家长为此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产生了严重的育儿焦虑,社会竞争压力增加,提前考虑孩子的未来,焦虑、担忧心理较多。下面来探讨一下学前家长育儿焦虑方面的反思,以期对育儿焦虑家长有所借鉴。
一、学前家长育儿焦虑产生的社会背景
21世纪是焦虑的时代,在我国这种现象更加严重。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非常快,竞争压力增加,人际关系出现冷漠化趋势,所以,担忧、焦虑时常困扰着人们。据2010年的SEBOD 组织、CPA 综合医院精神卫生工作者联盟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患者中抑郁、焦虑障碍的总患病率高达19.97%,这是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我国人民心理问题中,焦虑居第二;据陈彦方教授的说法,国人一生患有焦虑的比例在30%多。所以,焦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严重受到影响。此外,焦虑心理发生正朝着年轻化发展,甚至有少年儿童亦有心理焦虑。这些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必定是阻力。
在学前家长的育儿焦虑问题上,其中的焦虑主要是对孩子的生长、行为举止、外观衣着、性格脾气、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等系列问题的不安、过分紧张。在早期的教育热点话题下,将很多的家长给困惑住了。早期教育问题,学前家长采用盲目的方式进行,出现了误导、误区,缺乏正确的育儿氛围,家长不断给孩子施压,同时家长也精疲力倦。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父母过多的关注孩子,产生溺爱,情不自禁,但这终究还是源于学前家长强烈的育儿焦虑。
二、育儿焦虑的基本表现
通常,孩子有什么“风吹草动”的,学前家长便会“草木皆兵”。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惶惶不安,担心过多。对于孩子的探索、发现行为,一些家长还严格的给予限制,从而保持孩子的安全感。还有一些家长长期的忧虑、担心,导致自身的食欲减退、睡眠不佳、精神紧张、神经过敏等情绪形成,产生了育儿的恶性循环。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很多家长认为育儿压力增加;需要付费开发孩子潜力的多高学历、高收入、白领阶层;在美国的年轻父母中,育儿焦虑也是存在的。父母承受健康、安全的风险能力不高等;幼儿园高额的托儿费、各项杂费等,使得养育孩子的成本增加。
二是一些家长对孩子不信任,对自己不信任,盲目攀比,导致孩子的自信息下降。
过度的焦虑会有很多的弊端:比如偏离教育的使命、价值,追求短期成效;使得孩子的发展受阻;教育投入增加,教学效率不高。
相反,适度的育儿焦虑可以强化亲子间的关系,使孩子的自信心增加,鼓励其获得成就。相反,如过焦虑过度,则会使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家长的失望值增加。
三、育儿焦虑的产生原因
当今的育儿焦虑一部分原因在于父母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忐忑不安心理占据了很多;还可能与家长自身比较敏感有关,即就是家长的心理因素也是焦虑产生的原因之一。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加,学前家长的育儿焦虑心理也会发生变化。最常见的是对幼儿生病的过分担忧,还有对宝宝的过分保护、过分关注,攀比心理等。
育儿的焦虑属于消极的心理反应,会对学前家长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宝宝。一是过度的育儿焦虑会使家长产生失眠、低落、注意力分散等,甚至引发脾气的暴躁,神经衰弱等。长期下去,可能会心理失衡。二是育儿焦虑能够影响父母照料幼儿的方法,照料方法又会给孩子的个性形成产生好或者不好的影响。对于育儿焦虑较高的父母来说,更愿意花时间照料幼儿,并迅速对幼儿的要求给予回应,这样下去,幼儿的依赖心理、需求就不断增加,反而就会缺乏恒心、意志力,导致幼儿的个性比较软弱,将来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三是过度的育儿焦虑让父母的期望值增加,一些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前为幼儿指出道路,某种程度给幼儿的心理增加了负担,使其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若不恰当的期望,会使幼儿表现为抑郁、焦虑、抵触、欺骗等行为方式,四是育儿焦虑会产生儿童内控点,儿童内控感是指行为结果主要受到自身控制。因为家庭的全面关心,育儿焦虑高的家长培养下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会有内控思想,即其思考问题会将因果都和自己联系起来,自我中心思想逐渐产生。
四、学前家长的育儿焦虑应对之策
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最忌讳的是功利心,必须顺其自然、心平气和,努力克服焦虑。
(1)合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面对当前的优质公共資源,学前家长必须克服以下心态:一是切忌杀鸡取卵,违背教育规律。比如一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选择应试的方式,给孩子灌输知识,急功近利,努力进名校,使得孩子的思维早期出现程式化,出现了“反教育”、“反成长”现象。二是努力给予孩子最好的发展渠道。很多学前家长以“请将不如激将”的思维引导孩子进入名校,获取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设置一些单向的、线性的因果关系,导致孩子产生失败者的心态。家长过于夸大学校的教育功能,忽视了家庭育人的重要作用。
(2)增强家庭教育的功能。由于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潜能不同,每个家庭的受教育程度、氛围等都不同,使得家庭教育具有特殊性,因此,不能生搬硬照其他家庭,父母必须努力学习家庭教育知识,避免教育中出现固执、缺乏责任心等行为,承担起孩子的教育成长。家长需要对自己的个性、教育价值观认清。很多家长延续自己的教育史,缺乏反思。同时,家长还要有儿童发展的基本知识。知己知彼,要学会看懂孩子,并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形成科学的育儿观。
(3)增强教育的自信心。当前的教育中,家长的“第一任教师”角色受到考验,惶恐心理增加,难以理性从容对待孩子、家庭教育。作为家长应该摒弃急功急利、揠苗助长,勇敢尝试、犯错,实现“亲子共成长”的局面。
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家长的育儿焦虑必须逐步克服,家长要学会放松,尊重孩子的成长,顺其自然,教育孩子实现“我做主”。
参考文献
[1]张英琴.关注婴儿期母亲的育儿焦虑[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09).
[2]《中华家教(学前版)》编辑部.教育孩子“我做主”——也说学前家长的育儿焦虑[J].《中华家教(学前版)》.2012(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