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方
诗人汪国真有这样一句很励志的经典名句:“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搞教学改革的确需要这样的决心和勇气,我们不但要找对方向,还要提供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因为诗人可以“任性”,教师只能“理性”。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我认为我们可以借课改之风,从理论、课堂、师生关系几个方面努力。
一、依靠强大的理论依据
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备受社会关注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此次公布的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已经应该成为每一位一线教师的责任和共识。
二、借助生动的语文课堂
高效课堂应该是新型课堂,更应该是人文课堂。语文课堂是真正体现人文性教育的主阵地,即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科学发展,尊重独特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大批人才,这也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不应该只是接受精心设计的提问和机械的训练,而是要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文本和现实中吸收人文的养料,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即培养知、情、意、行各方面的素质,做到善于学习、善于审美、善于创造。而好的老师更应该是个有饱满激情的演说家,一个有丰富阅历的演员,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关乎课堂气氛,影响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授课时更能带动学生融入课堂。
如,讲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我首先确立自己的感情基调为“激愤”,并在对法西斯的“激愤”之情下唤起学生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当讲到参观者的动作表情时,我故意平和地说:“其实我备课时有这样的想法,我想要不要用影视剧中的血腥场面,要不要找些惨不忍睹的图片,要不要放些撕心裂肺的音乐来展现法西斯的残暴,但是思前想后我放弃了。”话刚说到此,就有学生发问“为什么”,于是我顿了一顿,打算留些时间给他们思考,然后再满怀深情地说:“不,这些对于我,甚至于对于每个有良知的人来说都太沉重了,我觉得我们脆弱的心灵已经无法再次承受法西斯带给我们的伤害。让历史永远地过去吧,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就是最好的新闻!”如此对法西斯的痛恨和批判之情也就出来,更能唤起学生对法西斯的仇恨和对和平的向往。
再如,讲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时我总结:“作者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毁的,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外,想到这恰好也是个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好机会,于是我说:“连这种地方都能开出胜利之花、正义之花,地球上还有什么邪恶不被打倒呢?同学们,在这朵雏菊花面前,你们的困难还是困难吗?你们的挫折还是挫折吗?”激情的讲授立即感染了学生,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是。”这样不但能激发他们对法西斯戕害生命的控诉,更能激励学生战胜一切的勇气和决心,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渗透。
三、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需要树立新型的学生观、人才观,不断地端正教育思想,摆正自己在教育中的位置。高中生正处在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单纯,思维敏捷,好奇,易冲动,情绪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思想不够成熟,有时又过于自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他们既不能过低估计,也不能过高要求, 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创造。
如在作文教学中,有这样的一道作文题:“江城中学田径运动会结束后,张老师在作文课上布置同学们以‘最……的瞬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写运动会上的人和事。同学们的作文大多表现‘团结互助,顽强拼搏,永争第一的主题,只有小李同学写了一篇题为‘最恐怖的瞬间的作文,主要写他参加800米赛跑时落在后面,没有人为他加油、递水,一个人很落寞地跑完了全程。张老师读完小李的作文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世界给你的温度。小李看了老师的评语后,陷入了沉思。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这个题目当然可以多角度分析,站在老师、小李、同学的角度分析都是可以的,答案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绝大多数的同学会从“你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世界的温度”入手,这是最佳立意。但有一个同学的立意为“为师者,当怀慈”,整篇文章对老师大批特批,列举一系列不合师德的老师,流露出种种对老师的不满。改完作文后我陷入了沉思,怎么给这个学生点评呢?稍有不慎,我就会变成“张老师”,恐怕还要被他再痛批一顿,于是我写了一句话:“回想一下,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哪位老师的一个小细节曾经感动过你?”作文提前两天发了下去,两天后讲评作文,所有立意讲了之后,我请这位同学谈谈自己的观点。显然,这两天他对我的那句话有了自己的思考,“我的观点是‘为师者,当怀慈,当时我觉得这个老师不懂得关心学生,小李已经够落寞了,老师还要批评他,我觉得张老师没有仁慈之心。可是后来郭老师让我回顾自己从小到大的老师,我突然发现老师们在时时刻刻关心着我们,我的那篇文章对老师的批判,实在是挺愧疚的。但是另一方面我的确又觉得张老师做得不好,难道要违心赞美他吗?”没想到,这孩子还是很执着的,恐怕这个问题解决不好, 他会陷入更大的困惑,作为他的老师,此时我要引导他解决这个疑惑。“我也赞同你的想法,張老师是做得不好,表达方式属于高大上的灌输,冷冰冰的说教,可是张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他想让小李拥有阳光的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咱们是学过哲学的,仅仅因为一个人表述上的问题,就能否定他的全部吗?甚至否定全体的老师?显然这是不当的,我们应该就事论事。那针对这种情况,怎么立意会更合适?”我不能给他说出答案,只有让他自己体会,才能真正领悟,引导他走出这样的心理误区。“那我应该从教学方式上入手,真正的教育是走进学生的内心,多一点人性的温度和人情的温暖。”他的这番话感染了在座的同学,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出现在我自己班上。学生出问题教师批评说教,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成为学生厌恶的“张老师”,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去了解、认识学生,关心和帮助他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这样才会取得学生的信任,从而主导课堂,构建一个健康的教学环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