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秋
·临床护理·
个案管理与常规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王艳秋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应用个案管理(CM)与常规护理对其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34例DM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CM。记录比较2组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等指标,并比较2组干预期间CVD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组干预后HbA1c,TC,SBP及DBP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1);观察组干预期间CVD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7.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M患者应用CM更有助于改善CVD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疾病不良事件,具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个案管理; 常规护理
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并伴有血压升高、糖脂代谢紊乱等症状,其中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又是引发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使DM患者发生CVD不良事件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1]。近年来,个案管理(CM)正逐渐应用于各类疾病的管理,且护理效果受到了广泛关注[2]。本资料以我院收治的DM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DM患者应用CM与常规护理对其CVD危险因素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34例DM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入选标准:(1)均符合2006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3];(2)均为2型糖尿病;(3)糖化血红蛋白(HbA1c)>9%,或血清总胆固醇(TC)>6.2 mmol/L,或收缩压(SBP)≥140 mmHg,或舒张压(DBP)≥90 mmHg。排除标准:(1)严重交流障碍及精神疾病者;(2)DM严重并发症者;(3)1型糖尿病者。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相关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包括(1)向患者发放DM知识教育书籍和光盘;(2)指导患者服用降糖药物时应严格遵医嘱,并密切留意药物不良反应;(3)定期复查血糖、血脂及血压等指标,降糖药物使用剂量应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适当调整;(4)指导患者严格控制每次进食量,坚持“少食多餐”原则,为促进润肠通便应保证足够饮水量;(5)嘱患者若感不适应及时就诊。观察组:给予CM,具体分为(1)建立CM医护团队;(2)针对每位患者基线资料建立健康档案,采取个性化管理;(3)对合并CVD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向其讲解导致CVD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及有效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并酌情进行对症治疗;针对未合并CVD患者应引起重视,做好预防工作;(4)告知患者定期复查的重要性,根据复查结果对用药剂量做出恰当调整;(5)针对每位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人自我管理方案及近期健康食谱;除常规严格控制饮食外,合并高血压者增加膳食纤维及适当减少钠盐的摄入,合并高脂血症者减少动物内脏、胆固醇及脂肪类食物摄入量,多食新鲜蔬菜与水果,多饮具有降脂功效的茶饮;(6)对情绪不良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告知其保持平和心态的重要性,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促发CVD不良事件。2组均连续干预1年。
1.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2组干预前后HbA1c,TC,SBP及DBP等指标,并比较2组干预期间CVD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上述指标越趋于正常值范围可表示CVD风险越小。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CVD危险因素比较 2组干预后HbA1c,TC,SBP及DBP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1)。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CVD危险因素比较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1。
2.2 2组患者干预期间发生CVD不良事件比较 观察组干预期间CVD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7.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37%(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期间发生CVD不良事件比较
CM是一种临床医疗管理系统,是指CM者与患者定期接触,并为其提供大量疾病相关信息、照护服务及心理支持[4]。主要特点为需多学科共同参与、相互协作,以患者为中心;对高变异、高花费性病患群体可提供协调性、持续性及整体性照护,包括持续、定期的监测,个性化、全面的医疗照护计划,标准化的应用资源等,以目标为导向,最终达到预期干预效果。故CM属一种连续性照护管理模式。DM患者实施CM主要可分为五个步骤:(1)确定适合人群:除有精神异常、严重并发症的DM患者,均可成为CM的适合人群;(2)评估:CM者全面、详细收集患者所接受服务和照料现状、心理卫生、疾病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生活方式、临床信息及身体状况等个人资料,为下一步制定计划提供客观依据;(3)计划:系统评估完成后,CM医护团队与患者及其家属综合分析收集的临床信息,作出综合判断,制定一套个体化、执行度高的综合性计划,同时设置预期质量标准和完成时间;(4)实施:包括控制患者费用支出和提高护理质量两方面,CM计划实施阶段需要CM者将多方面信息进行有效传递与互通,将患者病情的发展详细记录,与CM医护团队成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沟通、分析,对已经制定的计划进行及时完善和调整,从而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协调效益与成本的关系;(5)评价:分析疾病控制情况、计划与目标完成情况、无法完成的原因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等,据此对已制定的计划作出恰当的修改,为新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保证CM方式的合理性与针对性[5]。本资料显示,给予CM的观察组干预后CVD危险因素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干预期间CVD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仅为7.46%,较对照组的25.37%显著更低;表明CM更有利于改善DM患者CVD危险因素,降低CVD不良事件的发生;分析原因可能为CM使患者掌握更多疾病相关知识,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认知与管理能力,同时CM不仅重视血糖控制,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CVD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遏制关系密切[6]。
综上所述,DM患者应用CM更有助于改善CVD危险因素,减少CVD不良事件,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
[1] 王芳,袁丽.内分泌科门诊病人心血管风险等级评估[J].护理研究,2016,30(2C):698-700.
[2] 甘莉,林侑华,杨蓉.台湾地区护理个案管理的发展及现状[J].护理研究,2014,28(2C):4491-4493.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finition and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termediate hyperglycemia: report of a WHO/IDF consultation [EB/OL].(2006-02) [2011-04].http://www.who.int/diabetes/publications/Definition%20an%20diagnosis%20of%20diabetes_new.pdf.
[4] 夏立平,樊帆,卞龙艳,等.个案管理师角色功能与角色混淆概述[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0):70-72.
[5] 李菁,李峥,潘慧,等.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个案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57-260.
[6] 刘艳兰,周佩如,许万萍,等.个案管理与常规护理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4,35(2):328-330.
R 473.5
A
1008-7044(2017)05-0613-03
2017-01-23)
10.14126/j.cnki.1008-7044.2017.05.049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计免室,233000
王艳秋(1982-),女,护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