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锋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刘汉锋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确诊为CHF的81例患者纳入观察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a)等炎症指标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水平均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曲美他嗪治疗CHF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脏功能,值得推广。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辛伐他汀; 曲美他嗪
CHF是由多种心脏疾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临床综合征,病程长且伴有进行性的症状,临床治疗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命为主。疾病处于代偿期时,患者可无临床表现,为了保障机体循环的稳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代偿性被激活引起水钠潴留。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还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因子水平分泌增加,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在失代偿期则更为明显。西医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吸氧、ACEI、袢利尿剂、强心剂等药物的联合应用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效果不理想[1]。笔者采用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1月在我院确诊为CHF(参照美国心脏学会(NYHA)标准)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共81例,采用随机数据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3.67±8.58)岁,心功能II级7例,III级18例,IV级15例。基础疾病:风湿性瓣膜病5例,高血压15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冠心病14例;治疗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62.86±9.23)岁,心功能II级8例,III级20例,IV级13例。基础疾病:风湿性瓣膜病6例,高血压17例,扩张性心肌病4例,冠心病1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左室射血分数)≤40%%,并已知情同意者;(2)自身无其他严重疾病者;(3)均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排除标准:(1)不符诊断标准者;(2)未遵医嘱退出研究者;(3)受试药物过敏者;(4)近期已使用其他治疗药物者;(5)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参照美国心力衰竭指南(ACC/AHA,2005版)给予吸氧、ACEI、袢利尿剂、西地兰强心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并且进行饮食生活干预,嘱患者心情舒畅、保持卧位、饮食清淡,严格控制钠的摄入。治疗组:联合辛伐他汀(康普药业,国药准字H20093910)20 mg,每天1次;曲美他嗪(武汉远大制药,国药准字 H20083806),20 mg,每天3次,均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IL-6,hs-CRP,TNF-a等炎症指标及LVEDD,LVEF等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有效:症状、体征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症状、 体征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不明显或恶化。
2.1 2组患者炎症指标改善情况 治疗前炎症指标具可比性(P>0.05);治疗后,TNF-a,hs-CRP,IL-6降低,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 患者治疗前指标具可比性(P<0.05);治疗后,LVEDD降低,LVEF则升高,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炎症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注:各自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表2 2组患者LVEDD和LVEF改善情况比较
注:各自与治疗前比较:*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2.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0,26,4例,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则分别为25,12,4例,总有效率90.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5,P<0.05)。
资料表明我国CHF患病率为0.9%,过去40年内,因该病死亡的患者数量已大幅增加了近6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其中多数患者死于泵衰竭。慢性心衰作为进行性疾病,一旦患病,即使心肌处相对稳定的状态,其病情发展趋势仍是不断进展的。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文献报道证实本病不仅存在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炎症反应也在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患者TNF-a和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呈负相关。TNF-α是多功能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充当炎症反应的“源头”,可诱导前列腺素、IL-6,IL-8等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的生成。IL-6作为促炎症因子,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促炎性细胞因子,炎症反应时可明显升高,而IL-6,TNF-a又可诱发血栓形成,并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影响疾病预后。患者hs-CRP水平可显著升高,且升幅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近年来,有学者指出衰竭心肌存在能量摄取和左室功能的失衡,因此以曲美他嗪为代表的改善心肌代谢药物不断被应用于临床。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较复杂,有“多向性效应”,不但可调节血脂作用,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心脏纤维化、减少炎性递质释放、稳定斑块、抑制血小板凝集等[2-3]。CHF常伴交感神经兴奋及副交感神经抑制等神经功能失调,恢复自主神经恢复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而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此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治疗组联合辛伐他汀、曲美他嗪治疗效果显著,患者IL-6,hs-CRP,TNF-a等炎症指标及LVEDD,LVEF等心功能指标改善均更显著,且总有效率更高,与蔡文标[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治疗组中治疗方案对于本病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脏功能,更适合作为此类患者常规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日后的研究可延长观察时间,对患者远期随访情况进行统计以更全面地评价临床疗效。
[1] 谭超.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17:28-29.
[2] 艾民,张清华,颜昌福,等.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105-107.
[3] 沈全清.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4):560.
[4] 蔡文标,祁春梅,冯建启,等.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4,14(5):369-371.
R 541.61
A
1008-7044(2017)05-0595-03
2016-05-12)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人民医院,342200
刘汉锋(1977-),男,主治医师,大学。
10.14126/j.cnki.1008-7044.2017.0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