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莹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特别以信息技术的发展最为迅速。信息技术已经渗透进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工作、学习、生活还是交通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一项必备技能。虽然在小学的课堂上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是小学课堂上学习的只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主要是以启蒙小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为主,没有学习真正的信息技术。而真正让学生学习计算机,打开信息技术大门的则是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初中阶段学生将真正地走进信息技术的世界,不仅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而且还会学到信息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对信息这门学科的兴趣,掌握基本技能,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现在学校也对信息技术课越来越重视,投入了大量资金更新机房设备,学生学习的环境越来越好。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教师更应该认真准备,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那么怎么才能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一、兴趣开头,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这个学科使用电教手段非常方便,也很容易制造出很多吸引学生的课堂效果。教师在新课导入阶段可以出示和课堂内容相关的精彩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鼓励学生通过学习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例如,在《我在大导演》一课中的新课导入阶段,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小视频《关门山枫叶》,视频中满山红遍的枫叶,优美的配乐,恰到好处的字幕让学生看得如痴如醉。这时我开始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画面是怎么剪辑出来的,配乐是怎么加上的,字幕是怎么出现在画面里的?”一连串问题的提出,让学生马上提起了对这节课学习的兴趣。同时我再适时地鼓励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也能制作出这样精美的一个小视频吗?从而顺利地引出今天的新课程Windows Movie Maker 2012影音制作软件,让学生以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
二、小组互助,让学生不再惧怕信息技术课
现在的学生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接触电脑的时间和层次也不一样,有的学生家里很早就有电脑,所以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电脑,电脑水平也比较高。有的学生家里可能没有电脑,平时也很少接触电脑,所以电脑水平较低。这类学生在上电脑课的时候显得比较拘束,没有平时经常使用电脑的学生灵活自如。有时候在课堂上,我布置的一些任务完成起来都比较困难,经常犯一些非常简单低级的错误。他们越是不会用电脑,越是惧怕上信息技术课,怕完不成任务让其他同学笑话。针对这种情况,我对班级里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了分组。每个学习小组里都有一到两名平时经常接触电脑且水平较高的同学和几名不经常使用电脑的一般学生。这样一来,在每节课我讲完新知识让学生上机操作的时候,小组互助的优势就显现出来,水平高的学生会很快明白老师讲解的内容并运用到上机的操作中。在他明白操作之后,他会主动地帮助小组中水平一般的学生进行操作,这样通过我的演示和小组中其他学生的演示和指导,可以带动整个学习小组快速地学会和掌握课堂所讲的新知识。在这种学习的模式下,通过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小组里其他的学生也会认真学习,动手操作,不断缩短和好学生的差距,从而让这些学生不再畏惧信息技术课。
三、设定目标,让学生融入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这门学科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经常在课堂上设定本节课的目标,要求学生在本堂课中完成一个作品,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就有一个学习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学习,有针对性地操作。例如,在《图片魔法师》一课中,在讲授新课之前我首先宣布要在本节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场以校园为主题的宣传画竞赛。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想到,我做这个图片需要用到那些知识和技能,在随后的课堂上也會认真听讲和竞赛相关的知识。我在讲述新课中,处处以比赛为穿插点,把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的图层工具、魔法棒工具、选取工具等进行了讲解和演示。随后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校园宣传画的制作。因为之前有校园宣传画竞赛要求的支撑,学生不仅在学习上认真,在操作中也是精益求精,小组内部的合作也是越发密切。最后通过教学广播软件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要求组长对本小组作品中所应用到的工具以及应用方面作以说明,并评选出其中优秀的作品。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融入信息技术课当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完成结果这样一个过程。
此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有不会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使用百度等互联网搜索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并把学习的成果转化到课堂上。
总之,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走进信息技术课的大世界中,而且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每天都有新知识、新东西,我们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要坚持每天学习,不断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去面对学生每个新奇的想法。
编辑 赵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