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名句英译赏析选修课探究

2017-09-27 07:56栾廷玉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3期
关键词:典籍文化素质选修课

【摘要】众所周知,高职英语教学体系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含量是刻不容缓的课题。但是,从目前的文献研究看,探讨典籍名句英译赏析的研究凤毛麟角。汉语典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典籍名句英译是英语表达的典范,所以开设这样的课程不仅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而且还能弥补中国文化的缺失,满足当前全球化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的需要。

【关键词】典籍 选修课 文化素质 赏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224-02

生活在教育功利主义的年代,社会难免会出现浮躁、浅薄、庸俗。为了很好地就業,大学生的考证热持续升温。大学有时候似乎变成了考证的机构。英语四六级证书是学生的敲门砖。所以,受此影响学生们会更多接触外来文化,而忽视优秀的传统文化。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忘记民族文化等于失去自己的精神依靠。

一、高职英语教学文化缺失的原因

1.基本要求忽视文化的培养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无论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测试,还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没有提及“文化”。基本要求的核心是“交际能力”和“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早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Sapir,Edward;1884-1939)在他的《语言》一书中就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脱离文化进行语言教学,其效果是有限的。如果教材的设置一味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必然导致文化培养的宗旨淡化。一些错误的倾向真实存在:母语文化被使用,好像英语的教学就不正宗。这种将英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割裂的教材设置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2.目前教学现状决定文化的缺失

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极其有限,连续三年跟踪学生初次通过A级考试的百分比分别是50.4%,52.1%和51.7%。外显在课堂上,词汇量小,语法弱,涉及到政治、文学、经济等综合性知识底子薄,或者说人文素质缺失。因此,一线教师上课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另外英语课时逐年减少,教学容量大,很多时候教学计划的内容都被压缩完成,根本无暇顾及文化的输入和培养。偶尔涉及一点文化的信息也是“蜻蜓点水”。身处文化碰撞的时代,我们英语教师忽视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本民族文化的的熏陶,学生们就会对以何种姿态应对文化感到困惑和尴尬。

3.教师自身影响文化意识淡薄

英语教师受欧美文化的影响和熏陶,着重外来语言文化的积累和讲授,授课的重点集中在英语文化的感觉培养上。事实上,我们高职学生急需借助母语文化的浸润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意识缺乏,不具备用英语讲授传统文化的素质和理念。因此,高职学生对英语文化一知半解,对母语文化知之甚少,这种情况着实令人担忧。因为在我们抛弃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孙子兵法》《论语》却成为西方很多国家的必读教材。

二、高职英语选修课母语文化输入

1.高职英语教育改革一直与时俱进

很多一线老师能科学开展英语教学,但是还有不少困惑和反思。究其原因,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不同于中职英语教学在于,前者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是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麦可思研究院的王伯庆博士结合多年对高校教育和就业形势的研究指出,高职教育倡导与职场的无缝对接,培养人文素质至关重要,因为它关乎学生在职场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综合素质以及人文素养。所以,以提高人文素质为培养目标的高职英语教育才是回归到教育的根本。

2.选修课赏析英译典籍名句的可行性

当前英语教学课时有限,高职院校大力鼓励学生参加选修课,加之学生对人文类选修课的需求,典籍名句英译选修课应运而生。一般而言,选修课的课时为32学时。鉴于调查问卷获悉的结果:绝大部分学生背诵传统名家作品,有一些粗浅的印象,这对于英语学习扫清了很大障碍。由于选修课的课时总数不多,难度大的典籍著作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很高,无法全部完成阅读的要求,容易产生倦怠,并且又重蹈课堂知识讲解满堂灌的覆辙,所以我们借助典籍名句英译赏析,使学生们从英语语言的视角感受母语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

三、典籍英译教育的实践的四境界

1.典籍名句体悟文化

《左传》中“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译文“兄弟之间即使有小小的怨恨,也不妨碍他们至亲的关系”。学生们根据查阅相关的材料理解这句话。把提前预习的典故的出处编成故事讲出来,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课堂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补充,同时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这句话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这句话体现的哲思是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现实意义:2010年当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尚处商谈阶段时,温家宝总理以这句名句,表达商签协议过程的复杂,但问题总会有解决的信心。最后让学生们以实践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再如: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论语》这部哲学著作,每句话几乎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的讲话提到《论语·雍也》,意在要求领导干部应该好学乐学。学生们重温这些经典的名句,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全新的理解。

2.英译中体悟英语的表达

在学生理解典籍名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英译的角度深度理解语言表达。“Differences between brothers can not sever their blood ties.”这句英译中,我们知道“小忿”翻译成“difference”,为什么不能表达为“angry”呢?通过几句名人名言体会二者之间的区别。“A man is about as big as the things that make him angry.”让一个人生气的事情大小就能看出一个人的价值。(丘吉尔)For every minute you are angry you lose sixty seconds of happiness.(Ralph Waldo Emerson)你每发怒一分钟,也就失去了六十秒的幸福。Anyone can become angry—that is easy.But to be angry with the right person,to the right degree,at the right time,for the right purpose.And in the right way—that is not easy.(每个人都会发脾气—这个很容易做到。但是,要把脾气发在正确的人身上,用恰当的程度,在恰当的时间,为正确的目的—要做到以上这些并不容易。)学生们很容易体味到这两个词程度的不同:“angry”明显表达更重的情感,而“difference”明显弱很多。除此之外,名句英译必然会巩固强化英语语法的学习。如:They who know the truth are not equal to those who love it,and they who love it are not equal to those who delight in it.其中“who know the truth”,“who love it”以及“who delight in it”是同学们薄弱的定语从句语法的再现。这样以根植母语文化的英译会让学生鲜活地激活已有的知识,从而巩固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学习和掌握。

3.在典籍英译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流传千古的《诗经》中,除了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还有很多人生的哲思,为人生指引方向,让师生们体会母语文化含义之深。“言者无罪,闻者足戒”(Do not blame the man who speaks but heed what you hear)意思是“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人家送给你桃子,你要以李回报,别人对你友善,有恩于你,你要学会报答人家。“投我以桃,报之以李”(Throw in peach,quoted in pear).唐诗宋词的翻译足以让师生们换个角度理解我们文化的意蕴之美。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Autumn has chilled the painted screen in candlelight; A palace maid uses a fan to catch fireflies. The steps seem steeped in water when cold grows the night; She sits to watch two stars in love meet in the skies.

4.在典籍英译中培养传播母语文化的理念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肩负国家与社会赋予的重任,更重要的是他们担当了我们母语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学习外语没有错,了解他国文化也没有错,但是在當前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让中国传统文化被讲英语的读者所接受和理解也是极其重要的。典籍中含有诸多充满历史文化内涵的信息,英译会让学生们体验准确恰当的英语,二者的完美结合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建立了很好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典籍中的所有美得到了很好的彰显,学生们的母语文化素养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四、典籍英译课的突破

当前,典籍英译选修课属于起步阶段。首先,典籍英译的选编是难点。这部分既要体现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要体现传统文化的特色,更要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其次,英译授课教师的母语传统文化素养是关键,如何将英译中的母语文化、英语语言知识有机融合是对教师的极大挑战。最后,典籍英译课的朗朗上口,如何为当前高职英语选修课的处境赋予一副良方,让过级考证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成为选修课的副产品,让我们的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148.

[2]沈燕琼.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设置与管理初探[J].教育探索,2008(11):53.

作者简介:栾廷玉,1975年,女,辽宁省瓦房店市,本科硕士学位,讲师,英语语言文学,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典籍文化素质选修课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探讨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少数民族典籍翻译出版的探索与思考
连连看
河南省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古代典籍分类中之事物分类法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