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教学,不防试试“野路子”

2017-09-27 07:56李俊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3期
关键词:收获说明文方法

李俊

【摘要】本文用“野路子”方法对说明文教学进行阐述。“野路子”方法的内涵包括:为学生設立简单的学习目标,达到实际有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过分拓展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确保学生在学习中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关键词】说明文 教学 方法 收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154-02

在初中阶段,课本所选录的文章中,我感觉说明文体的文章是最枯燥无味的,学生也像是有同感。所以对待这类的文章,他们通常是打不起劲来学的,即使老师费尽心思地来讲,学生通常还是不买帐的。

这让我感到有点头疼,放手吧,让他们自己学,他们也能看懂,但总感觉有点放不下;按照常规来讲授吧,他们一个二个都无精打采,没有学的激情;看着他们这样,随便敷衍而过吧,自己又做不到。

纠结了!所以针对这种情况,琢磨了!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想出来了这样一招:不把说明文当作说明文来教,把有关说明文的知识点变相地、零星地放在对文本学习的其他环节中。就像对待孩子不喜欢吃但又必须要吃的东西,把它放到孩子喜欢吃的其他菜肴里,这样孩子在大口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的同时,把那些呲之以鼻的食物也同时咽到肚里了。

我不知道这样教是否合理,反正我是这样做了。

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较以前,课堂气氛更活跃了,学生配合更积极了,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凸显了。自认为,课堂上,还有很多出彩的生成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有两个说明文单元,分别是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就第三单元的学习来说,我是这样安排的:

《中国石拱桥》一文,我没做任何讲解,而是提前让学生预习,小组交流,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作为导游,走上讲台,把坐在下面的学生作为自己服务的游客,把文中的两个桥(赵州桥、卢沟桥)中一座作为游览的景点给大家做介绍。这期间,“游客”可以就自己的疑惑向“导游”咨询,然后“导游”给予答复。如果答不上来,其他组的“导游”可以帮忙。当然,“导游”和“游客”之间也可以互动,最后评选“最佳导游”和“最文明游客”。

“导游”在介绍的过程中,基本上都用自己的方式,雷同的不多。“游客”在提问过程中,基本上都做到了文明,虽有些“刁蛮的游客”提出了刁难的问题,“导游”没能够接住招,引起哗然,不过,我认为这更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不过个别“导游”精彩的解说还是引来了“游客们”由衷的掌声。如个别“导游”介绍了与那桥有关传说和相关历史事件,在感叹他们的用心时,还惊讶了一下,因为这是我之前没想到的。

《故宫博物院》一文,同样也是让学生充当了一下导游,不过介绍的是故宫的规划示意图,示意图介绍完后,我让学生探讨:如去游览故宫的话,从南门进好,还是从北门进去好。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分析,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问题一出,学生们回应强烈,不过都是一些简单的答解,没有太能服众的理由。后来给了他们一点时间讨论后,他们的理由真的很有说服力。有的是从五行的角度进行分析,有的是从建筑物色彩给人身心带来的感觉方面进行考虑,有的是从人的习惯和封建等级方面来进行阐释……这样以来,课堂上形成了一个争执的场面。

面对他们的争辩,我无语,因为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不过当时也有几个特别的,他们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思考,而是认为走东门或者西门好,原因也说得有点在理,不过有的说翻院墙或者空降的方式进去,就属于调侃了,对此,我亦无语,因为在课堂上,哄声一笑,也无可厚非。

最后一个环节是说感慨。北门对面有个景山公园,站在公园里的假山山顶可以鸟瞰故宫,于是我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假如你爬到了山顶,看到了此番景象,说一说当时的感慨。

有的从皇帝的奢侈方面说的,有的从对建筑物的庞大方面谈的,还有从美丽景色方面讲的……片言只语,感慨各异,似身临其境,如痴如醉;似仿佛在昨天,些许留恋。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当时还配上了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手势,引来大家乐呵不已。

《苏州园林》一文,我主要让学生充当了此园林的设计师,就园中的某一处景物搭配处理给前来观光的游客作介绍。当然这里也有互动的内容。《桥之美》一文,主要是让学生带着敏锐的眼睛在文中寻觅美,然后再交流自己的发现。这一环节结束后,我在黑板上的两头分别画两座孤立的小桥,然后让男生组女生组登台,在不改变桥本身的前提下,使桥变得美丽起来。然后结合文本的内容来互评彼此的画。最后就文中的两幅插图中的一幅,写一首小诗,和此画相匹配,从而形成一幅完美的字画。

在这流程中,学生在文中寻觅时是积极的;在黑板上绘画时是争先恐后的;在互评时,有的学生的表现是包容的和自省的;在作诗的过程中,学生表现欲更是极强的。当然有的所谓的“诗”可能不可称为诗,但除了一些打油味的外,还真呈现了几个有味道的句子,引来了学生们自发的喝彩!

《说“屏”》一文,主要体现在学生说的方面,目的是应了标题,当然此“说”非彼“说”。不过学生说得还是挺起劲的。除此之外,针对文中的插图,也免不了让学生为此写了几句所谓的诗。

等这几篇课文都学习完了,我拿出了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说明文语言这些枯燥的条框,就所学过的这几篇文章,综合地、针对性地梳理了一下。

就这样,这一单元的说明题材的课文在我们说说讲讲、嘻嘻哈哈、写写玩玩、读读论论中结束了,我不知道这样教可不可行,但我还是这样做了。还有一个说明文单元,我也在盘算着怎么来教,比如《大自然的语言》,我可能会就前两段优美的语言而把它当作散文来教……

事情就这过去了,不过有时自己不免还会想一下:

说明文可以这样教吗?可以!

后来,我很肯定地告诉自己。这也许就是所谓的“野路子”吧。不过,受缚太多的条框而一层不变,不如撕开规章而撒手一挥,即使有点“四不像”,但也无妨,至少多了一份思考,多了一份尝试,更多了一份精彩。

猜你喜欢
收获说明文方法
说明文阅读专练
关于岐山县玉米机械化收获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收获》推出“行距”APP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