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增强学生“双创”能力和就业综合竞争力。本文通过阐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德育教育内容与功能,分析了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就业指导 教学 德育功能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121-02
一、加强就业指导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和促进学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重视德育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亦是为了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德才兼备将是大学生迎接社会挑战的最有效法宝。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空洞的说教转变成贴近学生就业实际和需求,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形式及方式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就业理念,也有助于化解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坚实而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就业指导中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功能
1.爱国主义教育
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就业观、择业观的科学形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坚定信念,培养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优于个人利益的价值取向,把实现民族理想和个人价值、把聪明才智与社会需求统筹兼顾起来,促使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择业期望,鼓励形成大学生主动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艰苦地区、到最能展示才华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
2.道德品质教育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实需求。受现实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风气影响,部分学生价值观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道德认知方面出现缺失。道德品质教育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将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与职业道德相结合,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意识,有助于形成良好个人品行和职业道德。
3.礼仪修养教育
礼仪修养是现代职场必备的基本素质,用人单位招聘时大多通过细节来考察应聘者的礼仪涵养。礼仪修养教育要针对仪容仪表、服饰装扮、言谈举止、书面用语、礼节规范等方面进行专门的讲授,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我培养和训练,以期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个人气质和礼仪涵养。
4.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人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行、智力才干等均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来支撑。“95”后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初入社会时会呈现一定程度迷茫、焦虑的心理特点,要遵循学生身心成长发展特点,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掌握情绪调控、人际交往、自我定位、独立思考等方法,培养出自强、自爱、自尊、自律的优秀品行和良好心理素质。
5.职业价值教育
多数学生在初次就业时较为随意,对待工作普遍忠诚度不高、稳定性欠缺、职业化较低。要引导学生对各行各业的社会价值和地位进行正确看待,增强就业创业诚信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不同不影响其实现等效的社会价值,随着时代发展而催生的新行业、新职业均顺应了社会的需求,同样值得肯定和尊重。
三、就业指导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路径
1.构建贯穿就业全程的德育教育体系
构建贯穿就业全程的德育教育体系,必须适应学生实际述求、社会宏观需求和就業工作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零散、应急的短暂培训和讲座转换成正规、系统的就业必修课程,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进行全程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全面理解和践行道德规范,从不同层面提高德育教育效果。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融入现实案例和职场规律来加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帮助培养学生适应职场的综合素质,使就业指导成为受欢迎、切实际的实用课程。
2.注重日常教学的德育教育输送
就业指导课是为了帮助学生为就业做准备,大学是学生择业观念逐步成熟的重要阶段,在日常教学和工作中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内容输送和比重,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昂扬向上的思想观念和坚定牢固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促进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规范,端正职业素养和良好品行,正确引导其就业择业。同时进行合同法、劳动法、权益保护法等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保障自身合法权益,避免不良损失。
3.拓展实践环节的锻炼育人渠道
就业指导不能以空洞乏味的说教进行,要扩展维度、贴近实际,延展教学的实践渠道。多数学生对创新创业兴趣浓厚,但目前就业创业实践环节还略显薄弱,学生实际诉求无法得到有效实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学生的工作技能特别看重,投身实践将是提升就业竞争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实践中学生的奉献意识、团队精神、心理素质、适应能力都将得到切实有效的锻炼提升。课程建设要在宏观上进行统筹规划,整体调配资源配置,最大限度使校内外各种有利资源有机结合,搭建创业教学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园地。
4.设计因人而异的职业生涯导航
定位模糊、帮扶缺失都会影响学生就业成功率。学生在不同阶段对知识、能力、性格、气质等多层次需要有所不同,要遵从学生的切身发展规律,尊重个性发展,依照年级、专业、性别以及个人特点,采取贴近实际的因材施教方式进行个性化教育,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不拘一格的教育形式开展就业目标、职业定位、求职技巧、生涯规划等咨询辅导工作,设计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导航并延伸到在校学习的各个阶段,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实现自我价值。
5.贴近就业需求适时改进工作方法
就业指导需要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做出调整,要善于运用现代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加强网络就业指导和德育教育,开设信息发布平台和服务咨询论坛,提供就业信息的整合发布和及时指导沟通。通过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育和挖掘年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注重调查收集毕业生在不同用人单位的岗位情况和现实评价,及时梳理总结,形成调研报告并展开专题讨论,适时对就业指导工作和课程教学进行恰当而有针对性的改进调整。
参考文献:
[1]李霄. 构建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J]. 思想教育研究,2009,(S1):179-181.
[2]范辉. 德育课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辅助作用[J]. 高教论坛,2004,(06):176-178.
作者简介:何云龙(1987- ),男,河南师范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