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有道 交流有法

2017-09-27 13:50周刚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倾听安静交流

周刚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往往对结果趋之若慕,而忽略了过程的美好。浮躁——渐渐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社会已然如此,我们小小的课堂又何以偏安呢?老师在课堂之上,往往为了达成某个教学目标,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使本应是智慧碰撞,信息交流的课堂变成了“一言堂”。让我们给自己一点时间,给学生一点时间,“静”下来,想想看如何把学生吸引到你的课堂,让他们学会倾听,让彼此学会交流。

【关键词】 倾听 安静 交流

【分类号】G420

一、学会“静”听

古人云: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安静的心态有利于孩子提升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一个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只有静下来,才能紧跟教师的思路,才可以使自己的思考更深远,才可以学会用数学简洁的语言去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要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首先学会静下来傾听。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快速地静下来倾听,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实用有效的方法:

1.注视

哪位学生烦扰了上课,你可以对这个学生紧盯不放,或许全班学生会迫使他停止不良举动。一旦这个学生明显地收到了你的暗示,你还可以再向这个学生眨眨眼,表明你已经不再生气了,还很欣赏学生这种尊重自己的行为。

2.放低音量

你听到课堂上有微弱的嗡嗡声,然后你就会倾向于提高一点音量。但一会儿之后你听到了下面有更大的说话声,于是你再提高一点音量,最后你发现课堂上已经变成一片咆哮,于是你开始发出尖声大叫,这时候你发现再使用这一策略已经太晚了。

在你一听到细微的嗡嗡声时,你就要把声音放轻柔些。学生很紧张想要听清你的话,就会停止说话,而且他们还会让周围的人也保持安静

……

5.保持静默

教师扯开喉咙对学生的“大吵大闹”的行为“呵斥一番”,以伤害自己的喉咙和身体为代价换取学生三分钟的所谓安静,不如以一个动作或声音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以严肃的静默,扫视全班。让学生自己感受到自己现在的行为引起老师的不满意!从而跟着你的静默而进入安静的状态。

静下来倾听的好处有哪些呢?

最直接的就是,学习的效率提高了。我执教双班数学,对于这一点深有感触。两个班在一起比较,肯定有一个纪律好坏之分,我带的两个班区别还十分明显。A班上课气氛“活跃”,一般教师进去招架不住,课堂上,除非有人听课,否则三分之二的时间闹哄哄的。B班课堂上相对“安静”,学生一般都会跟着你按部就班地走,如果是自习时间,大部分学生也能静下来做自己的事。所以每次教授同样的知识,A班显得想救火似的还不一定授完课。B班就不一样了,不仅授完所有内容而且补充了大量的练习,教学显得从容不迫。可见静下心来听课可以产生如此大的效益。

二、懂得交流

新课标指出:数学交流,是指在数学教学的特定时空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着预定的教学目标,用各自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数学见解,实现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和认识分享。数学教学中的交流与生活中的交流相比,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交流的内容聚焦于有计划的数学问题,交流的方式主要受教师的引导和安排,交流的作用是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促进学生数学意义的建构。

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数学交流。有效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形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安排适度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如何设计好课堂之上的交流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明确方法,掌握技巧。

对于不熟悉交流方法的班级而言可以从“两定,三要”入手。“两定”即:定“主题”,围绕一个集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定“发言对象”:将组内成员分成至少三个等级,根据内容确定谁先发言,谁来汇报。“三要”:发言要主动,不放弃,不退缩;倾听要认真,不曲解,不盲从;回答要完整,不重复,不罗嗦。主题的确立,让学生交流时有中心,不东拉西扯;对象的确定,让发言有条不紊,不至于冷场;规范地“要求”,约束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品质。

2.认真设计,确定主题。

数学交流的话题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师应根据知识点的特征,内容的展开,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好交流的话题。如:在知识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交流可聚焦于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交流可聚焦于解决问题的结果和思路;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交流可聚焦于探索的方法与过程。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类知识时,我们通常会组织学生交流策略,思考策略在不同类型题目中的运用。此时的交流加深了对策略的理解,同时通过交流也打开学生的思路,互相取长补短。在教学“探索多边形面积公式”时,我们会组织学生交流公式推导的方法。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交流的关键是要帮助学生理解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意义,即加(减)法运算是建立在单位相同的基础之上。通过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了智慧分享,形成合作意识。

3.合理组织,开展交流

课堂中的交流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怎样合理选择呢?下面就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一下。

1)师生之间

这种交流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问答。它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双方都可以就某个共同的问题发问。比如:课前的复习教师多半会采取教师问(抛出问题)学生回答的方式。这样可以尽快进入主题,了解学生学习状态。而在一节课的结束部分往往会让学生去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并发问还有哪些疑惑和不懂的地方引起交流的话题。

2)生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小组讨论,以学生间交流为主的形式,是集体成员之间的交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指出讨论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教师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必要时也介入组中讨论,并对学生的研究给以鼓励。在小组交流中,教师要及时参与到每个小组,观察交流的进展,及时调整、引导,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

教师在交流活动过程中,既是参与者、引导者,同时也是交流的观察者。因此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交流中产生的新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也要关注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精神的培养。

作为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个人,是不能离开群体单独存在的。既然处在这个大环境中,我们就应该与他人共处学会倾听,懂得交流。社会环境既然如此浮躁,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更应当守住这一方“静”土。让学生在这天然芳香的泥土里,静静地生长。让彼此学会静下心来,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交流,还学生一个“真”课堂。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版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教育资源网 2008.1

4.《让教室安静下来》新浪博客 (2013-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倾听安静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楼上请安静
楼上请安静
安静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