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艳
【中图分类号】G633.3
在新一轮的深化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多学少教”“教师只讲5分钟”等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于是,在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不必要的讨论、以模糊不明的主题展开的讨论、过于频繁的讨论等瓦解了课堂,肢解了诗歌的古典美。
古诗词鉴赏的学习效果应该是力图达到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这种策略性知识的传授显然是“知识教學的最高境界。”
一、古诗词知识分类
根据知识分类理论,不同类型的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同性质的知识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是有差别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这种知识也就是所谓的‘真知,不仅包括了‘知,也包括用‘知来指导‘行”。
“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自接陈述的知识,它主要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或为什么的问题的知识。” 它是人们对事物的状态、内容、性质等的反映。古诗词中陈述性知识包括有:语言文字知识、文章知识、文学文化知识等。
“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它是关于“做什么”、“怎么做”的知识,是人们关于活动的过程和步骤的认识。古诗词的程序性知识主要包括如何理解字词,如何理解句子含义,如何通过阅读诗歌内容把握主旨,如何理诗歌独特的构思,如何把握诗歌意境的知识等等。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要经过一系列阶段,包括:命题表征(陈述性知识),在相同情境和不同情境中的应用,转化成产生式表征(程序性知识),认识到构成策略的一套操作步骤适用的条件,达到元认知监控水平”。 它是如何确定“做什么”、“如何做”的知识。它要求学习者明确认识自己面临的学习任务;知道自己目前学习所达到的程度;能调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能进行监控、反省和调节。
二、讨论有效性例谈
1、无效讨论
讨论,是就某事相互表明不同的见解或论证,从而生成新知、升华情感、累积语感。讨论式教学法应该是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其过程一定是充满观点碰撞与矛盾对接的,这样才能够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最终获得不同于原先单独个体意识的认知。
问题本身具有多义性并且涉及思维悖论或逻辑矛盾,学生对之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才是值得讨论的。
如:这首词豪放风格体现在哪里? 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
这应该是一个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要求学生理解这首词中的豪放风格。这类知识采用例规法,教师示范举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从壮丽风景雄壮山河中感受到豪放。然后迁移到其他以景物的雄壮来体现豪放的诗句让学生体会。学生还可以从人物形象去寻找豪放的特征:从“千古风流人物”“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感受人物的风流潇洒。这类问题主要在于学生学会鉴赏豪放风格的基本程序,而不是思维的碰撞。
又如:找出与“江”有关的词句,就某句或某几句赏析。小组讨论。
为什么是“小乔初嫁了”为什么是这个“初”? 小组讨论。
这种讨论其实都是伪讨论,没有争锋,只有交流。“探讨一”中的交流都是泛泛而谈, 没有焦点。每一个人的赏析只是一种个人心得,这个问题涉及的应该是如何理解具体词句的程序性知识,应该为学生建立一套方法和步骤,而不是散片状的堆积。这种交流没有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流于感受,无法形成真正的认知。“探讨二”的问题仍然是词语理解,不过是词语与内容的联系,涉及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首先“初”的含义是“开始”,联系诗歌内容,表明写作时的心境,这也无需讨论,不会有更多对立的观点出现,讨论其实无法有效展开。
3、有效的讨论
有经验的教师总会将需要讨论的问题设计得巧妙精当。
例如:苏东坡这首词用的是“风流人物”,《三国演义》里则是“英雄人物”,那么我们想想,能不能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 风流人物”和“英雄人物”有什么区别?
学生首先会去探讨“风流人物”和“英雄人物”的区别,然后会分辨诗词与小说的不同,然后会明确诗人用“风流人物”的特殊用意,进而思考诗词用语的特殊性。这一讨论必然产生关于“语言在不同文体中的运用”的一些认识,进而学会语言运用的策略,也形成了语言学习应该关注“语言怎么说”的意识。
又如:有一个版本最后两句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老师今天想让同学们当一回教材的编者。如果你是教材的编者,你会选择哪一个版本,请向主编简要陈述理由。
这个问题是关注“语言怎么说”的,“人生”和“人间”的概念范畴是有重复交叉的,“人生”,感慨一类人的遭遇。“人间”是万物一切,包括诗人自己的一切。用哪一个词语都有其合适的理由,读者的选择可见其情感和价值观的倾向。
有效的讨论还需要恰当的点评和总结。讨论应该是彼此间信息的干涉和重构,它需要分析、评价与反思。讨论具体问题之后可以形成一个关于这类问题的一些认识,包括解决问题的程序步骤、采取的方法和应注意的细节,学会对新的类似学习任务的调控和元认知。
不同类型的语文知识有其自身的学习规律,依据不同类型的知识创造不同的学习条件,依据不同类型的知识采用不同教学策略。减少语文教学过程中无效讨论,增强语文教学的知识性教学或许可以是应对嘈杂声音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韩雪屏,语文课程的知识性质(J),语文学习,2003. 5
【2】皮连生,杨心德,吴红耘.学与教的心理学.[M]第5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5-99.
【3】皮连生,杨心德,吴红耘.学与教的心理学.[M]第5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5-99.
【4】姚夏倩,皮连生.关于语文学习与教学规律的思考—知识分类学习论和教育论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3):61一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