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小班学生良好审美行为习惯培养分析

2017-09-27 21:35张宇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5期
关键词:品德行为习惯课程

张宇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53-01

1.引言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渴望自己能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的人生。新的课程改革就为孩子们驾起了一座美丽的舞台—品德与社会课程。这个舞台能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活动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先有一则故事说起:一位年轻的记者采访贝尔奖获得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记者说:“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科学家回答说:“是在幼儿园。”记者愣住了,听了一会又问:“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些什么呢?”老人很耐心的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要道歉,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原来获得成功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2.培养的目的

小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好玩好动。刚刚入学的他们对学校的纪律、环境以及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还都不懂。我想起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句话。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从幼儿阶段开始。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儿童。”该门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

3.培养的措施

(1)从养成教育的实际出发,让孩子做快乐美丽小主人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品德與社会中采用他们喜欢的故事,讨论,情境表演,主题活动等形式,引导他们认识到习惯是关系到一个人命运的大事。从小,从现在就应该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还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班级常规,班级公约,促进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在同学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进而促进船体学生呢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再有,帮助学生在养成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确定每天、每周、每月所能达到的小目标,在课堂中交流讨论,刻下组织实施,教师给予一定的监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同学们、老师们的赞美和更大的期待,从而稳步的前进。

(2)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明白道理

培养各种良好习惯。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子还要小。”现代学生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资助意识强,思维日益成熟,若再把它们看作小孩子,随意支配,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还要做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自由留给学生。

(3)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

慢慢形成各种优秀的品质

儿童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的时令、不同的时节、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活动主题,决定了活动时间的长短的不同。因此它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中,更不应该终止于一次活动。它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变化,事态的发展,了解得深入而不断的延续和深化下去,从而提高活动实施。所以,我们要灵活的安排活动计划,对一些活动时间长的内容及早做出安排。例如在二年级的“美丽的秋天”这课,我给了学生较长的准备时间。让孩子们做好活动记录,观察日记。你在秋天里发现了什么?随时写一写你发现的东西,以及图片、资料的搜集。还可以让学生找一些树叶,用树叶作一些手工作品。让孩子们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都能感受到秋天的美,借有关秋天的知识是孩子们的认知更加系统化。

(4)倡导“五有”,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通过品德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目标在成功过程中的作用,引导他们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定位长远的目标,将一学期中每个月自己要养成的好习惯作为短期目标,并记录下来,使自己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有明确的方向。在明确目标以后要有行动的口号,可以在班级开展口号征集活动,这也就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内华,并达到自我教育的过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按计划实施,他们才会有真正的收获。作为教师,应做好检查监督的工作。良好的制度是成功的一半。品德课上,我们可以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等方面制定一些细则,并可以设定一些岗位,如图书管理员、卫生监督员、节约能源监督员等,督促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评价的向导和激励的作用,和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多和家长够沟通交流。教师、家长、同学三者评价相结合,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进而不断取得进步,让我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地得到激励。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4.总结

小学一、二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是为目标的活动刑综合课程。在低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行为训练时十分重要的。是学生把由课堂中所感受到的关于道德的认识、情感与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指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我们的教学行为也应该做到引导学生、学习做人。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并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我们教师应该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开始,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课堂教学与回归生活结合,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地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培养。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品德与社会课成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品质和基地。

参考文献

[1]王国强.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 科技信息,2009,09:652-654.

[2]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3:9-16+37.

[3]鲁洁. 行走在意义世界中——小学德育课堂巡视[J]. 课程.教材.教法,2006,10:20-24.

猜你喜欢
品德行为习惯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好学者贤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品德
自行车的发明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