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化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绽放活力

2017-09-27 21:02郑云龙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5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小学

郑云龙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品课教学要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改实践证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贴近生活、走进生活、才能避复教学的“无本之本”、“无源之水”,才能在教學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丰富多彩的生活,通过亲身体验,亲身实践,亲身感悟,做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 ; 思想品德 ;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41-01

一、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因此,在思想和意识上很容易被塑造。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的利用好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结合生活化的元素,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教师通过在思想上的引导和灌输,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出现偏差,这就可以及时的进行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新课改标准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一般都是根据自身的经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忽视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新课标标准的提出,将生活中的素材融入到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当中,这样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就激发了小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将生活实际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丰富和充实了教学内容同时也就让学生走出了课本,走向了生活,走向了社会,走向了大自然,开阔了视野。教师在教学中加入生活化元素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也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中,随着新课改标准的提出,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更加突出了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化想结合,不仅体现出教学中的生活化理念,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思想品德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依据教材中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造成教学课堂一直处于一种单调、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中,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将生活化的元素加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这样就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策略浅谈

1.善于采摘丰富的生活化教学素材

据了解,当前许多思想品德教师对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还比较传统,与新课标的要求差距还很大,比如在进行国际主义教育时,依然是以“白求恩”的故事说理;在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教育中,仍然沿用故事中的雷锋。显然,仅仅停留在这些传统故事与事例上是不够的,也是显得抽象而遥远的,不能适应学生思想和心灵的时代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所处的生活实际引入最新的生活素材,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采用我国汶川特大地震中各国对我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和慈爱。再如引入孩子们的妈妈去菜市场买菜所遇到缺斤少两的商人被市场管理人员罚单,并导致生意日益惨淡的事例,引导学生做诚实的人。这些生活化教学素材形象具体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对思想品德教育效果显然非同一般。

2.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是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要求,也就是要做到具体化、现实化,切莫抽象化、神圣化,以至于让学生感到生涩难以理解,特别是对一些过于拔高的“完美化”宣传,容易让孩子们产生望而却步的感觉。当今社会是一个兼容并包的价值多元化社会,每个人只要不对社会造成危害。不损害他人利益,就应当得到尊重和理解。如果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中充当思想品德的“卫道士”。一味地界定学生必须如何地做、如何地想,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走上叛逆道路。例如教师试图教育学生要有“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思想品格,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低年级小同学、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感受到这样做不仅会得到别人的感谢。还有利于社会和谐,同时对自己的心身也非常有益,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3.善于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通过情景的生活化,让学生以一种开放自由的心态,积极参与其中。笔者认为不妨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创设兴趣激发式情境。例如,可以利用“国旗下的演讲”、“班队会”、生活娱乐、生活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合唱《爱的奉献》、《感恩的心》进行情感烘托,让他们产生心灵共鸣;二是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学生对生活的探究是天生的,他们对事件的好奇探究。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构建的良机,利用好,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4.教学评价“生活化”

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人以及培养人独立的人格,而不是约束禁锢人。在对思想品德的教学评价中,要侧重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表现以及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优秀个性的发挥。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闪着光的小星星(优点),鼓励孩子互相欣赏并相互赠送,让自己的小星星越来越多,浑身闪亮。其教学评价要建立在考察学生的道德行为,挖掘隐藏在行为背后的道德动机的基础上,结合多种评价形式,力求对学生做出科学全面的评价。教学评价“生活化”,要做到评价内容的多项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及评价标准的多层次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实现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综上所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应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其教学资源、“教”与“学”的行为以及教学时空务必生活化,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最终在生活中学习做人。

参考文献

[1]陈燕燕.基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学子,2013,(15)

[2]王亚琳.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J].华夏教师,2013,(3) .

[3]杨轶娟.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24).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生活化小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