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丽
内容摘要:一年级,朗读教学是基础也是关键,但是一年级新生朗读上存在的问题五花八门,需要教师的发现,也需要教师有效地指导。
关键词:一年级新生 朗读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朗读巩固字词,通过朗读感悟语言,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句子和词语的大概意思,通过朗读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而一年级的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关键。
但一年级新生的朗读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拖腔拖调,字化词化现象严重。轻者在词与词之间拖音,如“小小的——船儿——”,重者字与字之间也拖音,没有词的感觉,如“小——小——的——船——儿——”。如果不是教师的刻意引导,后者比较多。这类学生读词也一样拖音,一个词非得拆成一个一个字来读,如“语——文——”。
二、停顿不当。因句子成分的不同,因词语之间的不同关系,词与词之间一般都有或短或长的停顿,有的学生每个词都停顿,停顿的时间一样长,有的学生字字拖音,有的学生则一字一顿。一句与一句之间,一段与一段之间,正确的停顿就更难。也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停顿,连换了一句话甚至换了一段都不停顿,直读得喘不过气了,想停哪就停哪。要是遇到翻页,那停顿的时间就是最长的。还有的学生总是喜欢回读,一遍一遍地回读,而这回读,居然与是否熟练没有关系,即使他会背诵了,他仍然会一遍遍地回读。
三、音量不适,声音不美。朗读的音量要适中,既需要让大家都清楚地听见,又不能大声喊,还需要根据文章内容的情感适当调整音量的高低。但学生有的轻如蚊子叫,谁也听不清,有的大声喊叫,破坏了文章语言的美感。如果不是站起来朗读,很多学生喜欢像原生态歌手那样扯着嗓子喊高八度的音。也有的学生,读书时声音从喉咙底下发出来,十分难听。
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消除朗读所存在的这种种问题,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第一步是解决识字问题,识字是朗读的前提。除了解决识字关,教师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兴趣引路、示以模范、教给方法、引导感悟、反复练习、评价激励。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兴趣引路。
一年级孩子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只有兴趣才会让学生投入其中,并做到事半功倍。因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是一年级学生朗读教学的前提。教师亲切的态度、和谐的课堂气氛、优美动听的范读、对课文内容的向往、多媒体课件的诱导,丰富多样的形式,都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了兴趣,重要的是创设一个朗读的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朗读,提高朗读能力,做到“教学无痕”。
二、示以模范。
一年级的朗读教学中,示范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狼孩之所以成为狼孩,是因为他一直跟狼生活在一起。学生如果天天听到的都是跟他差不多的朗读水平,他就没有学习的范本。经常给以示范,不论是整篇整段的范读还是一句一句或一个词一个词的跟读,似乎就在学生大脑皮层印一层正确优美地朗读模范,久而久之,学生一开口就会朗读了。因为范读的重要性,一年级教師的朗读水平也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并要琢磨怎么样的朗读适合读给一年级学生听。因为范读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范读时要注意每一个词每一个标点的处理,范要成为可模之范,能模之范。而且,一年级新生需要经常地、反反复复地一句一句跟读,因此教师除了在语文课上带领学生跟读,可能还需要抽出晨读、午读等时间进行反复地跟读。
三、教给方法。
有些学生不会自己从教师的示范中捕捉信息,那么怎么朗读是正确的,怎么朗读是不正确的,还是该教给方法的,何况有些知识不能光让学生自己去琢磨感悟,讲解是直通车,何乐而不为呢?比如,“小小的船儿”该怎么读?告诉学生,“的”是轻声,一定要读得又轻又短,一般都跟前面的词连得比较紧密。
四、引导感悟。
朗读训练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学生自己的感悟。教师的范读中需要学生去感悟,老师是怎么读的?这样读好吗?为什么要这么读?老师的讲解中要感悟,什么是“又轻又短”?什么是儿化音中的卷舌动作?练习中更需要感悟,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比如小雨点儿怎么问大雨点儿才能表现它的礼貌呢?评价中需要学生的感悟,该如何理解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呢?
教师的引导重在课文内容。教师在教学课文时,通过重点词句的点拨体会,使抽象概括的词语变成鲜活的语言形象,让学生在读文中受到感染。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课堂上,引导学生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增进感悟的深度,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评价激励。
一年级学生大多人大多时候是为别人学习的,教师的评价更左右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兴趣,所以教师不可吝啬自己的激励,让学生从你激励性的评价中找到信心、找到勇气、找到学习的热情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师也需要让学生学会评价,但学生喜欢挑刺,这就需要教师引导评价的学生先找找优点,再看看需要帮助他改正什么。但是评价又是需要实事求是的,如果把不好说成好,就会混淆视听,使学生无所适从或者干脆找错学习之模范。只有实事求是又充满激励性质的的评价语,才能既保持学生的读书热情,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总之,朗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农村学校学生的朗读能的提高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的精心指导和长期坚持,依托课堂、早读和经典诵读,将字词句篇看作一颗颗美丽的种子,通过有效的朗读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开出语言丰富、思维活跃之花。让朗读成为一扇窗,一扇打开学生课外阅读的窗,透过它,就能看到精彩的语文世界;让朗读成为一盞灯,点亮它,照亮快乐学习的行程!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