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迎飞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排队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如到银行取钱,到医院看病,到火车站买票等。有时候排队的人很多,要花费很多时间,如何使投入资源少,而顾客对服务又满意,这就需要研究排队问题。可以建立数学模型,使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使顾客等待的时间最少。今天我想谈谈利用初中数学知识研究生活中的排队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问题1:某服务机构开设了一个窗口办理业务,按先到达先服务的方式服务。该窗口每2分钟服务一位顾客,已知当窗口开始工作时,已经有6位顾客在等待,在窗口开始工作1分鐘后,又有一位新顾客到达,且预计以后每5分钟都有一位新顾客到达。
1)设 表示窗口开始工作时已经在等待的6位顾客, 表示窗口开始工作后按先后顺序到达的新顾客,完成表格:
顾客
到达时间
服务开始时间
服务结束时间
等待时间
2)根据表格,哪一位顾客是第一个到达服务机构而不需要排队的?求出他到达的时间。
3)在第一位不需要排队的顾客到达之前,该窗口已经服务了多少位顾客?为这些顾客共花了多长时间?
4)求平均等待时间是多少分钟?
解:1)完成表格如下:
顾客
到达时间 0 0 0 0 0 0 1 6 11 16 21 26
服务开始时间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1 26
服务结束时间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3 28
等待时间 0 2 4 6 8 10 11 8 5 2 0 0
2)由表格可知: 是第一位到达不需要排队的顾客,他到达的时间是21分钟。
3)前面已经服务了10位顾客,共花费了20分钟。
4)(0+2+4+6+8+10+11+8+5+2)÷10=5.6(分钟)
拓展:上面问题中,若问题的条件变复杂(如当窗口开始工作时已经有很多顾客在等待),使用列表方法就很麻烦,能否用代数式表示上面的数量,由上面的具体问题归纳如下。
问题2:在问题1中,当窗口开始工作时,已经有10位顾客在等待,且当新顾客 离开时,排队消失,即 为第一位不需要排队的新顾客。
1) 在第一位不需要排队的“新顾客” 到达之前,已经服务了多少位顾客?共花费了多长时间?
2) “新顾客” 到达时间是什么?“新顾客”到达后不需要排队的条件是什么?并求出 的值。
解:1)(10+n)位,共花费时间是2(10+n)分钟
2)(5n+1)分钟,“新顾客”不排队的条件是等待时间小于或等于0,即窗口服务开始时间小于等于“新顾客”到达时间,
因此有:20n+20≤5n+1,解得n≥
同时还要:2n+20-2>5n+1-5,(即前一位新顾客等待时间大于零),
解得n<
所以 所以n=7,则n+1=8,即第八位顾客不需要排队。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用列表和列代数式让学生感受到由具体问题归纳出一般解题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体会到利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而本题利用不等式模型解决此类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1:蚌埠市博爱医院儿科诊室外有5位患者在候诊,主任医师到来后,开始为第1位患者诊断,每5分钟诊断完一位患者,在主任医师开始工作2分钟后,又有一位新患者到达,且预计以后每10分钟有一位新患者到达,设 表示主任医师开始工作时已经在等待的患者, 表示主任医师工作后按先后顺序到达的“新患者”,当“新患者” 离去时,排队现象消失,即 为第一位到达后不需要排队的新患者(这里假设主任医师开始为第一位诊断的时间为0) 1)用关于n的代数式表示:①第一位到达后不需要排队的新患者 到来之前,共诊断了几位患者,共用多长时间,② 到达的时间 2)根据①②得到的代数式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求n+1值 解:1)①共诊断了(n+5)位患者共用时间为5(n+5)分钟 ② 到达时间为(10n+2)分钟 2)由①②可得: 解得 ,又n为整数,所以n=5,因此n+1=6. 例2:某徽商银行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对顾客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当工作人员还未开始工作时,有a个人已经在排队等候,开始工作后,排队的人数平均每分钟增加b个人。假设每个窗口每分钟服务速度是k个人,当开放一个窗口时,40分钟后恰好不会出现排队现象,若同时开放两个窗口时,则有15分钟恰好不会出现排对现象,根据以上信息,若银行承诺5分钟后不会出现排队现象,则至少要同时开放的窗口个数是多少? 解:设要同时开放n个窗口才能满足要求,由题意得: 解得 当k=2.5b,a=60b时,由题可得n≥5.2 因此,至少开放6个窗口才能满足要求。 本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由已知可列出方程和不等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就题论题的层面上,而是要充分发挥典型问题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悟知识的生成,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本案例就运用了类比,转化和建模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往往通过一个知识点或一道典型例题为载体,提炼出数学规律和方法,使学生能居高临下找到解题的关键,进一步拓展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七年级数学教材下册(沪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