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柏莲
内容摘要:文章分析了老师生气的五个原因:一是因不了解而生气,二是为面子而生气,三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生气,四是为管理学生和树立威信而生气,五是因过于追求完美而生气。避免生气的方法是:一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二是要用宽容对待学生。
关键词:生气 生气原因 宽容
【中图分类号】G625.1
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寺院里栽种了数百盆不同品种的兰花。每次外出弘法讲经之余,禅师总心里惦记着那些兰花。弟子们都说,兰花就像是禅师的性命。一天,禅师因事外出,有一个弟子受师父嘱托为兰花浇水,一不小心将花架碰倒,满架的花盆被打翻在地,一片狼藉。弟子吓坏了,心想:师父回来,不知要愤怒到什么程度?可是,禅师回来知道了这件事,一点也没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安慰弟子:“我之所以喜爱兰花,为的是用香花供佛,为的是美化寺院环境。当初,我并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呀!”。回想自己教书育人时,时常为学生而生气,而禅师的一句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话,却是我茅塞顿开,他道出了一个看似浅显实则深刻的人生哲理:当初,我并不是为了生气而当老师的,也不是为了生气而教育学生的,干吗要和学生生气呢?当你和学生生气时,请你问问自己,我当老师是为了生学生的气吗?。
老师和学生生气的原因是复杂的,或者是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而达不到要求,或者是自己心情急躁容易冲动,或者是学生不懂事做了出格的事。分析老师生气的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种:
1.因不了解而生气。很多时候,有些老师对学生“问题”的实际情况缺乏真实和深入的了解,时时先入为主。主观地认为学生如何错,常拿自己心理臆测学生言行中的含义,或认为学生不诚实、不认真,或认为学生不服管教,动辄火冒三丈。遇事不冷静思考,不调查,不分析,工作方法简单,缺乏民主,不听取学生意见,感情用事。我们常可看到这样的现象:办公室里,走廊上老师苦口婆心的给学生讲着大道理,指责学生的不是,学生始终低头默语,于是老师语气逐步强硬,嗓音逐步提升,甚至大动肝火。
2.为面子而生气。老师在课堂上看到有学生在“自娱自乐”,提醒之后学生依旧我行我素,便生气地摔了学生的书本,撕了学生的作业,甚至辱骂学生。当老师准备上课时,有学生无视教师的存在竟然大摇大摆地走进教室,老师的第一感觉是“火!如此无视老师的存在!”显然该同学“连个招呼都不打”的表现冲犯了老师的自尊,老师感觉到自己的权威和自尊被冒犯。自尊心或尊严受损的情况下,自然会生气。
3.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生气。当我们认为别人是错的时候,就容易愤怒。我们动怒是因为我们认为别人是错的,也就是我们要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如面对一名老是迟到的学生,老师的第一反应是“太不像话了,我三令五申,三番五次强调……顿时火冒三丈”。此时,老师成了学校和班级制度的代言人,成了“真理的化身”,而学生则犯了“严重错误”。
4.为管理学生和树立威信而生气。有时候,生气或愤怒只是一种工具。由于愤怒老师的心理地位迅速提升,借着表现出生气的样子,重申权力,以便握有控制权。老师借生气来让学生知道某些做法是被禁止的,往往非常有效。凡老师大发脾气之后,学生的表现都会好几天,这样一来老师便学会了用生气或者发怒的方式来控制和管理学生。如学生抱怨老师布置了太多作业就嘀咕开了,老师把本子砰的往讲台上一扔,瞬间教室里变得异常的安静,生气起到了管制学生服从教学任务的需要。
5.因过于追求完美而生气。“铃声响了,老师走到教室门口了,还有很多同学仍在吵闹,老师火冒三丈,她走到讲台前,生气地说……”有些老师容不得学生犯一点错误,总是希望自己一到教室门口,吵闹的学生就马上安静下来,更容不得学生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等。否则,老师就很生气地板起面孔严厉地批评学生。作为老师,希望学生乖乖巧听话,甚至对学生要求高一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的学生,随着信息渠道来源的多样化,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他们主体意识增强,如果老师依然要求学生完全整齐划一、一板一眼、按部就班的纪律观,不调整思维方式,生气就在所难免。
生气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常言道冲动是魔鬼,老师一旦生气,往往会情绪激动,失去理智,说出一些出格的话,做出一些出格的事。老师生气的时刻,是老师最没有理智的时刻,也是最容易破坏老师形象、丧失老师威信的时刻。这个时候往往会忘记自己曾经熟悉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忘记自己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具有人格尊严的学生,或讽刺挖苦学生,或斥责辱骂学生,或将学生赶出课堂,有的甚至会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样做的后果是,有的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有的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了伤害,同时造成了师生关系的对立,期其危害性是极大的。
《兰花的故事》不是说明老师和学生生气,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吗?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对学生不生气呢?
首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意气用事是教育学生时的一大弊病,许多矛盾要求教师去冷处理,等到事态缓解,情绪稳定,理智恢复以后,通过冷静地分析,分辨清事情的是非曲直,着眼长远,化解矛盾,化不利为有利。这是作为一个教师最基本的心理素质。
其次要对人宽容。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对学生宽容,则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教育艺术。未成年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还没有形成,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出现行为过失是难免的。我们经常发现:有些被老师所禁止的事情,而有的学生偏偏去做,是由于这些学生对它感到好奇;课堂上那些爱搞恶作剧的学生大多是平时被老师和同学所忽略的学生,他们搞恶作剧主要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注意。老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容的心面对学生的过失,不仅可以避免无谓的生气,还能提供师生之间互动的空间,孕育教育与成长的机缘。当然,宽容绝不是纵容,绝不是对学生无原则地迁就和让步,而是用一颗平静的心去对待学生的过失,从而寻求正确的教育策略。宽容是以学生认识错误为前提的,对于已经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学生,宽容是启发他们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
如果我们的老师怀有一颗宽容的心,就给了学生成长的空间;如果我们的老师怀有一颗从容的心,就给了学生成长的时间。如果我们的老师怀有一颗宽容、從容的心,就不会去和学生生气、生学生的气了。愿天底下所有的老师用宽容、微笑、信任,赏识我们的学生,用宽容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用微笑鼓舞学生向上的勇气,播撒阳光照耀心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