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洪兵
中国分类号:G633.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目前大多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缺乏有效性和实用性。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进入数学课堂后,它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合作学习真正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下面,我就自己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认识:
一、要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在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的作用能否得以体现,“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得到运用,这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二、要能够对学生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
1、合理分组、动静结合。一般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同时,也可根据学生兴趣倾向、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守纪情况、组织能力等进行小组成员合理搭配,组成一个小组。比如把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与性格内向学生编排一起,以动带静,进而逐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资料员、记录员、发言人、噪声控制员可由小组每个成员轮流做。一次小组活动,各组组员必需有一个特定身份及明确的工作职责,力保人人都有事可做,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真正觉得自己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员,真正体验合作学习一员。
3、严选组长,以点带面。在小组学习成果的整理活动中,小组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组织能力强、操控能力优的组长能够带领小组成员成功完成合作任务,提高合作的效率。
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后,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合作小组应该至少每学期调整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三、正确处理自己的角色意识,及时对合作过程实施调控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在倾听、交流、协作、分享,因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了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在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时,我不能袖手旁观,而是从“至高无上”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地合作交流,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在参与中获得有关学生的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个别指导与对带有普遍性问题的答疑,为有效调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还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及时作出指导和调节,促成高效的互动过程。讨论结束以后,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一定的总结。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
合作学习的展开应具备一定的内在条件:一定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外在条件:
1、充足的时间保证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2、必要的资源准备
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以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五、巧妙把握学生的合作时机,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合作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我会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1、在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2、在迷惑、混沌处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让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经历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
3、在深化、拓展处进行合作学习。
深化、拓展处是再创造的生长点之一,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合作,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这样就使学生在发散性思维过程中,不仅关注流畅性,还关注变通性,更关注独创性。如《一次函数的图象》这一节课中的合作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列表、描点、画出一次函数y=2x与y=2x+1的图象,然后观察所描出的点,让学生交流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思维异常活跃;不仅发现了描出的点分别在两条直线上,而且还发现了直线y=2x+1是由直线y=2x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通过交流,使思路不断明晰、丰富,还有学生甚至还发现了这两条直线的距离.通过讨论,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形成了概括能力,并且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中,使学生广收信息,增强了主动探究能力,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創造性思维。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仍然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我也需要不断地吸取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我,不断实践和反思,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成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