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经纬
【分类号】G629.28
一、 主题与背景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的总目标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其中第7条“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个在阅读中的学生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这样才能做到目标中所说的在阅读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要求。《新课标》还规定: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共同享受,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交流。学生从同学身上、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教材中学到的多。这些新课程理念一次次印入我的眼帘,而从理念到实践之间,似乎跨越了无数个坎儿,但作为教师的我也收获了许多,成功与失败,欢乐与泪水。今天当我教完了《散步》这篇文章,才在实践中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理念的真谛。
《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当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15年前,我刚踏上工作岗位,以品味《散步》优美朴实而蕴涵丰富的语言为重点,在学习中获取独特的生命的感悟,我认为这是语言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经过反复的思量,我决定启动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周围,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延长它,从而造就灵魂,激发创造。所以,我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主,让老师、学生经历了一次心扉的撞击、灵魂的洗礼。
二、 案例描述
在教学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时,我制订了这样一个学习目标:感悟散文中的亲情。考虑到目前生活在幸福中的孩子,在闲暇之余一定和家人散过步,因此上课开始我就问:“同学们在百花齐放的春天,在荷花飘香的夏天,在金光流溢的秋天,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你是否携手和你的家人一起,走出高楼去散步,享受四季的馈赠,感受浓浓的亲情呢?”“是”,几乎是全班同学满脸灿烂的回答。“那么给你留下感受的又是什么呢?能谈一谈吗?”这样的提问激起了层层波澜,一瞬间,课堂上呈现出与前一课堂截然不同的热烈气氛,十分活跃,下面是关于场景的部分实录。
生1:我的感受最深的是:有一次和妈妈去散步,那一次我和妈妈手牵着手,不知道天气太冷,还是妈妈的慈爱,让我感到暖烘烘的,那天,妈妈给我讲了我小时候的趣事,我们很高兴,至今,我的手上感到还有妈妈的余温呢。
师:你给大家描述了一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生2:我感受最深的是: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简直就是一个小懒虫。每天奶奶背着我上幼儿园。那时,我觉得奶奶的背很宽、很广,趴在奶奶的背上,我觉得特别舒服。如今,我也上初中了,奶奶的背也有些驼了,我常想,奶奶的背是不是小时候背着我而压驼的。
师: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的确,这样的散文内涵,由于有了散步感受的感情作铺垫,又有问题的激发,学生不再是应付老师,而是神情活跃,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地进入解决课文,研讨问题的情境之中。
在整体感知课文后,我说:“我们在阅读时应跳进作品中去,与里面的人物作心灵的沟通,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散步》中的那位父亲或其中的一位,面对分歧,你是怎样做出抉择的?”一瞬间,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这一问题把孩子们领进了精彩的问题空间,它既关注了作品人物情感态度,又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需求,激发了他们的表达兴趣。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纷纷做出了抉择。
生1: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会想到母亲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培育之恩,我会选择走大路。
师:比作者想得更远、更好。
生2: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觉得选择很困难,但我会选择走小路。因为“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想母亲是明理的,她会理解我的;她又那么疼孙子,自己改变主意要顺从孙子走小路,所以她应该是不会怪我的。我选择走小路,我的小儿子会很高兴,他会给全家人带来欢乐的。
生3:我不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观点,虽然母亲对我的观点会理解,难道母亲就没有想法了吗?她是否会想:“我老了不中用了吗?自己的话连孙子都不如,我真是白疼儿子一场。”课文说,“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想他不至于会哭闹。”
同学们纷纷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文本,作出自己的表述。我对他们的选择表示了理解和赞赏。我有点激动地说:“人生要面临很多选择,不只是走大路、小路,自然会遇到很多痛苦,有时无论怎样抉择都是痛苦的。然而抉择又是幸福的。你们看文中的——”我故意停顿。学生心领神会,恍然大悟。我请了跃跃欲试的同学发言:“作者想到母亲,母亲想到孙儿,他们都做出了成熟的抉择,我虽然委屈了儿子,母亲放弃了平坦的大路,有了小小的痛苦,但他们也抉择了幸福,才会有那么温馨动人的一幕。”同学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我接着用红笔在黑板上勾勒了一个爱心。机灵的聂雨涵叫道:“这是爱的抉择,这是亲情的自然流露。”学生找到了问题的钥匙,所有学生的情感都在升腾,他们为自己的抉择而感到快乐、幸福。
三、 课后反思
问题1:教学设计应当如何进行?我觉得课堂设计非常重要。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生活阅历,对此有不同的方案。我认为,课堂教学设计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焕发青春活力。
问题2:如何理解教师和学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教师、学生,他们都是主体,是认识者,而且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
教師本身就是资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主要创造教学事件、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活动。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课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课中提出了“假如你是父亲,你会怎样抉择?”这样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时间,这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师生、生生互动,互助、合作交流中,使学生已有直接或间接的知识和经验这种课程资源,形成新的个性化的体验。从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到关注学生可能生活世界。可能生活世界是一种对人生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学生在抉择中,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人文世界观,从而使他们正确抉择自己未来的可能生活:有责任的生活,有爱心的生活,富有创意的生活。
记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通过这堂课却能够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我真正明白了课前教学设计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条永远流动的河。课堂应该是有生命的,我愿永远把握这生命的脉搏,与学生一起共创生命的灿烂和辉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