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号】G633.3
阅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体悟文中的美感和情趣,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满怀激情,善于利用有声语言、肢体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以情寻情营造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爱慕、厌恶等,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一种体验,情感与认知,互相影响,互为加强。
有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得学生们精神焕发、思路清晰、记忆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潜能会得到极大的发挥;反之,消极或者不健康的情感会抑制有效的智力活动,降低学习效率。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良好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而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即我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和学的主体都是人,而人是有感情活动的,那么可以说,情感是联系教和学的纽带,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与学协调有效的重要条件。
一、 要让学生“快乐学习”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一些伟大的教育家都很重视“乐学”。在古代,孔子认为自己做到乐学、乐教,才能促进学生的乐学,所以才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近代,陈鹤琴提出著名的“活教育”,以及后来深受陈鹤琴“活教育”熏陶的倪谷音、史慧芳提出的“愉快教育”,卢教授倡导的“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并茂”的情感教育学方法,都是体现了情感教学对学生全面、健康、愉快发展的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就应首先把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放在首位,是学生们乐于接受你和你所要进行的教育,愿意你带给他们的阅读感受,与你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教学过程就不再是枯燥、寡味的煎熬,而是师生间的愉快合作、共同求知。
二、 在阅读活动中,注重学生心理情感的需要
在学校中,师生作为教与学活动的共同体,他们之间的情感融洽程度往往与教学效果呈现正相关关系。中学生在心理上尚未真正长大,他们对成人社会的向往与忐忑、对父母的亲情依恋需求,會自觉不自觉地转移或者拉大至老师身上,他们一方面把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另一方面,也希翼或渴求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呵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讲授时的语调、身体语言,配合语调内容、情境,还有学生们的群体气氛,都赋予了一定的情感特征,所以,在课堂上,要始终饱含激情,对学生,既要当他们是大人,又要顾及他们的特定心理年龄特点,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焦虑所在,相信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会令学生的心理情感需求得到满足,能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
三、 激发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
情感是与人的需要相联系的,求知欲望强烈与否直接关联着阅读效果如何。阅读内容包罗万象,既有社会学的,也有自然科学的;既有单调枯燥的,也有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作为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化课堂教学,变枯燥为有趣,用尽可能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吸收新的知识,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识后,就会对更多知识产生好奇,求知欲被调动起来,就会像发动机一样驱使着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达到新的学习要求。
四、 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体验到“美感”,提升学生的“情感力 ”
情感力,就是人的情感发生、感受、表达、提升、创造、处理等的综合能力。情感力可以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去培养,也可以再阅读文学艺术作品中去培养好提升。文学情感,一方面又超越性,因为文学作品可以在一定的心理“距离”下,对艺术想象的移情。庄周梦蝶、周敦颐爱莲,激起他们情感态度的并非蝶或莲的生物属性,他们是寓情于物,情感指向是蝶的逍遥、莲的高洁,是崇高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足以让人充分享受文学的美感,因美感而陶醉。另一方面,美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历史上,所有的文学大家,都是人类美好情感的代言人。《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气磅礴;陆游的《钗头凤》,温婉凄美;鲁迅的《祝福》,悲悯、深沉,他们都是能够超越时空局限,引起几代人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即是“情感力”的一种体现。
曾几何时,我们往往把教师和学生看作为施与受的关系,其实只要参与阅读活动,我们就能从作品中获得情感的濡染,同样接受着文学的教育,无论我们是师还是生。
五、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
语文课的特点就是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发散性和可塑性强,学生的情绪情趣、个人修养和道德观价值观等,都会影响到学习效率。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语文教师既要“传道、授业、解惑”,又要为人师,教会学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帮他们解开可能的“心结”,迈过一段段成长路上的“坎儿”,形成良好的心态、阳光开朗的个性,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学生对阅读学习的情感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如何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学习,提高阅读能力,这是对教师提出的挑战,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智力因素,也要注重非智力因素,比如情感投入,充分发挥情感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编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更好更多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林丰勋:《教育心理学》
王丽君:《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金 雅:《文学教育及其情感功能》
作者简介:王丽萍,图书馆专业从业25年,现专业职称为副研究馆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