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再林
【摘要】 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体现着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盛繁荣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高校体育现状;改革措施;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G807.4
一、 高等院校大学体育的现状
1.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来说,专业体育学科建设或公共体育的发展,是不能与体育专业院校相比的。 首先,普通院校的学生人数较多,教学对象规模较大导致体育教学的任务量较重;普通高等院校中,体育专业多是弱势学科,甚至边缘化,在学科发展建设竞争中,学校习惯性地把资金投入到龙头学科中,从而滞缓了体育学科的发展建设;高等院校办学多把就业率、考研升学率等作为教育指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得不到足够重视,在此种管理运作机制下,大学体育的发展空间更加狭窄。 其次,确定好需要进入教学环节的理论课程,从纵横两个纬度选择合适的、能对设计动手能力起到切实指导作用的理论课。 课时分配方面还需注意理论教学对整个专业学习的贯穿,而不能在某一段时间集中突击,和实践实训课皮肉分离,导致学生学理论时忽略实践,做实训时又忘了理论。2.做好服饰设计实训环节和理论知识点的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有两种结合方式:一是以理论教学带入动手实践。这样的方式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在理论知识点的关键环节上加入设计实训的环节,占用理论课的课时。 目的是以动手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二是以设计实训带入理论学习。 这样的教学方式接近或等于工学结合,以设计实训为主,在关键环节上进行理论知识点的嵌入。 3.加强服饰礼仪和校园文化教育。服饰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观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校風校貌有着直接影响。 二是以活动推广服饰礼仪文化。 通过开展服饰礼仪知识竞赛、主题演讲、主题晚会、主题征文比赛、主题走秀、主题倡议、主题设计比赛等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在校园里传播和推广服饰礼仪文化。 三是将服饰礼仪纳入学生行为规范和日常守则,作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内容,甚至可以纳入学生素质考评系统,与学生评优挂钩,和宿舍批评、考勤管理等一样,对学生产生直接的约束力。 总之,当前高校的服饰美学教育还存在种种有待完善的地方,尤其是非专门的服饰类院校。 在艺术类学院里,服饰设计如果只是其中一个专业的话,文中论及的一些问题就更为明显。这或者有师资不足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课程的设计者和专业负责人要理清思路,在有限的教学资源条件下,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使美学理论教学和设计实训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二、 改革措施
1.发展定位。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将办学目标定位成培养研究型或应用型人才,以办一流大学、高校强省等为目标口号。 在这些目标的引导下,同一院校的诸多学科之间展开了激烈竞争,体育学科往往受到忽略。 以往,体育学科培养目标一直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传授运动技能,目标并不明确。 然而,普通高等院校大学体育的走向和发展是首先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体育学科需要明确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应具备怎样的身体素质和相应的体育技能,如何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2.教学方法。目前高校大学体育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理论课:粉笔加黑板,实践课讲解示范、分解练习、测试比赛,教学方法亦毫无新意。 大学体育需从根本上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培养学生的活动兴趣,通过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 具体措施如下: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强化学生强身健体的思想观念;变换课外活动的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将先进的科技仪器和手段应用于教学中,活跃教学氛围,使学生自愿参与其中;改变班级小组的管理模式,以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等组织方式开展体育锻炼。3.教学观念。长期以来受到 “ 奥运争光”为核心的国家体育战略的影响,高校开展体育运动往往呈现出两个极端,即群众性体育活动就是锻炼身体,而竞技性体育活动就是夺取成绩。 4.师资队伍建设。由于国内博士点、硕士点少的缘故,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体育教师的平均学历普遍偏低,由于学科不被重视,教师能立成的项目也很少。 而随着高校强省政策的推出,高校对师资队伍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职称评聘的门槛越来越高,体育学科越来越被边缘化,逐渐失去了竞争能力。 大学体育教师失去了晋升进步的机会,队伍就会懈怠散漫下来,学生也会区别对待体育课。 教师队伍的情绪会影响到教学效果,进而影响高等院校大学体育的未来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高等院校应考虑到大学体育不同课程任务群的特殊性,进一步细化体育教师的评聘晋升制度,在评定职称的过程中不单单看重科研成果,更应该了解理论型与技能型教师、教练的不同,5.资金建设问题。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都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与投入,高等院校普遍面临着多学科分配有限资金的建设困境,强势学科、亮点学科往往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6.转变学生体育观念。近年来,高校军训、跑步测试中出现了学生猝死事件。 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再度发生,很多学校取消了原有的运动训练,减少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机会。 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除了以上原因外,还包括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家务劳动的减少和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的出现等因素,这些因素在丰富人们休闲时间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人们的体力劳动机会。升入大学以前,学生一直以升学为目标,初高中经常取消体育课;进入大学后,学生仍没有树立起锻炼身体的意识,就业、考研的压力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心,大学生更加不够重视自身体质下降的问题。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锻炼,自我锻炼,才是大学体育课的最终目的,真正的教育在于效果而非形式。大学生锻炼身体不能只靠学校的体育课程来解决,而需要学校营造体育健身氛围,建设校园体育文化。7.大学体育技能统考。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需要有大学体育技能统考的监督。利用体育技能统考来评价大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是对大学合格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是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鉴定。统考中可设定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专项技能等模块,帮助学生认清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大学生健康第一的意识。
[参考文献]
[ 1]王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身体素质训练[ 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 4).
[ 2]张海涛,王文凯.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J].体育函授
通讯,2000 ( 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