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122-02
语文是百科之母,它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必须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应用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从知识到实践过程的转变,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深入体会文章的教育意义。由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很多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有情感的表达,把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感情传给学生,带着感情走入对文本内容的课堂教学探究中,以便能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与此同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把情感教育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师本身要是一个有丰富情感的人。
教师必须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应该有的喜悦、忧愁、愤怒、悲伤等情绪的渲染。教师要用自己纯真的情感、丰富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使他们的心灵跟随老师产生的情绪而产生共鸣,为学习文章奠定感情基调。只有这样,师生的情感才会随着课文内容而起伏,以便使学生很快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点燃学生内心炽热的情感,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二、进行思想教育,就要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领会其中的感情。
在教学中,要进行对学生思想教育,我们不能忽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有很多,有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以及外部环境的烘托等方式。但不管采用哪一种人物塑造的方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都有其一定的目的性,都是为了烘托人物的某些方面的可贵品质,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文章的精髓部分。就拿《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来说,课文书写了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之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的故事。通过对五位壮士一系列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神态的描写,都表现出这五位壮士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英勇牺牲精神,只要能深入了解这五位壮士的英雄壮举和这种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就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也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三、要学会用对比的方法,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语文课文,同类题材的文章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在比较中感受两者的差异,在差异中获取文章想要传授给我们的知识,进一步体会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当年轻的父亲得知7岁的儿子阿曼达被埋在了废墟下,他并没有放弃,不像其他家长一样大哭一场然后离去,而是坚信他的儿子还活着,于是他没日没夜地进行挖掘,不顾爆炸的危险,终于把被埋在废墟下7岁的儿子阿曼达及他的同学们营救出来的感人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了在天灾人祸面前,父爱虽然没有母爱那么细腻、柔软,但比母爱更加伟大。在天灾人祸面前,马克·汉林为我们讲述了父爱的伟大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这正如达芬奇对父爱的诠释“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则用细腻的笔触用生活中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为我们讲述了母亲不顾家庭的贫穷和自己的辛劳给“我”买了我梦寐以求的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的故事,表现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通过这两篇文章在选取事例上的比较,都在向我们表达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的情感主题。在讲解这两篇文章时,我主要采取这种对比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父爱和母爱的伟大。
四、多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声传情、以情动人。
在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中,大都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要求,可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理解文章感情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苍白无力、索然无味。”所以,在教学中,要锻炼学生读好课文的能力,对学生读课文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还要读出感情,在读中感悟,以声传情,以情动人。
五、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网络信息化时代。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我们的教学课堂。一方面,运用多媒体,可以节省教师的板书的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信息的优势特点,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活跃课堂氛围,为课堂教学渲染情感,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強的感性认识材料,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感情上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
总之,情感是知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在求知、练能、开发智力中渗透德育,而寓抽象道理于直观形象的教学之中,产生良好的课堂效应,让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境地。endprint